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油中学2021级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 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 的固定模式。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 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 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
2、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 也! ”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大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 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 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庵阅者之心,难矣。”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普遍认 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 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不过,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 于启蒙的目的。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
3、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 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 这一点也不奇怪。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 热衷大团圆故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识群体,越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 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民间故事和乡村演剧都是幻想色彩浓郁的通俗文化形式, 甚至有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刻意与社会现实保持着陌生化的距离。弗洛伊德也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 如果它们是真实的
4、,就不能给人带来娱乐,在虚构的剧作中却能够带来娱乐。”由此可见,精英知识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两套 体系,当你用了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值”的结论。越是太平时 期,市民社会越发达,文化市场的力量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倾向于大团圆故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 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需要故事,而且需要能满足他们美好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 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圆,尽管鲁迅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 间根基”。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
5、大团圆结局与所谓 “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 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取材于施爱东故事法则)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和否定,不仅出于审美的目的,也出于启蒙的目的。B.启蒙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 C.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大团圆故事的态度不同,前者热衷,后者嫌腻。 D.能够满足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团圆故事的民间根基难撼的原因。(2)储能:优势在于能使电力供需更趋平衡、提升电力传输
6、配送质量、提供应急备用能源等;不足在于 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解决成本、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3) “蓝碳”:优势在于能高效固碳,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不足在于人类活动致使地球上约人的滨海湿 地“蓝碳”生态系统消失,缩减速度远大于热带雨林。7、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的叙述形式”错误,小说“我”的叙述视角,属于有限视角。8 .情节上,“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 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小说围绕咸菜展开故事,情节紧凑而集中。人物塑造上,女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历尽曲折用咸菜来代替银
7、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 一起,塑造了一位热爱党、忠于党,机智果敢、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形象。主旨上,作者把咸菜一一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 辛和革命者对党赤诚的奉献情怀。9 .从读者角度看:“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给读者一种真实 可信的感觉。从情节上看:故事情节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黄新因救“我”而献出生命,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从人物刻画角度看:“我”是小说次要人物,通过“我”与黄新见面的情况,有力突出了黄新一心向党、 忠诚坚贞、勇于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有力烘托了人物形
8、象。从主题角度看:“我”是故事的感受者,最直观地感受到了平凡的咸菜具有的特殊意义,感受到黄新为 了革命事业献身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10、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捆绑送还悉怛谋使敌寇心里痛快,断绝以后前来投降的人,不是好计策啊。”依附李德裕的人趁 机说:“牛僧孺与李德裕之间有怨隙,所以妒忌他的功劳。”文宗疏远牛僧孺。牛僧孺内心感到不安,于 是接连上表请求免职。“绝”是“断绝”的意思,宾语为“后来降者”,不需要断开,排除AD。“累”修饰“表”,表明上表的次数之多,不需要断开,排除B。1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 “礼部,
9、掌管官吏的任免与 考核”错误,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由“吏部”掌管。1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朋党之争缘于翰林学士李德裕与李宗闵、元稹之间的私人恩怨”表述有误,结合“翰林学土李德裕, 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分析,翰林学士李德裕, 因为中书舍人李宗闵曾经在对策时讽谏他的父亲,怨恨他;李宗闵又和翰林学士元稹争夺升官的机会而有 嫌隙。应该是“李宗闵与李德裕、元稹之间的私人恩怨”。1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殊”,很,特别;“取录取;“艺”,才能;“得”,含被动
10、,此处意译为“被录取”。 翻译:今年礼部考试极不公平,所录取 进士都是纨绮子弟,没有才能,通过请托而被录取。(2)补充主语“穆宗”;“尽”,全,者上“主权”,掌权的人;“货”,贿赂,财物。翻译:(穆宗)把韩弘的财物账目全部拿来自己查看,看到凡是朝廷内外掌权的人,大多接受了韩弘的 贿赂。14、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C. “及时行乐”错误,应该是透露出他的落寞怅惘的心境。1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方式的能力。直抒胸臆:下片过拍之后,即转入对另一人物的怀念:“恨无人、与共秋风,绘丝藤缕。”三句用张翰 归田之典。秋风吹起,他想到家乡的菰菜、茄羹、
11、妒鱼绘,便辞官归去(见晋书卷九十二)。绘丝藤缕,妒鱼绘和藤菜丝。十年到此,无与为伍,像张翰那样淡泊功名、热爱山林的人再也找不到了。“恨”字, 憾也,表现他怀人之深切,写出隐居山林、无人作伴的孤寂,隐含世无同调的感慨。三句承上片“销磨” 句而来,词意又推进一步,主题至此而明朗。以下笔势腾飞,墨彩淋漓,终于唱出了词章的最高潮:“小 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用典抒情:今古人物既然杳无音信,现实中又无人可与为伍,于是他想起了化作湘水之神的虞舜二妃: 他轻轻地转动着朱红色的琴弦,弹奏出虞舜的箫韶之乐,想把湘妃引来作伴。箫韶奏罢,湘妃未降,江天 还是那样旷远而寂寥。这时皓月当空,薄雾横江,水中的沙洲
12、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显得朦胧而缥缈。云 烟飘过,皓月如飞,照临江渚。在薄雾、月色、波光之中,在这个半透明而神秘的夜里,他仿佛也在升腾, 飞驰,他觉得自己仿佛传说中那个住在海岛上的人那样,乘着木筏,到达天河。一他怕是真的顺流而上, 侵入斗牛之宿,把天河中的蛟龙惹怒了。想象抒情:七句笔飞墨舞,尤为精彩,把作者孤寂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他高度的技巧。云烟 在月边飘流,“飞”字,既从对面写云烟,也从正面写月亮,它将云烟、皓月、洲渚组织成一幅灵气飞动 的画面。最后以高歌过江作结,将江流、碧空、群山、皓月、烟渚,连同作者的琴音、浩叹和丰富瑰丽的联想留 给读者,让他们去细细回味。总而言之,作者通过临江
13、喊渡,浮想联翩,终于写成了这首词。答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恨”“怕”,直接点出词人的情感。用典以蕴含感情。用张翰之典, 表达知音难觅、世无同调的怅惘。借想象传情。招引湘妃、乘槎星汉的想象情境,突出无人作伴的孤寂。 借动作情态及变化流露情感。长久凝伫、歌软乃而过江,流露出词人从黯然神伤到无奈离去的情感和情1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变化。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7、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崭露锋芒”,锋芒,刀、剑等兵器的尖端或 刃口,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这
14、里是说虚拟主播在各种带货中突出地显 示出才能,故选“崭露头角”。第二空,“得天独厚”,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地利人和”,表示优越的地 理条件和群众基础。此处侧重虚拟主播自身的优势,故选“得天独厚”。第三空,“探索”,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探寻”,指勘探、找寻;寻求。此处侧重对虚拟主播的研究摸索,故选“探索”。第四空,“顺势而为”,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有时在特定的语境当中也有劝慰放弃难以达 成的目标之意,或者还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之意。“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 向引导。此处强调对虚拟主播发展
15、的正确引导,故选“因势利导”。18、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括号前一句有说“有必要加强对虚拟主播行业发展的因势利导”,括号后一句是让虚拟主播发挥更好更 大的作用,据此括号里也应该首先是“善于运用虚拟主播的诸多优势,排除AD;再看三个小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运用诸多优势才能赋予理想人格特质,拥有了理想人格特质才能 更好地承担起责任和使命,排除B。19、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播报新闻” “直播带货”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之间应该是对应递进关 系,改为“播报新闻、直播带货,还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
16、国声音”。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把”从而”改为“不仅而且”。20 .示例:想象为点着街灯的街市;那就需要空间站;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21 .示例:将太空中的“天宫”空间站比喻成为了大海中的小岛,突出“天宫”空间站在太空中的形态及 作用,投射了作者对“天宫”的感情,使表达形象生动。22、作文(60分)略附参考译文:唐穆宗长庆元年。翰林学士李德裕,因为中书舍人李宗闵曾经在对策时讽谏他的父亲,怨恨他。李宗 闵又和翰林学士元稹争夺升官的机会而有嫌隙。右补阙杨汝士和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 昌、翰林学士李绅分别写信将和自己关系好的进士托付于钱徽。等到发榜时,段文昌、李绅所托的人都没 有考上
17、。段文昌对穆宗说:“今年礼部考试极不公平,所录取的进士都是纨绮子弟,没有才能,通过请托 而被录取。”穆宗以此间各位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都说:“确如段文昌所说。”穆宗于是命中书舍 人王起等人复试。夏四月丁丑(十一日),贬降钱徽为江州刺史,李宗闵为剑州刺史,杨汝士为开江令。有 人劝钱徽把段文昌、李绅请托的书信奏报给皇上,皇上一定会明白。钱徽说:“假使内心不感到惭愧,得 失是一样的,怎么能将私人书信进呈给皇上,这难道是士人君子的行为吗?”把信拿来烧掉,当时的人都称 赞他。自此以后,李德裕、李宗闵各自分为朋党,相互排挤打击,将近四十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夏六月甲 子(初五日),裴度、元稹全都被免除了宰
18、相职务,朝廷任命兵部尚书李逢吉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唐穆 宗长庆三年。户部侍郎牛僧孺,向来受到皇上的重视。当初,韩弘的儿子右骁卫将军韩公武为他父亲谋划, 用财物交结朝廷内外的人。等到韩公武死了,韩弘接着也去世,幼小的孙子韩昭宗承其家业,掌管库藏的 家奴和官吏到御史府打官司。穆宗很同情他,把韩弘的财物账目全部拿来自己查看,看到凡是朝廷内外掌 权的人,大多接受了韩弘的贿赂,仅仅用红笔小字写着:“某年某月某日,送给户部牛侍郎一千万钱,不 接受。”穆宗非常高兴,把账本拿给左右的人看,说:“果然是这样,我没有看错人。”三月壬戌(初七日), 任命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当时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有入朝为宰相
19、的希望。李德裕被调出担任浙西观察使, 八年没有升迁,认为是李逢吉排斥自己引荐牛僧孺为宰相,从此牛僧孺、李德裕之间的怨恨越来越深。唐文宗大 和五年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求归降,李德裕派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率兵进驻此城,详细地上奏这个情 况。牛僧孺说:“失去一个维州,不能损害吐蕃的势力。白白地破坏了双方的真诚信任,有坏处没有好处。” 文宗认为他说得对,命令李德裕把维州城归还给吐蕃。大和六年冬十一月乙卯(二十七日),西川监军王践 言多次对文宗说:“捆绑送还悉怛谋使敌寇心里痛快,断绝以后前来投降的人,不是好计策啊。”依附李 德裕的人趁机说:“牛僧孺与李德裕之间有怨隙,所以妒忌他的功劳。”文宗疏远牛僧
20、孺。牛僧孺内心感 到不安,于是接连上书请求免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王国维的论述,印证了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的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B.文章对比了精英阶层和下层百姓对大团圆故事的不同态度,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C.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审视并探讨了大团圆式文艺作品对普通民众生活具有的意义。D.作者认为,对于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我们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3 .下列文学主张,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3分)A.大团圆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 惑”的泥坑。(黄霖20世纪
2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B.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一一这实在是关于国 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C.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 D.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 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的改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升温L5C特别报告显示,CCUS是确保实现巴黎 协定气候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绝大多数气候模式
22、都需要它以实现深度减排目标。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并运输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包括 碳捕集、碳储运、碳地质利用与封存、碳转化利用等环节,具有减排规模大、减排效益明显的特点。CCUS不仅可以实现直接碳减排,还能带动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比如在氢能产业中,由化石能源产生 的“蓝氢”在CCU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减少碳排放,成为较为理想的二次能源。此外,用生物质与燃煤混合 发电再配合碳捕集,也被证明是一种高效且稳定的技术路径,有待进一步推广。总体来看,CCUS能够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头拦截,称得上减碳的“强效药”;由于技术环节多、工程复杂, 目前还是一种成本很高的“贵价
23、药”。尤其是在捕集环节,成本可能高达200500元/吨碳。(摘编自人民日报“捕捉”刚性碳排放)材料二储能技术的发展,能使电力供需更趋平衡、提升电力传输配送质量、提供应急备用能源等。国际能源 署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研究显示,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迅速扩大,到2050年全球储能容量规模需求将是目 前的300倍至500倍。储能正日益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能量进行储存和再释放的过程。目前,可以利用蓄能水库、飞轮、化 学电池设备和压缩空气装置等,根据需要“存取”电力。其中,抽水蓄能是发展最成熟、装机容量最大的 储能技术。它利用水能发电,工作原理简单、技术成熟
24、、使用寿命长,不过也受到选址、建设周期长和初 始投资大等因素制约。以电化学储能、氢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 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电化学储能近年来发展迅速,全球装机规模从2012年的不到1吉瓦增长到2020年的超过13吉瓦,贡 献了同期电力储能装机的主要增量。氢储能技术正成为储能领域的新秀。目前,多个国家正研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制取氢 气作为工业原料、燃料或发电原料,从而形成“电一气一电”的能量转换,实现跨季节的储能和长距离的 输送,支持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当然,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解决成本、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摘编自人民日报“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江油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第一阶段 考试 语文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