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六:文学艺术.docx
《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六: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六:文学艺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密主题】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文学艺术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材料一: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记述了 “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 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 “风月笔墨” “才子佳人” “之乎者 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者,反 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至若离合悲欢,兴 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等无不在以小说 谈小说,以小说省思小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
2、。不仅如此,在该 书第一回中,作者还通过“贾雨村”(假语村言)、甄土隐(真事隐)、空空道人等虚构人物 之口,多视角地对小说艺术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加重了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 的小说之一的“元小说”分量。就此而言,红楼梦尤其是这第一回,显而易见,是一种 显性的“元小说”。我们可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整部红楼梦并没有第一回中上述这些显性的关于 小说的自我指涉、自我呈示,而将这些自我省思的思维成果隐含起来,自觉地贯彻到整个 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整个小说在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结构布局、文学语言等方面保持 不变这样一部并无显性的元小说痕迹的作品,它是否还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呢?从作 者对于小说艺
3、术的自我省思来说,它是否含有元小说的元素呢?这样的一部红楼梦尽 管没有现在这样显性的元小说叙述方式、更为复杂的嵌套结构,但它仍不失为一部小说杰 作,仍与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旧式小说形成鲜明的对照。实际上,在人类艺术史上,并无那种显性的元小说、元艺术之征候的小说作品、艺术 作品,可能是更大量的艺术存在。其中,并不乏真正的小说杰作、艺术杰作。当我们以艺 术之自我指涉、自我省思品格为旨归进行“元艺术”研究时,我认为既要关注那些显性的 元艺术现象,更要关注更大量存在着的隐性的元艺术现象。之前那些关于元艺术现象的研究,更多地留意于所谓的画中画、戏中戏、艺术中的艺 术、作品
4、文本的互文关联,因此也格外关注艺术中的相互影响作用。正如列奥施坦伯格 所言:“一切艺术都受到其他艺术的传染。”换句话说就是,一切艺术都要从以往的其他艺 术中承继、借用某些元素,与其他艺术文本具有一种复杂的互文性关联。这当然是对艺术 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现象很有价值的理论发现与总结,指出元艺术的一个重要指向。不过,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艺术的这种自我省思即元艺术的重要指向之一,即艺术要想真正具 有不同凡响的创造性、独创性,它还要对过往陈腐的艺术传统予以反省、批判,寻找创造 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呈现方式。正像红楼梦中“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表达的那样,它 这部“石头所记”,要想不落凡俗,就必须“不借此套”,
5、与陈腐的旧传统、旧文本相告别,独辟蹊径,实践一种新 的术法度、美学原则。而这正是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艺术所共同具有的可贵品质。(摘编自李心峰关注“元艺术”) 材料二:“元艺术”这一术语目前还没有引起学术界或艺术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不论 国外还是国内,都已有学者或艺术家提到“元艺术”这一词语。在易卜生晚期戏剧的复象诗学一文中,作者分析了易卜生的一些戏剧所具有的“元 明了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定方式和特征”有误,原文为“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 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这个“它”是前文中的“再创造特征”。3.C 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描绘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氛围,借景抒情。【提分锦囊】依据
6、语境,理解含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须把词句置于特定语境中来理解,杜绝断 章取义和主观臆断现象。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根据其所在句子的含意,甚至上下句的语 意,来分析词语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其深层含义往往与段意或文章的主旨有关,因此 把握词语所在语段的大意或主旨有助于理解其含义。【现场回放】此练中第4题,即考查了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错题记录本题号:出错原因:第三十练 训练主题:文学艺术实际用时:分钟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瑞雨为安凌晨4点多钟起床,赶杭州到瑞安的早班高铁,一路上所遇见的,恰好如此行所要探 究的南戏琵琶记中写的那样:“我
7、早晨间见疏刺剌寒风,吹散了一帘柳絮;晌午间只 见淅零零小雨,打坏了满树梨花。一霎时哦几对黄鸥,猛可地叫数声杜宇。”虽然季节略有 差距,却与“绿成阴,红似雨,春事已无有”的意境相差无几。一路上,天地间尽是雨,连读带想的也少不了雨。到达阁巷镇柏树村已是午后。踏上 高郎桥,桥下清幽的水面,突然起了声波一样的花纹,还伴着铿锵的弹拨音韵。那小河里 的水纹虽然与琵琶声断无关,在与桥头相连,与小河为邻的高郎祠里,一只琵琶分明响得 正幽。高郎祠的正式名称为高则诚纪念馆,高则诚是琵琶记的作者。实际上,在高则诚 动笔之前,民间就有不同版本的琵琶记在上演,高则诚只是作为改编者,将这曲民间 戏曲推上了中国戏曲史的巅峰
8、。看过了铭刻在门楣和立柱上的那几副后来者撰写的楹联, 空荡荡的屋子里就没有什么值得流连的了。别人还会去那尊铜像近处前后左右端详,我是 断断不会正眼看一下的。这习惯在家乡黄州就养成了,那时是不愿去看东坡赤壁里面的苏 东坡像。之后到种归的屈原祠不愿看屈原像,到平江的杜甫墓和成都的杜甫草堂不愿看杜 甫像,到芜湖的城陵矶不愿看李白像,到和县的霸王祠不愿看项羽像。只有一个地方例外, 那是在青海玉树的勒巴沟口。我曾奋力扒开许多荆棘,才站到传说中的文成公主雕像面前, 却还是无法从岁月留在崖壁上的风霜中看出真切来。这样的不真切往往是最好的!天下文人, 文章是命,一部琵琶记不是哪一间屋子所能装下的,尽可能腾出空
9、间,才能听见当年 翻动简牍纸帛的声音。就像高则诚自己说的,“重门半掩黄昏雨,奈寸肠此际千结。守寒窗, 一点孤灯,照人明灭”,能照人明灭,就能照天下荣辱。有一间屋子在,给尘世间留下一种 托寄就可以了。最高等级的存留是在人心。人心之外,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包括那坚实 的青铜做成的雕像,也是不真实的虚拟。相比之下,一墙之隔的小院里,那女子怀抱琵琶深深浅浅地唱着南戏,外来者听着似 懂非懂的,反而让诞生于千年之前的南戏有了一丝一缕四处回旋的生机。歌者自歌,闻者 自闻,不歌也不闻的是夹在我们之间纷飞不已的雨,还有院子中间被雨打湿的花草冬青。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有人夸说,辞了官、回了家的高则诚用清丽之词,一洗
10、琵琶记原 著之陋,于是,村坊小伎将其看作不可企及的高度,竞相仿效,像纲领那样,不得有丁点 的随便和苟且,才情既富,节奏弥工,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都要透彻唱了才行。一时之 间,广为传演,几半天下。院子里的雨,有时大,有时小。当年的高则诚,如若不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除非电闪雷鸣助兴,仅凭旦角一己之 很难穿透这绵绵雨幕。高则诚妙就妙在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一个亲小 地方的毫无背景之人,凭一手好文章得以接近帝王将相,又从官场全身而退高则被然 比那些待在鸡鸣草屋中想象黄金宫阙的人懂得的多很多。南戏也好,南曲也好,南音好, 在这南方的雨中,用家长里短的爱表现出艰难时世,才是人生本意。让百分
11、之百的善进百 分之九十九的误解,再用那难得的百分之一作为契机,升华彼此性命。恨与恨的冲突是根 本的冲突,恶与恶的矛盾不是根本的矛盾,而爱与爱的水火不容、善与善的针锋相对让人 生这场大戏撕心裂肺,荡气回肠。南戏、南曲和南音,各自的缘起与流传,有许多的不一样。在这小院里,也有天上雨 屋檐雨漏和树叶雨滴的区别,玄想之下,这带着“南”字符号的音乐艺术,是不是与雨密7 分,是不是适合在雨中相听?初粗想,再细思,才发现高则诚的琵琶记里,果然到处是 “和水: 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用那菽水之欢,表意学子虽有青云万里之志,又不舍离别白发之双亲。渴望夫妻长厮 守,不用卿卿我我,而以“田畴绿水微”来说
12、两口子是要勤劳耕作的。真出了家门,离开 父老母和新娘去往北方的京城,所见到的村是水村,殿是水殿,不是“流水蘸柴门”的普 通家,就是“画桥烟柳”“秋千影里墙头半出红粉”的谁家水滨。写才子青云路通,则以“三 千击飞冲”来抒发壮志。目标真的实现时,想着生死存亡音书难寄,万水千山相阻隔。以 各各样的水,男人叹人生青春难再。留守女子也愁苦,哪怕“奴家心素”,也只能用“凉浆 水来祭拜公婆。两下萧条,一样愁难诉。只怕除了用雨水作主旋律的琵琶记,任哪出戏 也以如此动人。好雨知时节,好雨识人心。趁着年丰人寿的日子,高则诚以风调雨顺之心,写出风调雨顺的意境。人生苦短,免 了要面对烦恼,那么就尽可能将烦恼留给自己,
13、将美好的东西献予他人。雨是世间最常见 一种吉祥之物。瑞安本地雨水多,瑞安博物馆里却还陈列着当地人用来祈雨的祭祀器具, 见天降甘霖,地生玉露从来就是最得人心的。包括琵琶记在内,一切的南戏、南曲、 南莫不是用雨水来做主心骨,相比冰刀霜剑、电光火石,还是情意绵绵的艺术来得久远。 不不小的雨,时断时续的雨,孤舟夜雨,乱萤疏雨,太阳雨,云缝雨,梧桐雨,杨梅雨, 大雨洗心面,小雨不在有无。雨在瑞安落多久,落多少,与谁有没有关系,其实没必要探究。只愿世间少一些乱弹 弹琶的悲欢离合,大家瑞安,天下瑞安。正如高则诚在诗里吟咏的,“江山有恨英雄老,天 地情雨露高”。(取材于刘醒龙同名散文) 【注】琵琶记:写的是书
14、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他们新婚幸福,伯嘴被 父亲逼去赶考;中状元后,被要求与牛丞相女儿结婚;想辞官回家,朝廷不允。赵五娘独 自在家奉养公婆,饥荒年间,公婆双亡。五娘为公婆修筑坟台后,一路行乞进京寻夫,历 尽艰辛,终以团圆。作者高则诚改变了旧戏中蔡伯喈贪图荣华、忘亲弑妻的恶态,因此也 改旧戏之悲为欢喜团圆。菽水:豆与水。比喻粗劣清淡的饮食,形容生活清苦。L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引用琵琶记戏文,既代以描写眼前之景,也巧妙地和出行目的相关联QB.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以荆棘中探寻文成公主雕像,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 中。C.作者笔法富有诗意,行文语
15、言含蓄凝练,具有跳跃性,将一以贯之的情绪表达流畅。1 ).文章以高则诚的诗句结尾,既紧承前文,深化文章的中心,又委婉含蓄,令人回味。2 .作者赴瑞安探究琵琶记,下列关于探究结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琵琶记明初时已被赞,它才情既富,节奏弥工,如同纲领,广为传演。B.高则诚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C.高则诚自身的经历与才华是创作提升的关键,成就琵琶记经典价值。D.琵琶记到处是“雨”和“水”,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3 .本文题目“瑞雨为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你的理解?(4分).本文从“雨”联想,探究南戏琵琶记,获得丰富的感悟。实际上
16、,从某一实物展开联 想探究其他事物而获得感悟,这是人们常用的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方式。请结合你的经历, 谈谈你这样思考的体会。(6分)【答案】l.B 2.C.“瑞雨”吉祥,一切安好。作者巧化“瑞安”“好雨”,凝为“瑞雨为安”,表达祈福天 下瑞安的美好心意;作者雨中赴瑞安探究琵琶记,雨中听琵琶相和的南戏,静心深思, 感悟琵琶记的魅力,雨是助作者探究琵琶记的“瑞雨”;琵琶记中到处是“雨” 和“水”,雨水是南戏、南曲、南音的主心骨,好雨包容、化解人间世事,予人美好,感化 人心。3 .示例:手拿手机,我想到了高科技对于我们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方便我们的同时也带 来了困扰。正所谓“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但它
17、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 比如因为沉湎于手机而淡漠了亲情,除夕夜人手一部手机,没有了往昔的热闹和其乐融融。 因为沉醉于手机游戏而不可自拔,导致学生无心学习,成绩大受影响,严重者逃避现实, 失去面对生活的自信和激情。【解释】1.B 错在“运用对比”,文章写文成公主雕像和琵琶记运用了类比,得出相同点。2.C 据原文,成就经典的并非经历和才华,而是创新视角大胆改革,扭转人物命运这一 举措,一改悲剧为喜,让善良和爱唤醒人性激荡人心。选项中原因提取出现问题。【提分锦囊】如何区分对比和类比1 .对比是将同一类别中具有不同乃至相反性质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彰显是非,得 出结论。比如韩愈师说中
18、的“今之众人”和“古之圣人”。2 .类比是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非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通过相似性连类来认识事 理,得出结论。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家事与国事。附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 含蓄,耐人寻味。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 作品的艺术效果。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要阐发的思 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和想象的空间。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
19、,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 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衬托或渲 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 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 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联想想象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 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现场回放】此练中的第1题
20、B选项,即混淆了两种手法,文成公主雕像和琵琶记应为类比。错题记录本题号:错题类型:出错原因:术性”,认为“艺术家自身的元戏剧,渗透着剧作家的灵魂自审与艺术自审,具有*元艺 的品格”。而且作者还为元艺术下了一个定义:“所谓元艺术,是指作品本身渗透着艺术 对于艺术、艺术家自身的反思,在艺术本质、艺术功能、艺术家的身份与作用等问题上启 人思的艺术。”在这里,作者明确指出了元艺术的“自我反思性”,而且把自我反思的对象 分为术家和艺术两个方面。这是国内较早对“元艺术”进行明确定义和解释的,但遗憾的 是,作并未继续对“元艺术”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国外也有学者认为,几乎任何现象之 前都可加上前缀“元”,用来
21、表示某事物的“自我指涉、自我意识或自我模仿”。因此,“元 艺术”就这样一种艺术:它可以使“我们所创造的任何一种艺术的思维过程、程序和前提 都变得确二所谓的“元艺术”,简而言之就是“关于艺术的艺术”,即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指涉、 自我仿等特性的艺术。在这里,元艺术之“元”,指的是“更高级的逻辑形式”。按照艺术 门类的同,我们可以把元艺术分为:元小说、元绘画、元电影、元戏剧、元舞蹈、元音乐 等。每一种体的元艺术都有各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轨迹,各自产生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艺术的创作要先于元艺术的理论。具体的元艺术的创作要先于这种元艺术的命 名。比如元小说的创作要先于“元小说”这个名称的出现。
22、在西方,元小说的创作传统源 于17世纪塞万提斯等作家的一些小说作品就显露出了元艺术性。而“元小说”这一概念则 首见于197年美国小说家兼批评家威廉 H 伽斯小说与生活中的艺术一文中。(摘编自张新科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第一回中以小说谈论、省思小说,还多视角地对小说艺术予以反身批判、自 我省思,可见红楼梦尤其是第一回是一种显性的“元小说”。B.材料一的作者特别指出对过往陈腐的艺术传统予以反省、批判,寻找、创造新的艺术语 言、艺术呈现方式,是红楼梦追求的唯一指向。C.材料二的作者认同易卜生晚期戏剧的复象诗学中提出的元艺术的“自我反思
23、性”,对 其未能对元艺术进行深入探究又抱有一些遗憾。D.元艺术性在17世纪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里已经显露出来,而“元小说”名称则在20世 纪才出现,因此元小说的创作传统要先于理论。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圣杜甫所创作的论诗绝句戏为六绝句是一首“关于诗歌的诗歌”,可以把这首诗理 解为“元诗歌”。B.我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以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为拍摄对象的作品,因 此可看作是一部“元电影”。C.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使用“戏中戏”的手法体现为一种“关于戏剧的戏剧”,可以 理解为“元戏剧二D.席勒长诗艺术家中的“论勤奋你不及蜜蜂可是人类啊,你却独占艺术”经常被 引用
24、,因而成为“元诗歌”。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对“元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艺术目前还不被学术界和艺术界关注和重初I,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也未形成最基本的、 统一的理解。B.元艺术是一种艺术,“元”理解为“为首的、第一的”,这和“元旦” 一词中的“元”的 含义是相同的。C.元艺术是以艺术本身为研究对象的,不但是“关于艺术的艺术”,而且还是“更高级的逻 辑形式。D.元艺术作品渗透着艺术家对艺术、艺术家自身的反思,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指涉、自我 模仿等特性。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材料一作者对元艺术的相关研究深入,见解独到。请结合材料梳理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二轮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主题 文学艺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