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全册文学常识汇总(分课编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全册文学常识汇总(分课编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全册文学常识汇总(分课编排).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学常识一、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1.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宜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宋-朱熹)把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3.
2、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别名:先贤仲子。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曾晳:又称曾点,字子晳。懂礼爱乐,酒脱高雅,卓尔不群。冉有:冉求(前522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公西赤(前509年或前519年-?),字子华,又称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4.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5.师旅:指军风。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6.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
3、代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7.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8.会同:古代诸候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9.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10.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11.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12.舞雩(y):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二、齐桓晋文之事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入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
4、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号,兼言仁与义。孟子认为人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心性说之本。在儒家学派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2.孟子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四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六经)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4.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
5、法、权势等进行统治。齐恒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首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齐宜王:名辟(p)疆,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5.衅(x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6.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7.百亩之田:相传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亩。8.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9.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三、庖丁解牛1.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
6、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2.庄子一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
7、: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3.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4.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四、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2.丘明(姓丘,名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官。3.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
8、,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4.秦伯(秦穆公):亲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5.郑伯(郑文公):名捷,郑国国君。6.执事:古代官吏身边的侍从;后用作对对方的尊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7.东道主:东方道路的主人。8.行李:外交使者。9.西周春秋爵位制度:公、侯、伯、子、男。10.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11.君、子: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君:是
9、对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统称,引申为对人的尊称。子:古代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五、鸿门宴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10、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东汉 班固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三国志(西晋 陈寿)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3.【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时代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
11、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越靠近皇帝官位越大。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这是前堂的规定。而在室内的座次则以坐西向东为最尊,如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4.虚左:古代马车的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5.山东:战国时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6.关西:“关”指的是函谷关,关西就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7.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8.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9.范增:
12、项羽的主要谋士。10.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11.季父:叔父。在我国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12.鲰(zu)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3.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成。14.河南河北:黄河以南,黄河以北。15.按剑而跽(j):握着剑,挺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x)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16.参乘: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六、窦娥冤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13、”。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同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2.古代戏曲:中国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3.戏剧分类:(1)按作品的内容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2)技表演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舞剧、诗剧(3)按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分:历史剧、现代剧(4)按作品容量
14、大小和结构分:多幕剧、独幕剧(5)按地域色彩不同分:京剧、川剧、秦腔、黄梅戏等4.戏剧语言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环境、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自、旁白、对白5.戏剧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6.戏剧结构: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指一幕中发生时间或空间变换的情节。)7.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其形式包括元杂剧、元散曲(元曲)和明清传奇。8.元曲:包括杂剧(散曲+“科”+白)和散曲散曲包括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和套曲(一宫调数曲子)9.元杂剧(1)定义:用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
15、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xi)子”,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3)角色:扮演的
16、角色有末、旦、净、丑等。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b)老(老头)、卜(b)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i)儿(小厮)、如驾(皇帝)、洁郎(和尚)等。(4)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照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
17、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为以下四种1)对白:人物对话;2)独白:人物自叙3)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4)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生行(hng),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文小生、武小生)。老生,中老年人物,因戴胡须,又称须生。旦行,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可分为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正旦,主要扮演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花旦,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术特点,
18、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老旦,老年妇女。彩旦,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表演富于喜剧、闹剧色彩,实属于女丑,故常由丑行兼扮。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面部化装用脸谱,一般都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角色。丑行,扮演喜剧角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武丑。文丑,除武夫外各种丑角均由文丑扮演。武丑,扮演机警幽默、武艺高超的人物。外末:角色名,正角之外的次要角色。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文学 常识 汇总 编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