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5篇).docx





《2023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5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备的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共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除法的相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相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相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殊注意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
2、。教材能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详细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除法的相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验,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阅历。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供应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相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学问来源于生
3、活,消退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生疏感,从而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相识除法,相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加学习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开心的活动中驾驭学问,促进学生实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相识除法,相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打算: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嬉戏参加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
4、: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老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日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老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
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当怎样列式? 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老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老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老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相互说一说。 3、出示:153=5 老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
6、,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留意采纳“开火车”“接力赛”“抽卡嬉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开心的练习活动中驾驭学问。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页的第3题,先摆一摆。 板书设计: 除 法 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7、,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依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相识简洁的统计过程,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验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爱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
8、同学喜爱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爱,假如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老师引导:张三喜爱红色,学校就确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看法? 二、互动新授 1、探讨收集数据的方法。 (1)老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当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探讨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爱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爱的颜色,
9、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老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便利?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爱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老师说颜色,学生举手,老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觉。)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爱的人数加起来,假如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
10、:喜爱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老师依据分析的状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打算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简单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纳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精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探讨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爱去(
11、 )的人数最多,最喜爱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爱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爱去( ),喜爱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参与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依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与(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与(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与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爱( )小组,喜爱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 学校要
12、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三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学问来源于生活,消退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生疏感,从而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育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索的实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相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
13、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简单了。求商时,依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数学 下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