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与旅行娃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卡夫卡与旅行娃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夫卡与旅行娃娃》.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卡夫卡与旅行娃娃读书心得李晓贞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已聚 集了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千千万万读者。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以来,有关卡夫卡的阐释和研究层出不穷、汗牛充栋,专家学者 纷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有宗教神学的、 社会学的、政治学的、精神分析学的、法学的、语言学的,不一 而足、硕果累累。令人惊讶的是,卡夫卡还拥有许多儿童读者,不少青少年读 者喜欢阅读他,他的小说被改编成各种儿童读本、插图本、绘图 本、动漫片,广为流传。卡夫卡笔下的文学世界具有浓郁的童话 文学、奇幻文学、动物寓言特征,这一点已经被西方个别童话研 究专家注意到了。美国当代著名童话研究专家
2、杰克齐普斯说: “童话故事的坦诚公正和它对民间文化的富有想象力的运用,使 它证明了自己是一种典型的民族的艺术形式,它表达了在反对专 横社会和政治压制的斗争中对更公正和更理性的替换性选择的 需求。因此,几乎所有在19世纪和20世纪享有盛誉、受到敬重 的作家都转向童话故事创作绝不是偶然的。他们不仅从童话 创作中寻求庇护,以逃离德国的残酷现实,而且用童话故事来评 判这个现实,并暗示苦难的现实并非必然如此,现实中发生变化 是可能的。”在这些“享有盛誉、受到敬重的作家”当中就有弗朗兹卡夫卡。法国当代思想家、小说家乔治巴塔耶说得更加 直截了当:“卡夫卡的作品大体上表现出一种非常孩子气的态度 卡夫卡短暂的一
3、生,虽然仅活了 41岁,但他总保有一颗童心, 他以童心的纯净,面向这个世界、观察这个世界、描绘这个世界、 走进这个世界,这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一种鲜明的童话文学特 征。卡夫卡的童心、爱心和匠心,也许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说明 问题。1923年11月,有一天,卡夫卡在柏林的一座公园里散步, 他碰见一个小女孩在哭泣,说是把玩具娃娃弄丢了。为了安慰这 个小女孩,卡夫卡硬是说那娃娃动身旅行去了,他之所以知道这 件事,是因为娃娃给他写了信。第二天,卡夫卡写了一封信,拿 给小女孩看。在信里,玩具娃娃说明了自己想到别处走走的想法, 并保证会继续报告自己的消息。借助卡夫卡的编造,丢失的玩具 娃娃确实不断“发”来消
4、息,小女孩还不识字,卡夫卡每天把它 的新冒险经历读给她听一一它长大了,上学了,过起了小女孩的 生活。这个故事持续了好几个星期,到该结束的时刻了。卡夫卡 犹豫了好久,最后痛下决心,在一封像尾声的来信里,他让玩具 娃娃嫁了人。他描写了玩具娃娃与意中人相遇的情形,描写了订 婚仪式、为婚礼做的准备、新婚夫妇的房子,就像描绘自己的那 些经历。玩具娃娃切断了线索,小女孩再也见不到它了。不过, 小女孩被这个略显残酷的长篇小说迷住了,早已忘记了失去玩具娃娃的忧伤。卡夫卡非常喜欢童话,知道优美的谎言可以使人忘 记痛苦。大约半年后,1924年6月3日,卡夫卡在维也纳近郊的基 尔林疗养院去世。没有人知道那个丢失了洋
5、娃娃的小女孩,没有 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没有人读过在那三个星期里卡夫卡给小女 孩写的信。这以后,在卡夫卡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一直陪伴在他身 边的朵拉隐约地向人们说起过这件事。多年以后,卡夫卡研究者 瓦根巴赫一直在试着寻找那个小女孩。由此启发,西班牙作家霍 尔迪塞拉依法布拉(Jordi Sierra I Fabra, 1947一 ) 虚构了一个故事:“他围着公园附近的居民区挨家挨户地敲门, 询问周围的邻居,甚至在报刊上刊登寻人启事。很遗憾,他所做 的一切都没有结果。但是他没有放弃希望,多年来他一直经常去 那个公园,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他问她是否 还保存着那些信件,而这些信件最终成为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卡夫卡与旅行娃娃 卡夫卡 旅行 娃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