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高一语文论文.docx
《2023年度高一语文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度高一语文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度高一语文论文高一语文论文1我市塘桥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文言“同课异构”活动,三位老师同教秋水。一位老师采用传统的串讲模式,一位老师采用学生自学、教师适当辅导的模式,还有一位老师运用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一语文论文,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高一语文论文1我市塘桥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文言“同课异构”活动,三位老师同教秋水。一位老师采用传统的串讲模式,一位老师采用学生自学、教师适当辅导的模式,还有一位老师运用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模式。三位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执教秋水,让听课老师在比较中来感受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是很
2、好的校本研究方式。在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特级教师庞培刚结合学校进行的高中生态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践研究这一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采用课题研究中建构的“五疑导学”教学模式执教秋水,既吸收了文言文传统教学的精华,又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疑导学,让语文课堂因生态而高效。首先,问题的提出生态,这是解决课堂学什么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有独到的研究,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那么,在学什么上如何体现出课堂的“生态”?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来源上。这一节课的问题来源有三处:一是教材设计的17个词、句问题;二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三是学生自主质疑时产
3、生的问题。教材设计的问题是每位教师进行教学时都会关注的,教师在课堂上预设的问题是教师备课时特别设计的,这两个问题的来源司空见惯。生态课堂的问题来源不能仅仅只来自书本和教师自身,也必须要从学生那一头去寻找。所以,庞老师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书本17个词、句的解释后,每人提出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学会发现问题。这也是学习的第一步自主质疑。朱熹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通过自学,找出学习困惑,记录各种疑问,从而在课堂中带着问题和疑惑进行学习。与无明确目的学习相比,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大不一样。事实上,学生寻找问题、记录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能力的过程。其次,环节的设计
4、生态,这是解决课堂怎么教的问题。秋水是苏教版高中必修3的课文,篇幅短小。这篇出自庄子的课文除了对庄子作了一点很少的注释外,没有其他任何注释,这在苏教版文言课文中绝无仅有。课文列出的17个词、句的空白解释或翻译,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有一定难度。如何处理?庞老师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课前自主质疑。让学生自主完成17个词、句的解释或翻译,并要求每位学生提出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做好预习。第二步是课堂互动排疑。首先前后左右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暴露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或同学帮着解决。最后是课堂提问、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解决一些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第三步是精讲释疑。根据学生
5、课前提出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庄子写这篇文章到底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思?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河伯前后的思想变化,在分析变化的过程中明白这个寓言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在理解文本时,庞老师很善于结合具体语境,适当解决和巩固文章的有关词句。第三,课堂的追求高效,这是解决课堂效果怎么样的问题。秋水一课中,自主质疑、互动排疑以及精讲释疑这三步中,第一、二步达到了重“言”之要求,让“言”的教学促进“文”的理解。第三步,结合文本情况,从内容理解、手法学习,再到题目重拟,达到重“文”的要求,并在理解“文”的同时适当巩固“言”的内容,使“文”的教学巩固“言”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加上练习馈疑环节,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很好的把
6、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适合了学生的思维梯度,体现了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也实现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这一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此外,文言文教学不能就文言讲文言,因为文言作品对写作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读”“写”结合。在这节课中,庞老师设计了为课文改换题目的环节。这个设计首先能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为要换题目,学生就必须掌握课文的寓意,而寓意正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其次是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结合课文寓意拟出恰当题目,必须
7、要运用合适的词语对文本进行高度概括。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庞老师还布置了小作文尴尬的瞬间的写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叙一事,透一理”的写法。这种“读”“写”结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能够挖掘出文言文的最大价值,真正使课堂高效起来。总之,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庞老师的秋水一课,采用“五疑导学”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因生态而高效。这一课的成功,也显示出了塘桥高级中学高中生态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践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的实践价值。高一语文论文2一、“选考”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20xx年9月,继*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和浙江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新高考试点省市颁布了试验方案,具体内容略有差异,但均规定
8、20xx年起,考生的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成绩和学生的三门选考(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成绩构成。于是,“选考”成为普通高中教学及其改革的一个热点。在“选考”背景下,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格局发生了变化,学科之间的选择与*衡出现了新的情况,高考新方案对语文学科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一)考试类别、次数、时间的变化,直接挤压语文学习的时空新高考涉及三个核心词:必考,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是必考科目,高考时间与分值跟以往相同,英语可以考两次;学考,即所有学科的高中学业水*考试;选考,即从七门选考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这样,每学年有多次高考(4月、
9、6月、10月各一次),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又可报考2次。大量的考试和应考复习准备使得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有点“靠边站”的味道:课时相对减少,阅览课取消,课外语文学习难以进行。(二)语文自身学考内容、时间的改变,可能动摇语文学习的根基语文的学考,以往是放在高三第一学期末,而新高考背景下,不少学校为了避免语文学考与其他“选考”科目的备考时间过于接近,便提前到高二第二学期的4月份。这样,在高一、高二语文课时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不少语文教师便只教授学考规定的篇目(浙江规定32篇,其中10篇还只是篇幅短小的古诗)。高中阶段只学习30多篇课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能够有效提升?同时,“选考”背景下,一些学生学政
10、治、历史等文科的内容和时间更少了,这对提升认识水*、增加有效积累也是一种影响。(三)教与学心态的变化,制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选考”背景下,语文教师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是过度焦虑,拼命地与其他学科争时间,甚至通过多发练习来“占领阵地”,结果自己身心疲累。二是过分淡定,语文课时相对减少,他们便“收缩”了自己的阵地,除了月考等考试中的作文之外,*时几乎不安排学生写作文,也不指导学生撰写随笔,原本的练字训练也放松了。而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教授期末统考规定的篇目,甚至只教学业水*考试规定的基本篇目。从学生学的角度看,为了眼前的选考科目能够获得好名次、好分数,便会提前进入高考状态,哪怕为了多得一
11、分,也会多做大量的应对性练习,即使在第一次参考时考分还不错的学生也要尝试考第二次。这样,学生用于语文学习的精力势必减少。特别是一般学校的学生,学习时间更难科学地分配,而那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更难在语文学科上有必要的投入。二、基于新高考的高中语文教学布局策略基于新高考带给高中语文教学的变化,需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思考,在高一、高二和高三的不同阶段,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落实,有层次、有重点地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充分利用首因效应,落实语文学习常规无论高考制度如何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还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而基本读写能力的培养,需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无论
12、高中教学的形势和整体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语文教学都要符合语文学习的常规,比如,充分利用早自修和课堂时间认认真真地朗读,坚持撰写日记、随笔,阅读课外书报、名著,不断增加积累、开拓眼界、提升认识水*,等等。高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哪怕学生在初中对语文学习常规认识不足、落实不够,刚进入高中时也或多或少有一种“重新做人”的心理。这时候,如果语文教师提出一些必须坚守的常规要求,学生大都容易接受并愿意尝试。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课、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语文教师都要结合学习内容适时地提出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常规。关于“写”的常规,可以尝试这样布局。开学第一天,在简述“写”之于高中语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度 语文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