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篇).docx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篇).doc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一 一、要驾驭的基础学问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心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二、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驾驭获得学问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驾驭分析人物、事务的方法,
2、从而正确相识历史人物、历史事务和历史现象。通过思索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相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实行的一系列加强中心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课的难点一个是中心集权制的概念,一个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把对“中心集权制”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
3、点,主要考虑初中一年级学生对这一政治术语的学习和驾驭有肯定的难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这个问题,则更属于政治学范畴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把这个比较艰深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理解的内容加以驾驭,也是个难点。 “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实行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殊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夫斗争
4、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关于秦灭六国的讲授。 方法一:老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方法二:老师可在导入本课时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老师可利用这个方位图,边讲边擦,灭一国,擦一国,直到六国全被擦掉,只剩秦国。指出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2关于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的讲授。 老
5、师可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心集权?秦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或出示幻灯片-秦中心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心集权。 3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 老师可利用幻灯片,或模型、实物,与学生探讨国家统一后,文字、货币统一的重要性和必定性,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此举与巩固统一的关系,突破难点。至于焚书坑儒,老师讲明焚书、坑儒的概念,指出此举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统一,加强中心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可。讲课时可协作运用幻灯片。 4老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从商到秦的文字演化,用示意图表示出来(老师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
6、来,留意提示篆字的写法):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5如何讲授秦疆域图与国家的疆界四至。 秦朝疆域图是我们在历史课是接触到的第一幅历史疆域图,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疆界四至呢? (1)指导学生从图例中了解秦朝国土在图中的颜色,并精确地找出秦的都城和国界线。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精确地说出这些地点的名称。 (3)为了便于驾驭,可以在地图旁边设计一个秦疆域的简洁示意图,如: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其次,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
7、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阔人民的愿望。 “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心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阐述了秦朝中心集权制与以前分封制的关系,分析了秦朝中心集权制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通过学习本目,学生可以对什么是中心集权制,秦朝中心集权制是如何建立的,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秦灭六国和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心集权制的概念;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心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注意前后学问的联系,利用课件和幻灯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8、。 :课件,幻灯片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斗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沟通。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气增加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1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出处吗? (学生回答:略) 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年兼并韩国起先,到公元前221年兼并齐国,十年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
9、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探讨回答:略) 依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让学生讲解并描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22岁(公元前238年)亲政后,平定了宦官醪暧发动的叛乱,免除了相国吕不韦的职务。任用李斯、王翦等进行统一斗争。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城定在了咸阳。李白的诗句描述了
10、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 俗话说:打江山简单,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依据当时的实际状况,为秦王嬴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提示学生留意:秦应当或者完成哪些方面的统一,例如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方面。实行什么措施才能巩固这种统一局面?) 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 2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心集权?秦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课件-秦中心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 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心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中心政府的最高官员,
11、他们都由皇帝任命,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 在地方,秦朝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干脆任免。他们在地方上干脆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大大减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非常深远。 秦始皇通过这一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限制到了皇帝手中,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总之,这种君主专制,皇帝独裁的中心集权的国家制度以及中心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自秦开创后,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这种
12、政治体制。 秦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专制,在文化、经济方面实行了哪些措施呢?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老师可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见媒体资料),由学生探讨回答:统一的必要性;运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老师向学生讲解度量衡。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沟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焚书坑儒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出示焚书坑遗址和坑儒处遗址,见媒体资料),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 老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务的合称,秦始皇
13、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实行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1秦长城的修建 老师首先简介匈奴族。提问:秦统一后为抵挡匈奴族的进攻实行了哪些措施? 老师最终指出: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长,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1万多里,用以抵挡匈奴的进攻。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宏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才智的结晶。 2越族地区的开发 老师介绍越族。提问:秦是如何统治越族地区的?
14、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输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输河之一,至今还能浇灌四万多亩田地。 3秦的疆域 详见教法建议。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实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主动的作用。下面,请大家归纳秦朝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秦的统一 一、秦灭六国和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灭六国 2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焚书坑儒 三、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5、1北击匈奴,筑长城 2南征越族,凿灵渠 四、秦朝疆域 七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二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相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育学生视察历史文物图,找寻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学问,初步分析、说明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洁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实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建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
16、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绽开叙述。考古发觉,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教材所讲解并描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在教学中,须要留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运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其次,留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
17、水平上的改变。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建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运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建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运用磨制石器,特殊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留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留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考虑到这些概念和结论初一学生难于驾驭,课文略而不写,只用一段小字介绍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教学中可由此联
18、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安排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相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改变。 二、教法建议 1、老师可利用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带出从考古发觉了解我们的先人如何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话题。 2、老师可引导学生思索原始社会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的不便之处(受季节改变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足够,须要不断迁徙,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相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索,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留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引导学生联系“引言”
19、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闻,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想: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留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起先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起先出现了。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引出自然条件、特殊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河姆渡和黄河流域半坡的农耕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再扩展到对两大流域居民定居生活的影响,从而向学生灌输渗透人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的教化观念。可以让学生视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此不同?这两地的原始
20、居民在建立房屋时是怎样考虑的? 4、在学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老师要留意把握教科书中涉及到的整个农耕经济中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地排列经济现象。 5、老师可以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除指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细地点外,还可以启发学生视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状况,找寻分布特点,培育学生的读图、识图实力。 6、在学习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
21、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终一段小字,然后探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要留意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从人类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问题。 7、在教学中留意充分利用历史遗物照片、示意图,视察分析图中的历史信息。例如,让学生视察分析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知道它的用途,再结合本课的“活动建议”,让学生分析河姆渡出土的陶器,明白它的用途,进而了解当时的农耕生产和生活状况。 三、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列表对所学学问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2、学生对于
22、历史文物、遗物、示意图的视察、分析,应留意:第一、留意图题中表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学问;其次、留意视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想;第三、留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等,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状况。 3、思索“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你怎样看这一现象?”的问题时,留意:第一,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宝增多,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其次,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宝,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第三,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接着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