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调研报告.docx
《喀纳斯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喀纳斯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文题目:疆喀纳斯调查报告摘要:喀纳斯景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打算了这里的社会经济特征。居住在喀纳斯地域的图瓦人,数百年来,以渔猎为生计,故史籍中有“林木中百姓”之称,1985 年自治区组织社会调查组对禾木、喀纳斯、白哈巴图瓦人的生产生活、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进展全面调查,清代至民国年间,以游牧为业的哈萨克族徙居喀纳斯,图瓦人与哈萨克族在生产生活中相互学习沟通,游牧经济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日益重视,20 世纪 70 年月后,很多野生动物列入保护范围,制止猎取,图瓦人作为传统生产活动的狩猎退居其次。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景区图瓦人、哈萨克族在经营
2、传统游牧业的同时,种植业得到肯定进展。单一的游牧经济开头转变。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月以来,科学技术的全面普及,市场经济的日益活泼,喀纳斯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景区的经济进展水平不断提升,各族居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 不少图瓦人、哈萨克族居民已涌入市场经济大潮,从事商业、旅游业。关键词:喀纳斯景区 地理环境 生物资源 民族风俗 小吃 土产 点灯节目录一.调查背景2二.调查目的2三.调查争论方法2(一)调查地点:2(二)调查对象:2(三)调查主要内容:31. 喀纳斯的地理环境32. 喀纳斯的生物资源33. 喀纳斯的民族风俗44. 喀纳斯的风味小吃55. 喀纳斯
3、的工艺土产56. 喀纳斯的节目庆典6(四)调查争论方法:6(五)调查时间:7四.调查结果7(一)游客来源分布7(二)游客停留时间7(三)游客住宿地7(四)相关效劳满足度7五.结论和建议8(一)结论8(二)建议8参考文献9附录.101一.调查背景喀纳斯风景区位于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哈巴河两县境北部,阿尔泰山脉中段南坡,南部以北纬 4813为界,北面越阿尔泰山脉山脊线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东邻蒙古国,总面积 10030 平方千米。喀纳斯景区位于阿尔泰山之阳,这一地域古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额尔齐斯河北岸细石器遗址的觉察说明,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从事狩猎、渔猎的人类活动。历史上先后或同
4、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二.调查目的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景区图瓦人、哈萨克族在经营传统游牧业的同时,种植业得到肯定进展。单一的游牧经济开头转变。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月以来,科学技术的全面普及,市场经济的日益活泼,喀纳斯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景区的经济进展水平不断提升,各族居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 不少图瓦人、哈萨克族居民已涌入市场经济大潮,从事商业、旅游业。三.调查争论方法(一)调查地点:疆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两县北部的喀纳斯(二)调查对象:喀纳斯旅游的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2(三)调查主要内容:1.
5、 喀纳斯的地理环境喀纳斯景区地处欧亚腹地,属北温带寒凉气候区,因其远离海洋,纬度较高,加之特别的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由于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大西洋、北冰洋的潮湿气团通过额尔齐斯河河谷直接进入该区。景区夏季云雾阴雨天居多,凉快宜人,冬季又长时间受蒙古西伯利亚反气旋环流掌握,加之地形简单,垂直高度变化大,森林密布,故寒而不剧。景区降水充分、湿度大,蒸发小,一年中春秋相连,夏季不明显。喀纳斯景区总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势起伏相差悬殊,依据海拔高度和地貌特征,可分为高山带、亚高山带、中山带和低山丘陵带。另外,喀纳斯景区一带有大量花岗岩侵入,以华力西期为主,次为加里东期、燕山期
6、,主要岩体有 6 个,分别呈岩基或孤立岩株产出,岩性以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酸性岩为主体,另有少量中基性岩,相互穿插关系少见。由于喀纳斯景区地理环境垂直高度变化大,地形简单,气候条件各异, 喀纳斯的土壤、植被类型多样,并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生殖生长供给了优越的条件。喀纳斯有野生动物 100 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 28 种。有植物 83 科 298 属 798 种,另有真菌99 种。所以,喀纳斯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高寒地带自然植物园”、“野生动物大观园”的盛名和美誉。2. 喀纳斯的生物资源喀纳斯景区森林草原掩盖度大,水分充裕,热量适中
7、,空气湿度大, 林中枯叶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层厚,倒木、枯立木、腐朽木、草原上食草畜粪便随处可见。土壤有机层含量高,为大型真菌的生长供给了良好条件。3据初步统计,景区内共有大型真菌 2 亚门 4 纲 8 目 27 科 59 属 99 种。亚高山带森林草原中生长最多。景区还觉察的野生植物共 83 科 298 属 798 种。其中木本 24 属,占整个属的 7.7%,共计 66 种,占整个种的 8.27%,木本中,乔木 12 种,灌木54 种。草本 274 属,占 92.3%,732 种,占 91.73%。主要木本乔木树种。景区具有大量的野生油脂植物,植物油脂广泛用于油漆、涂料、皮革、油墨、蜡烛、洗涤
8、剂、医药等行业。这类植物景区也有很多。如阿尔泰芍药,含油率 20.2%41.3%;阿尔泰金莲花,含油率 31%;兔儿条,含油率31.3%;地榆,含油率 30.8%;毛蕊花,含油率 30%;苍耳,含油率 38%40%;天仙子,含油率 30%35%。另外景区还觉察 40 余种野生蔬菜、野生药用价值植物近 200 余种、野生花卉近 100 余种、珍稀野生动物兽类有 40 种,两栖爬行类 4 种、鱼类 7 种、鸟类 117 种。有 27 种动物列入国家级保护对象。3. 喀纳斯的民族风俗(1) 阿合贡盖提草原石人 “阿合贡盖提”,蒙古语,意为“阳光普照的地方”。位于布尔津县城至喀纳斯大路 96 千米处,
9、这里属于中低山带的一个小盆地,水草丰茂,在草地上零散座落着 19 座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石人雕像据初步考证,这些石人分别消灭于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和隋唐时期,与中国历史记载的鬼方、丁零和突厥人的文化有着亲热关系。这些石人千百年伫立在大草原上,他们历尽沧桑而不改其形,仰头面对东方、似乎在执着地期盼着什么。面对他们,常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感悟。(2) 喀纳斯景区居住的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人有着共同热爱的传统体育活动赛马、摔跤、刁羊、姑娘追等。这些体育活动深蕴着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3) 喀纳斯景区的哈萨克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草原上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常
10、见的哈萨克舞蹈有“擀4毡舞”、“黑走马”、“鹰舞”“哈熊舞”、“鹅舞”等,他们每一种舞蹈都有着不同的意义,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4. 喀纳斯的风味小吃(1) 喀纳斯的图瓦人宠爱酿制一种奶酒,他们烧制奶酒是用一个木制的大容器套在一口大锅上,把发酵的牛奶放在锅里面煮,煮沸了的酸奶变成蒸汽,在密封的容器里奶就变成了蒸馏水,顺着一个特制的小管子流了出来,就是奶酒。奶酒在蒙古语中被称为“赛林艾日哈”。 每遇喜庆,蒙古族青年总是手捧哈达和奶酒,敬献长者和贵宾,也是蒙古人最高的待客礼节。(2)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行全国,烤全羊是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喀纳斯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