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各成员之所以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不仅在于共同的血缘纽带 和地缘关联,更得益于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彼此认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和生活智慧,创造了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在“血缘一地缘一文缘的 价值序列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实现从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跃迁, 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价值整合与创造。当前,从文化层面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以 共同体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结构向度
2、。多元指称的是各民族文化多样 性的表达范式;“一体”指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的集中表达,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主线 和价值公约数。多元一体既指明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又内蕴着 各族群间的文化平等与价值共生。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彰显着中华 民族共同体内部多元文化的蓬勃张力。我国近代思想家杨度在其金铁主义说一文中 指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中国不同族群间的整合与融汇不是诉诸暴力征服,而是通过文化吸引和价值包容来实现。从结构向度上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关键是要去追求多元一体的文化生命 认同,构建互养相成的中华民
3、族共同体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历史 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 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 局。”继往开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时序向度。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 民族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继往开来 的时序向度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命体系。在近代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的过程中, 一方面,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使中国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 归咎于传统文化的积弊,从而兴起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浪潮;另一方面,在抵抗侵略
4、 中所唤醒的民族主义意识使得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抱有足够的警惕。山河破碎带来的文 化自卑令中国人难以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文化关联,因而不能完 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当前,我们要建立科学的“传统一现代“审思方式、价值 山水相接;依山傍水的民居错落别致。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使大理发展乡村旅游业具备 了 的条件。其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呈现出 一派勃勃生机。自去年5月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推 动下,美丽乡村建设蔚然成风,很多“网红村”已成为人们心中远离都市喧嚣的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去有风的地方折射出了人们对乡村关好生活
5、的向往,也 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启迪。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9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可以适当增减字数,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今“emo”已经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词,突如其来的感伤,生活沮丧颓废,对未来感 到空虚迷茫,都可以用“emo”来形容。但是当玩笑话说的“emo”,如果不加重视, 持续下去可能就会形成真正的情绪障碍,( )o情绪和身体的关系相当密切。( ),而长期焦虑压抑也会反映到身体上,对各个脏器都会造成影响。比如胃肠就被称为情绪的“晴雨表”,因“脑肠轴”作用的原 因,在我们大快朵颐地吃美食时,大脑会感觉愉悦,而在我们情绪高涨,胃口也会
6、更好。 反过来人如果长期心情压抑,也会导致消化不良。曾有一项调查发现,75%的颈椎疼痛、80%的头痛、99%的腹胀以及90%的疲劳 都由过度的情绪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 ),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呢?那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合理膳食、力口强锻 炼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关注和调整自己的情绪。20 .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 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居、O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想要达到这种状态。从语义上二
7、者基本相同,为 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七、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人与时代相处的方式多样:有人选择与时代合唱,有人选择独自吟唱,有人觉得不试卷第10页,共11页 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联系生活与课内所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C 2. B 3. D 4.材料二首先指出“共同体团结悖论”的实质,是来自对西方 “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其次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入手, 指出两者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并不是对外部排斥的;最后从
8、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 点入手,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团结和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不是所谓的矛 盾体。 5.同则相亲。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血缘、地缘、文缘和共同 的民族认同而多元一体,团结友善、融合发展;异则相敬,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各民族之 间虽存在差异性,但能相互尊重,继往开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错互动, 开放包容、共同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只有才能”错误,原文为“西方国家仍掌控着文化博弈的主动权,文化冲击、价 值渗遗从未间断,他们试图凭借话语优势竭力维持世界文化交往的中心一边缘结构。事实 上,随着经济全
9、球化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 历史潮流”,可知前者不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传统文化积弊产生的文化自卑”错误,原文为“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使 中国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归咎于传统文化的积弊。可知“传统文化积弊”与“文化 自卑”因果不当,文化自卑来自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故选B。3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强调格局、眼界;8 .强调推己及人;C.强调团结;D.体现了包容开放的特点。故选Do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中国
10、提出建设两个共同体的主张,即对内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依据共同体团结悖论的论断,建设这两个共同体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这无疑是来自对答案第1页,共12页司空见惯的盘剥、抑制、打压他国,只求自身发展的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首先指出“共 同体团结悖论”的实质,是来自对西方“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其次从中华民族共 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入手,指出两者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并不是对 外部排斥的;“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秉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 同体建设,致力于造福中国人民
11、和世界人民,不会因为中国的发展而挑战他国,不会挑战区 域及世界秩序,不会导致共同体团结悖论“,最后从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入手,指出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团结和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不是所谓的矛盾体。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各成员之所以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不仅在于共同的血缘纽带和 地缘关联,更得益于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彼此认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生活 智慧,创造了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在血缘一地缘一文缘的价值序列中 找到了精神寄托,实现从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跃迁,推动中华民族 文化生命的价值
12、整合与创造“可知,同则相亲。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血缘、 地缘、文缘和共同的民族认同而多元一体,团结友善、融合发展;结合“多元一体既指明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又内蕴着各族群间的文 化平等与价值共生”“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 流,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系统作为独特价值标识,理应在平等的文化交往中得到尊重, 在求同存异中达到彼此交融与理解”可知,异则相敬,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各民族之间虽存 在差异性,但能相互尊重,继往开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错互动,开放包 容、共同发展。6 . C 7. C 8.都选用历史题材。史记“
13、上计轩辕,下至于兹”,本文则围绕史 记展开抒情议论。都运用针硬时弊的笔法。史记体现了司马迁对当时铺张奢侈的辞 赋之风的反对,本文则是针对当下掀起的不伦不类的不良文风进行批驳。语言都追求干净 朴实灵动。史记的语言力求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本文的语言力求回归质朴。 都为国家的文脉忧思。两者都有对真、善、美文风能否震续的思考与担忧。9.凸显场景性。戏剧有典型的现场感,本文多处设置场景,如媒体上自己与青年人之间的争论场 景等,有更直观的效果,让读者身临其境。设置内部冲突。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 冲突,本文设置的读者与文章之间的观点的冲突(或司马迁与当时文人之间文风的冲突,作 答案第2页,共
14、12页者与当下文风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增强了散文内容的表现力。设置悬念。戏剧常用悬念引 发读者兴趣的同等效果,本文以对话开篇,中间又多次设问,在自问自答中引发读者的好奇 心。多时空转换。戏剧情节的发展在不同的场景转换中展开,本文从自己与提问者的对话 到司马迁在当时文字环境中艰难挣扎的场景,从自己与当下青年人观点交锋场景到最后司马 迁夜晚写作场景,在转化中展开行文思路。语言内涵的丰富性。戏剧语言具有丰富的潜台 词,本文语言似浅实深,如最后两段。【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绝不沦入说唱文学的眉飞色舞”意在表明史记绝不迎合世俗;“叙述的步履依然经天 纬地”意在表明司
15、马迁关心国家命运的历史责任感。故选C。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C.“主要是为了体现作者对这种文风的鄙夷”错,批驳当代骈文,在文中主要是为了反衬出司 马迁史记文笔、文风的可贵。故选C。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都选用历史题材工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 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本文”写作散文受谁的影响最 深。我曾经如实地回答过同马迁”“司马迁也就找到了写史的最佳方式。他以第三人称的叙 述主体从容地说着,却与一般历史著作的冷若冰霜不同”“史记的这种散文格局如云似海, 相比之下,连唐宋
16、八大家也显得剪裁过度、意图过甚,未免小气了”“司马迁的文笔,是对他 周围流行文字的艰苦挣脱”“大家还是应该更认真地读史记,除了认识历史学上的司马迁 之外,还应该认识文学上的司马迁”全文围绕司马迁与他的史记展开抒情议论。都运用针硬时弊的笔法。“司马迁的文笔,是对他周围流行文字的艰苦挣脱。在他之前, 文坛充斥着浓郁的辞赋之风”史记体现了司马迁对当时铺张奢侈的辞赋之风的反对;本 文“我们的时代,离两汉六朝已那么遥远,不知何时突然掀起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当代骈文, 一味追求空洞套话的整齐排列”则是针对当下掀起的不伦不类的不良文风进行批驳。语言都追求干净朴实灵动。结合“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
17、句式,力求 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可知,史记的语言力求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 “也会在叙述半道上拍案指点,却又点到为止,继续说事”“这个观点,颇合我意”,本文的语 答案第3页,共12页言力求回归质朴。都为国家的文脉忧思。结合“知道了司马迁的文字环境,就可以明白他文笔的干净、朴实、 灵动,包含着多大的突破。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力求明白如话、 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我们的时代,离两汉六朝已那 么遥远,不知何时突然掀起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当代骈文,一味追求空洞套话的整齐排列”可 知,两者都有对真、善、美文风能否麋续的思考与担忧。9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凸显场景性。戏剧有典型的现场感,本文“我们问的是散文啊,您怎么拉出来一个古代的 历史学家? ”设置被问的场景,“有一次我在传媒上启发年轻人写作少用成语、形容词、对偶 句和排比句,回归质朴叙事。这是多么常识性的意见啊,却据说引起一片哗然”设置媒体上 自己与青年人之间的争论的场景,设置场景使读者有更直观的效果,让读者身临其境。设置内部冲突。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本文“到了司马迁时代,此风越演越 烈。好像是要呼应汉武帝所开创的大国风范和富裕局面,连散文也都竞相追求工丽、整齐、 空洞、恣肆,甚至还要引经据典,磨砺音节”设置司马迁与当时
19、文人之间文风的冲突,“有一 次我在传媒上启发年轻人写作少用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回归质朴叙事。这是多 么常识性的意见啊,却据说引起一片哗然,都说少了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何来 ,文学性,设置作者与当下文风之间的冲突。文章设置的读者与文章之间的观点的冲突,进 一步增强了散文内容的表现力。设置悬念。戏剧常用悬念引发读者兴趣的同等效果,本文“我们问的是散文啊,您怎么拉 出来一个古代的历史学家? ”以对话开篇,“这不是散文是什么? ”“以散文写史,是否符合历 史科学?”,把史记作为散文范本,是否大小失度? ”中间又多次设问,在自问自答中引 发读者的好奇心。多时空转换。戏剧情节的发展在不
20、同的场景转换中展开,本文“我们问的是散文啊,您怎 么拉出来一个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不知如何解释“从自己与提问者的对话,至广他尤其像躲 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力求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司马迁在当时 文字环境中艰难挣扎的场景,从“有一次我在传媒上启发年轻人写作少用成语、形容词、对 偶句和排比句,回归质朴叙事。这是多么常识性的意见啊,却据说引起一片哗然,都说” 自己与当下青年人观点交锋场景,至IJ”两千年前就把文史熔于一炉的这位伟人其实也就是把 真、善、美一起熔炼了,熔炼在那些不真、不善、不美的夜晚。熔炉就是那盏小油灯”最后 司马迁夜晚写作场景,在转化中展开行文思路。答案第4页,共
21、12页 语言内涵的丰富性。戏剧语言具有丰富的潜台词,本文“熔炉就是那盏小油灯”“难道,它 真的熄灭了? ”语言似浅实深,有对司马迁真、善、美文风的赞美,也有对现实文风的忧思。10 . FOS 11. C 12. A 13. (1)晋悼公说:“卫国人驱逐了他们的国君,这不是 太过分了吗? ”师旷回答说:“也许是他们的国君实在太过分了。(2)善良的就赞扬,有过错则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改正。14.修身养性,以身示范。爱民如子,善听谏言。竭诚待下,善始善终。【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上天对人民是十分爱惜的,哪里能够让一个人在人民之上为所欲为,放纵他的荒淫, 抛弃了天地赋
22、予人民的常性呢?“矣”,句末语气词,在“矣”后停顿,即F处;“于民上”是“建”的后置状语,在“上”后停顿,即。处;“其淫”是“从”的宾语,“而”表并列,引出下一分句,应在“淫”后停顿,即S处。故选FOSo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诸二 都是兼词,之于。句意: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 到/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B.“盖”,覆盖/同“何、怎么。句意:要像天那样覆盖他们,要像地那样容纳他们/好啊!(你 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C.“含义相同”错。“贰。次要的,辅佐/从属二主。句意:有了君主还要为他设置辅佐/
23、因为 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D.“景:重大/同“影。像影子一样。句意: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天下的百姓像云彩一样聚 集起来,像回声一样相应(陈胜),人们挑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故选Co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所以治国者一定要言行一致”错。原文“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的意思是“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 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 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可见应是治国者一定要以身示范,管 理好自己的家
24、庭和家族。答案第5页,共12页故选A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出。使动用法,使出,驱逐对。回答;甚 过分。(2) “赏”,称扬,赞赏;“匡”,纠正;“革”,改变,更正。1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由原文“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可知,修身养性,以身示范。由原文“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 谏失常也”可知,爱民如子,善听谏言。由原文“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做 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可知,竭诚待下,善始善终。参考译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福建省 龙岩市 一中 高三三模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