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再别康桥教案详细教案再别康桥教案特级教师教案8篇(模板).docx
《2023年再别康桥教案详细教案再别康桥教案特级教师教案8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再别康桥教案详细教案再别康桥教案特级教师教案8篇(模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再别康桥教案详细教案再别康桥教案特级教师教案8篇(模板) 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须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再别康桥教案具体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特级老师教案篇一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老师的指导朗读学会观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老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
2、观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内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支配: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静静地来,又这样静静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肯定的感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
3、,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妙的留学时间。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登记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闻名剑桥高校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妙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辞了,千缕柔情、万种感受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识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
4、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假如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辞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吩咐的俗套,给人清爽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予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
5、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b,学生探讨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案再别康桥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再别康桥, 明确: 诗人告辞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四周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爽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高兴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耀下的柳枝,渡上
6、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漂亮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不由自主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欢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调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
7、的色调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好像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淌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像,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整和句的整齐
8、。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见,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老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探讨音乐美和建筑美,最终老师总结。)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语文教案再别康桥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温柔而美丽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其次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
9、”“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调显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心情由舒缓转向激扬,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缄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静静”紧承上一节的“静静”和“缄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心情已由淡淡的愁闷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美丽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温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备的色调变化与意象组合形成流淌的气韵,明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
10、诗具有完备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整,和谐,于清爽活泼中求整饬。 语文教案再别康桥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再别康桥,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肯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3,识记训练:背诵本诗。 1,背诵课文。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顺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再别康桥教案具体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特级老师教案篇二 投影有关康桥
11、的资料,将学生带入对徐志摩的话题中,让学生讲解并描述对他的了解,老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主见等。(徐志摩在语言形式上是追求艺术美的,但他不是钻到象牙塔中去为艺术而艺术。他有志向,并把对志向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胡适在追悼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简言之,他的志向就是英国式的民主,英国式的政治。 1、诵读课文。老师做出提示:这首诗象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应读出委婉细致的感情。在朗读时,留意读出诗歌轻快的节奏。 2、老师范读,学生仿照。(或者播放范读磁带,学生仿照) 3、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12、1)提问:依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问: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明确: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提问:诗人告辞时,作了哪些事(动作)? 明确:招手、寻梦、放歌、缄默。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其次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调的描绘,它秀美婀娜,似乎“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妙,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高兴和眷恋之情。谁能够舍得离开漂亮的新婚妻子呢?“艳影”“荡漾”在“我的
13、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满意安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情愿恒久流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似乎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好像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找寻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不由自主的想要“放歌”,欢乐的心情达到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
14、实,心情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静静”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复原寂然。连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缄默。“缄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溢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深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洁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潇洒的韵味。 板书提纲: 再别康桥徐志摩 1、构思新颖,不落俗套。 2、意境显明,富有流淌的画面美。 关于“词”的介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别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它原本是协作燕乐(“
15、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渐渐与音乐分别,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等),称作“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前两类数量较多。此外,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约50字以下)、中调(约百字以下)、长调(百字以上),如沁园春共114字,属长调。词的押韵,不同于诗,哪一句押韵,押平韵仄韵,是一韵究竟还是要变韵,均由词牌要求确定。词,又叫“曲子”
16、“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等。 再别康桥教案具体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特级老师教案篇三 、感知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体会志摩的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 、培育学生学会观赏诗歌的方法。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字槱(yu)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 徐志摩中国闻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闻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诞生于富有家庭,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提倡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
17、国留学剑桥高校当特殊生,探讨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心高校(49年更名南京高校)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罹难。 在英国剑桥高校 学习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 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1921年前后起先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高校、哥伦比亚高校、英国剑桥高校。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高校、清华高校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试验。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
18、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为自己的“精神家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沉醉,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志向”。 1922年徐志摩回国。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志向慢慢破灭。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教案具体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特级老师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学问与实力 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从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诵读实力
19、。 教学难点: 从诗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诗的艺术美。 教学方法: 以诵读为主,老师从旁点拨指导,学生反复朗诵鉴赏诗之美。 教学打算: 配乐诗朗诵,营造诗意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 教学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会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1、阅读注释 回答问题:由康桥你想到了什么? 说明:康桥=剑桥 想
20、到了英国的剑桥高校,牛津高校以及美国的哈佛高校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高校、清华高校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高校探讨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华蜜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惋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1、 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 2、 指名朗读 3、 观赏配乐诗朗诵 4、 体会、找差距 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
21、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句式:四行一节(整齐) 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 语气:舒缓、温柔、低沉(静静、轻轻、缄默) 5、学生默读、体会感情(2分钟) 6、指名朗读,留意感情与节奏 1、问:读了很多遍课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 (漂亮) 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尝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板书:风光如画) 2、找寻意象:这康桥以及它周边的秀丽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感受的。 问:诗中的哪些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再别康桥 教案 详细 特级 教师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