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精选4篇).docx
《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精选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精选4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精选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须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须要留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指出本区主要地形组成和主要地形区。 2.运用地图,让学生驾驭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该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缘由及改变规律。 3.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理解人们在干
2、旱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由位置联想景观导入新课 1.由区域名称描述大致位置。 2.联想该区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漫漫。 3.设问: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区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西北的自然环境来找寻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 二.草原和荒漠 (一)地形与位置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图,找出主要山脉,指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 2.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本区深居内陆,
3、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该区面积广阔,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相识该区所处阶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 4.归纳:该区主要位于其次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点(远、高、阻、广)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气候特点与景观分布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问:西北地区降水的大致范围? 2.小结:西北气候特点干旱。 3.完成p73p74活动。 4.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改变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问
4、: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缘由是什么呢? 6.学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 7.老师小结: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转承:干旱的气候对该区的河流产生干脆的影响。 (三)河流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让学生体会干旱的自然特征。 2.老师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区最大的特点,这里河流少、短、多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3.承转: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有什么影响呢? 三.牧区和浇灌农业区 (一)牧区 1.老师讲解
5、并描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贫乏,降水难以满意农作物生长的须要,只能满意牧草的生长须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读图8.5,找出本区的主要牧区及代表性畜种。 3.读图8.5,找出贺兰山,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 4.小结:贺兰山以东,草原草场;以西:高山牧场。 5.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了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点,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设问承转: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是不是除了发展畜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二)浇灌农业区 1.老师讲解并描述: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西北地区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西北地区那些
6、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呢? 2.读图8.7,找出有水的平原的地区,思索:水源来自哪里? 3.老师归纳: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读图8.8和图8.9,相识西北的四个主要浇灌农业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引黄河水浇灌,农业发达,有“塞上江南”之称;,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 5.承转:什么季节冰雪融水最多,当地人民又是怎样利用的? 6.结合p76-77活动,相识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所依靠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7.讲解并描述: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开珍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坎儿井真是爱护浇灌、节约
7、用水、防止蒸发的一种好方式。 8.承转:虽然水源有限,但西北也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读图8.10、图8.11,了解西北特有光热条件和农产品特点。 9.小结: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相识西北地区的景观改变规律及缘由 1.读图8.4,将照片与拍摄地连线。 2.分析造成本区景观改变的缘由。 相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8.12,8.13,视察坎儿井的构造。 2.读图8.13,相识坎儿井的构造原理。 3.通过坎儿井,了解当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渐渐上升,气温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
8、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爱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著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缘由: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肯定关系。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重点): 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与我国
9、冬季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至; 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是我国半潮湿地区和潮湿地区的分界线; 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柔降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
10、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东北平原, 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6.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暖和。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相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1、。 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意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须要。 (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供应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难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常常受寒潮的影响,简单发生低温冻害。 (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殊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
12、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头,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缘由,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积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 2.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积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西至b北连c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裂,沟壑纵横,形成塬
13、(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峻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裂。 2、水土流失的缘由 (1)自然缘由: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很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爱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缘由: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峻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
14、施 一方面,实行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支配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削减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二、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要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心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2、北京的交通网络 (1)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2)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3)城市轨道交通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 (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北京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爱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15、,目前,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困难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织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潮湿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暖和潮湿。 4、土壤:由于水热足够,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
16、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浇灌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其次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面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柔
17、潮湿。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闻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阔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供应了优越的条件。 首先审材料 看完全部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干脆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全部能用的条件归纳,打算用。 其次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学
18、问储备,联系平常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须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审题时留意以下表述 简述:简洁扼要叙述,必需把握要点;简析:简洁分析,提出论点即可;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缘由、分析局部事物在
19、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像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须要平常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学问点概括 影响雪线凹凸的因素(雪线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 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注:可依据该特点来推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地理 教案 人教版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