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章.pdf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章.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作者简介】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一生致力于研究“世界各种宗 教的经济伦理观”,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及其与 该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被称为理论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者,对现 代社会科学影响甚大。主要著作有:宗教社会学论集、中国宗教:儒家与 道家、印度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古代犹太教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 19041905 年分两部分发表于韦伯主编的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 杂志,后经修改作为 宗教社会学论 的第一部 在1920 年出版
2、,全书共五章,分为上、下篇。英文版由美国学者塔尔克特帕 森斯翻译,1958 年由美国查尔斯斯克瑞伯纳尔之子公司出版。中文版有两个 译本。一是由彭强、黄晓东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年出版(“走向未来丛书”之一)。另一个由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 1987 年出版(“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之一)。前一个译本仅收录了正文,后一个译本收入了篇幅相当大的注释。本文根据后一个译本分两部分介绍。第一部分上篇“问题”包括第 13 章,是对全书所要论述的问题的提出。正文前的“导论”是整个序列研究的导言,说明其研究目的,这里不作介绍了。第一章“宗教派别和社会分层”,分析宗教与经济的关系。根据统计资料,工商界领导
3、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技术 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而且,资本主义愈自由,这 种情况就愈明显。其原因可以从所受的教育来分析。教徒在近代经济生活中有较 多所有权和管理地位,不仅在于他们继承了较多财产,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较多 接受技术性或工商业性的专业教育。新教徒由环境所形成的心理和精神特征决定 了对职业的选择,从而也决定了一生的职业生涯。因此,应该在入教信仰的永恒 的内在特征中来寻求经济地位的差异,即要说明宗教精神与经济的关系。第二章“资本主义精神”,论述这种精神的实质。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 克林关于资本主义精神曾有精辟的论述。他的论述可以
4、概括为这样一种伦理: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人被赚钱的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种获利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这就是 资本主义精神的首要原则。这种观念在资本主义以前就存在,但它作为一种精神 而取得统治地位是在与其他力量进行搏斗之后。在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的社会中,这种精神是被排斥的。不以满足需求而以无限获利为目标的心态有资本主义企业 中找到了它最合适的表达,企业也从资本主义精神那里汲取到它最合适的动力。体现这种精神的主要不是商业贵族中那些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家,而是处于 上升时期的工业中产阶级。这些人节俭、刻苦,不想消费只想赚钱,精明而大胆,自制而可
5、靠,明智且富于献身事业的精神。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把赚钱 看作是人人都必须追求的自身目的,看作是一项职业,这种现象是与所有那些时 代的伦理感情背道而驰的。这种资本主义精神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可以从理性主义 对1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市场中演绎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新教形成了一个先于纯 粹理性哲学发展的阶段。第三章“路德的职业概念”,说明本书的研究任 务。“职业”这一概念在德语中是“Beruf”,在英语中是“Calling”,也可称为“天职”或“神圣”。这个概念的产生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结果。它包含了对 人们日常活动的肯定评价。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应是对其履行世 俗事务的
6、义务进行评价。这就使日常的世俗活动有了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首 次提出了职业的思想。职业思想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 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 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但是这种观念并不是资 本主义精神本身。本书要以加尔文、加尔文派和其他新教派别的著作作为起点来 研究古老的新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不是说这些教派的任何 创始人把发展资本主义精神作为他们的目的。这种资本主义精神只是宗教改革的 后果。所以,本书要说明的只是宗教力量在世欲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无数不同的历史因素的复杂的相互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章 新教 伦理 资本主义 精神 第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