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简答浅析述.pdf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简答浅析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简答浅析述.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明代简答 1.明代文学的论争有何特点?(1)他们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完成了从文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2)他们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的规范。(3)但晚明的时代风貌,使得多数文人缺乏学养和胸怀,在一些文学问题的论争上舍本逐末,拘泥于细枝末节;同时,为标新而故意立异,矫枉过正,陷入极端片面化的境地;在作风上党同伐异。这使明代本来应该具有的一种学术自由争论的空气,被自以为是、相互攻击、抹煞一切的风气所污染。2
2、.“前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主张?(1)复古论:因不满文坛萎弱卑冗的格局,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借助复古的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2)主情说:贬斥文学“主理”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认为“真 诗乃在民间”。这些都在强调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学观念与创作体持怀疑,具有某种挑战性。(3)过多的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强调“高古者格,宛亮者调”的诗歌审美标准。3.李东阳的茶陵派有何文学主张?(1)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宗法杜甫,“轶宋窥唐”。(2)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声律的掌握。(3)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
3、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当时无可厚非的。4.什么叫“八股文”?它的体裁特征是什么?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如何?(1)八股文是明代官方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2)八股文的体材特征是对偶性。(3)影响: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而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从总体上说,他在内容上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且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
4、,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造成萎靡不正的创作风气。5.简说宋濂散文的成就。宋濂专长散文,论文主张文道合一,宗经师古,文章颇有波澜变化,是“开国文臣之首”。(1)传记文最为出色,深得史记笔法,寓褒贬于自然叙述之中,生动形象,传神写照。如秦士录、王冕传等,文学性强,多通过具体故事情节和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感染力强。(2)写景散文质朴简洁,不落俗套,特别是一些局部描写颇具艺术欣赏价值。(3)议论性散文,行文从容,于章法变化中透出一股雍容典雅的气度。如送东阳马生序。6.简述李贽“童心说”的具体主张。(1)李贽是晚明时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
5、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2)李贽在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3)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7.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有何特色?(1)晚明散文的一大亮点;是公安、竟陵“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文学主张的又
6、一产物。(2)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2(3)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4)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如张岱自为墓志铭。(5)晚明小品文还有适意性的特点,即文章是作者随意抒写的。清代简答 1.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1)坚持民族气节,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具
7、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作品自然流显露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笔力遒劲,呈现出慷慨苍凉、沉痛悲壮的艺术风格,开清诗发展的新天地。(3)与明末诗歌相比,他们的诗歌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倾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2.吴伟业诗歌创作特点(1)推崇前后七子,也不排斥公安派的性灵说;取法唐诗又吸收宋诗精华,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开启清代宗唐一派。(2)诗歌重叙事,强调风情韵味,开创了叙事诗的新境界。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元稹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
8、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3)早年诗歌华艳绮丽,藻采风流;明亡后则苍凉凄楚,风骨遒劲。后期作品代表了诗歌创作成就。(4)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动荡局势和亡国之痛、各色人等的不同处境和心态等,有“一代诗史”之誉。3.清词的中兴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创作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全清词钞共录词人 3196 人,词作 8260多首,超过宋词两倍以上。(2)词学理论: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3)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书、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4)
9、词派繁多: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4.方苞主张的“义法”内涵是什么?“义法”是“桐城派”尊奉的论文纲领: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儒家经典为宗旨;“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作法,包括形式、技巧问题,如布局、章法、文辞等。“义”“法”合起来说就是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两者的关系是义决定法,法体现义。但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内容醇正,文辞“雅洁”。5.姚鼐散文理论(1)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与学力相济;又提倡“义理、考据、词章”合一,以达到调和汉学、宋学
10、之争,写出至善极美文章的目的。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2)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文章的风格归纳为“阳刚”“阴柔”两类,主张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这一看法触及了文学审美风格的实质问题,在美学理论上有新开拓。(3)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从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最终达到高境,细密、完善了刘大櫆音声求气说。6.简述清初传奇创作流派 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1)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是现实主义戏剧流派,成员有朱素臣,朱佐朝、毕魏、丘园、叶雉斐等,3 他们都是苏州人,且创作倾向和创作风格都
11、有共同特点,故称苏州派。作品时代气息浓郁,现实意义强烈,地方色彩浓厚,结构精炼,戏剧性强,曲词质朴,较适合舞台演出。对剧坛上产生一定影响。代表李玉的“一人永占”、清忠谱。(2)以吴伟业、尤侗等人为代表的文化名流也以戏曲来寄托悲愤、抒写心意,创作了众多抒情剧。其作品追求雅化,增强戏剧的抒情性,减弱戏剧性,脱离舞台演出实际,作品具有案头化倾向。代表吴伟业的秣陵春。(3)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将追求戏曲的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作为最高目标,创作了众多风情趣剧。他们的戏曲理论集中在李渔的闲情偶寄中。但剧作大多在男女风情的范围内变化翻新,格调不高,有媚俗倾向。代表李渔风筝误。7.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特色(1)
12、李渔强调剧本创作要适合场上演出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戏曲为市民阶层服务的娱乐消遣功能,因此他的剧本创作将戏曲的娱乐和消遣功能放在首位。(2)“一夫不笑是吾忧”出于这种目的,剧本充满喜剧色彩。大多情节曲折,关目新颖,引人入胜,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风筝误。(3)还善于使用偶然性、意外性,以及冒允、误会、错认、逆转等艺术手法,使关目情节出人意料、变化莫测,常使观众被剧中的悬念吸引,同时陶醉在作品的幽默诙谐中。8.孔尚任的桃花扇最后张瑶星道士喝斥国破家亡后的侯方域和李香君说:“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家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这番话的意义是什么?孔尚任借张道
13、士之口说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孔尚任关照南明兴亡的基本点,这对晚明崇尚情欲的思潮是一个反拨、修正,但也不是回归到以君臣之义为首要的封建伦理中,而是把国家放在了人伦之最上,以国家为君、臣、民赖以立身的根本。即张道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其意义超越了作者表现的明清易代之悲。9.简述桃花扇的思想内容(1)桃花扇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南明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展示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揭示南明王朝覆亡的原因。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他对历史的反思,归根结底是清初痛定思痛、反观历史的文化思潮的反映。(2)是一部政治历史剧,重视历史的真实,揭露
14、了南明王朝那些阉党余孽的腐化堕落;但它又不是史书,而是通过人物形象、戏剧冲突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坚贞不屈、疾恶如仇的李香君形象,并通过对李香君的悲剧命运,反映出南明亡国的痛史,蕴含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表现出国家至上的爱国情绪。10.桃花扇中“扇子”喻意何在?剧本将“扇子”作为主要道具和中心关目,通过“赠扇”、“溅扇”、“寄扇”“撕扇”等情节,把多个人物命运与一系列矛盾冲突串联起来。使一把宫扇成为“离合”、“兴亡”的见证,从而把“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烘托全剧主题思想,表现作者亡国之悲。(1)喻李香君,她随扇出场,最后以血溅扇,扇子是李香君美貌,勇敢与坚贞的象征。(2)喻
15、侯李爱情,扇子出自侯方域,是侯李定情之物,扇子在剧中经历的曲折坎坷等于侯李爱情经历的风风雨雨。(3)喻国家命运,桃花扇最终的撕毁状态预示着南明王朝的最终覆灭。11.长生殿的思想内容。(1)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挚爱。(2)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反映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杨家弄权、酿成祸乱。揭露朝廷的腐败,同情人民的疾苦。谴责卖国投降,歌颂爱国思想。表现出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寓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3)“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长生殿既宣扬帝妃罕有之情,又寄寓垂戒来世之意。忘我爱情与社会角色的矛盾,使李、杨历尽悲欢离合
16、,终于大彻大悟,跳出爱河情海,在仙境以精神“长生”消解现实“长恨”。4 12.简述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的关系。(1)长生殿一方面从爱情角度歌颂赞美了李杨的生死不渝之恋,另一方面又从政治、社会角度对其沉湎情欲而造成国家危难提出责难,看似矛盾对立,其实是艺术上的匠心独运。(2)剧中李杨“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矛盾,是作者探索人生哲理的一个外显层次。他的内在追求是从中挖掘内在哲理蕴含,即忘我的爱情与其社会角色的矛盾是难以克服和弥合的,并在此基础上主张用佛家出世的思想对这个永恒的遗憾进行顿悟和超越。(3)因此长生殿的主题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以李杨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相依的人生哲
17、理以垂诫来世。二是让李杨在历尽劫难后大彻大悟,跳出爱河情海,以佛家色空观否定他们的情欲,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13.简述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特征。(1)三段式的程序化结构: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小人拨乱,暂时离散金榜题名,终得团圆。(2)才貌双全的概念化形象:才子相貌基本雷同,都是临风玉树,风度翩翩。佳人品貌都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才子多通过诗赋和功名表现文才,佳人同样以诗见长。相貌和诗才是双方一见钟情的基础。(3)曲折奇巧的故事情节:小说注重情节的戏剧性,善于运用巧合、误会、意外、计谋等手法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吸引力。(4)“花娇月媚”的美学风貌:才子佳人小说风格清丽典雅,文人色彩较浓重,体现
18、出“花娇月媚”的美学风貌。14.简述醒世姻缘传的思想意义。【14题和 15题互通】(1)全景式揭露那个时代的吏治的腐败、世风浇薄的面貌。(2)荒诞的结构下现实家庭生活和两性关系的真实展示。表现出女性本能的妒情,对男性放纵、现实的清规戒律的反抗。在以因果报应警醒世人的思想躯壳之下,包孕着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的现实意义。(3)客观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金钱势力的逐渐上升,金钱至上的观点已经撕裂了封建家庭的伦理和情感。15.醒世姻缘传有何认识价值?(1)全景式揭露那个时代的吏治的腐败、世风浇薄的面貌。(2)荒诞的结构下现实家庭生活和两性关系的真实展示。表现出女性本能的妒情,对男性放纵、现
19、实的清规戒律的反抗。(3)小说还包孕着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的现实意义。(4)这是一部婚姻问题小说,写一个怨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作者宣扬封建道德观念和因果迷信思想,想用此来警世,维持封建的纲常,但客观上暴露了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的黑暗和封建道德的虚伪,有一定的认识意义。16.简论蒲松龄的生平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受其生平经历的影响,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摇摆于文士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1)兴趣爱好:生长于农村,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2)科场蹭蹬: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促使他把揭露和抨击科举制度作为聊斋志
20、异的重要内容,并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3)幕僚生活: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4)教书生涯:30 多年农村教书生涯,东家毕际友家有美景陶冶性情,有藏书供他研读。使他有充裕时间和恰当的机会搜集民间传说,整理加工聊斋故事。17.聊斋志异的结构模式是什么?聊斋志异情节结构既有一定模式,又富于变化。结构模式有两种:(1)一种是人入异域幻境,其中有入天界,入冥间,入仙境,入梦,入奇邦异国。它们都被形式化,多数情况是用作故事的框架,任意装入现实社会的或作家个人心迹的映像。其中幽冥世界的形式化极为明显。如梦狼。5(2)另一模式是
21、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入人世间。这些异类,以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只是将异类的某种属性特征融入或附加在其身上。他们是作者用来关照现实社会人生的,且具有象征性,表现作者的情志和意向。如婴宁代表对回归自然的天性的向往。18.以促织为例,谈聊斋志异的情节特色。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佳作。尤其是情节内容虚实相间、意蕴深存,情节进展曲折起伏、悬念迭出,以及场景描绘精炼传神。它集中体现了聊斋志异的情节特色:(1)曲折起伏,跌宕有致。促织一文的情节结构围绕促织的得失展开。促织关系着成名一家的生死存亡、悲喜荣辱。(2)加强了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如促织写成名在县令严限追比的情况下捕捉促织、怀
22、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与人斗促织两个情节,细致入微,令读者犹如亲见。按照“觅虫不得得虫失虫再得虫”的线索,跌宕起伏、忽张忽弛,成名一家也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喜,悲喜交集,全篇情节曲折多变。19.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见论述】(1)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白描,写出常见的人事之间的矛盾。(2)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揭露人物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反映各类社会矛盾。(3)通过 对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委婉曲折而又锋利的讽刺,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20.简析薛宝钗形象。薛宝钗是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女子。(1)“动人”:她美貌而性格温顺,天性善良,宽厚豁达,从容大
23、度,言行举止合乎礼节;(2)“无情”:在处事上,冷情寡欲,冷漠处世,如她对金钏之死、柳湘莲出走的态度上;且有城府,“会做人”,喜怒不形于色;乖觉圆滑,善于处世,精通关系学。在爱情上,他分明对宝玉有情,却将这种感情封闭到庄而不露的地步。在才学上,她虔信、恪守封建道德观念,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为躬行礼教而压抑才情,丧失自我。在生活上,她有爱美的天性和很高的审美能力,却常常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总之,薛宝钗是恪守封建礼教而终成牺牲品的典型,同林黛玉一样她的命运也是悲剧。论述题 1.结合作品论述清初三大词家朱彝尊、陈维崧和纳兰性德不同的词风及特点。(1)陈维崧:是阳羡词派领袖。其词风格师法苏轼、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明清 部分 浅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