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七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3分)不见大雁刘长春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 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 归”。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 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 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 淌,流淌。一条清溪
2、,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漫。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 闪烁着点点光斑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 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 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鹫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 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 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一条清溪,优美地
3、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 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 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地问我:“爸爸,大雁怎么 还不飞来呢? ”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 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 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 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
4、、分句间的 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 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每题3分,共12分)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 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 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 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 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顷之,延
5、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 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 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 ”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 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 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 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 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 牧。”故终同光之世,
6、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资治通鉴后梁记)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颇知属文属文写文章B.思母,欲告归告归一一告假回家C.累迁至中书令累迁一一多次升迁D.延徽寓书于晋王寓书一一信件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延徽有助焉盘盘焉,困困焉B.止于乡人王德明家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C.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以延徽为相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4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延徽在此,契丹
7、必不南牧A.B.C.D.1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 放马。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 德,贪生辱节。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16 (1)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4分)(2)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日:“向者何往?(3分)参考答案:12.D(寓书:寄信。“寓”有“寄”“托之意)13.B(焉:助词。焉:相当于“然
8、”,译为“的样子” ;B.于:介词“在”;介 词“比” C.安:哪里,怎么;D.以:“以为”构成固定句式,可译为“把当 做”;相当于“而”表顺承)14. C(主要是延徽在契丹的所作所为,使契丹民族安居乐业,还有延徽在民族关系上起了 关键作用,就如他说的:“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C(韩延徽滞留契丹不是主动的,逃回中原,又重回契丹是被逼无奈,况且他在契丹不 忘故乡,做了大量好事)15. (1)、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人,怎能用让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 式辱没他呢?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奈何” 1分,“辱以牧圉”句式(省略句式和 介宾结构后置)1分,礼1分,句子通顺1分)(2)
9、、好象他从天而降,轻轻拍着他的背说:“之前你去了哪里? (“拊” 1分, “向者”1分,“何往”1分) 附译文:延徽,是幽州人,有智慧谋略,很善于写文章。刘守光在末年时国力衰退困苦,派 参军延徽向契丹求救,契丹君主因延徽对他不参拜行礼非常生气,扣留他并发配去放牧。述律后对契丹君主说:“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人,怎能用让 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式辱没他呢?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契丹君主召见延徽与他交 谈,大悦,于是就把他作为计划的主人。一举一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延徽开始告诉契丹 主建立官署开放府库,修筑城郭,建设市井里巷,来安置汉人,并使他们各有配偶,开垦 荒田。于是汉人各自相安于
10、生活职业,逃亡者更少。契丹的威信征服了各诸侯国,延徽是 有功劳的。不久,延徽逃到晋阳,晋王想安置他到幕府,掌书记王缄憎恨他。延徽自感不安 全,请求回家探望母亲,经过真定时,在同乡人王德明家歇脚。王德明问他到哪里,延徽 说:“如今黄河以北都归晋所有,应当回到契丹去啊。”王德明说:“叛逃了再回去,莫 非是想找死吗? ”延徽说:“假如我回来,那里好象丧失了手和眼;如今回去,手眼又完 整了,怎么肯加害我! ”探望了母亲后,延徽又回到契丹。契丹君主听说(延徽)到了, 非常高兴,好象他从天而降,轻轻拍着他的背说:“之前你去了哪里? ”延徽说:“想念 母亲,想告请回家,又害怕不允许,所以私下回去罢了。”契丹
11、君主对待他更加优厚,等 到称帝时,把他做相,多次升迁,直到中书令。晋王派使者到契丹,延徽寄信给晋王,讲述自己之所以去北方(契丹,)的想法,并且 说:“并不是不留恋英明的君主,并不是不想念故乡,所以不留下的原因,是担心王缄的 谗言罢了。”于是用老母亲作借口,并且说:“延徽在这里,契丹必定不敢南下放牧。” 所以终极同光之世,契丹没有进入为敌,是延徽的功劳啊。5.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59题。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 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 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
12、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 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 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 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 金人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 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 粮种,复以租
13、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淳、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 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 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 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 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 ”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 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 乎? ”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
14、自宋史廖刚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母疾辞处以近藩B.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C.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 兄为君则君之D.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今诸将之兵备江、淮7、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B.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C.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D
15、.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 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 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 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
16、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 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9、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3分)译文:(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3分)译文:参考答案:5. Ao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推 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 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 均为正确的。Co A前一个“以”表因果,相当于因为;
17、后一个“以”介词,相当于用。B前一个 “而”是因而,表因果;后一个“而”是并且,表并列。C两个“为” 都是作为之 义。D前一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6. BDo 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 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 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7. 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2)哥哥为君就以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君就把他作为兄长对待。参考译文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
18、子录,提升监察御史。 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 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郎,因母亲有病推辞不 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 盗贼的人回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 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郎,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防备意外并加 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 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
19、这样的地 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 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 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 蓄,每天等待东南运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 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 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 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
20、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 样做,以什么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 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 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 么地方呢? 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 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 廷呢? 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略6.阅
21、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瞿式相,字起田,常熟人。礼部侍郎景淳孙,湖广参议汝说子也。举万历四十四年进 o授吉安永丰知县,有惠政。天启元年调江陵。永丰民乞留,命再任。以忧归。崇祯元年,擢户科给事中,疏言李国普宜留内阁,王永光宜典铃,曹于汴宜秉宪,郑 三俊、毕懋良宜总版曹,李邦华宜主戎政。帝多采其言。俄陈朝政不平,为王之窠请恤, 孙慎行讼冤,速杨镐、王化贞之诛,白杨涟、左光斗结毒之谤,追论故相魏广微、顾秉 谦、冯铃、黄立极之罪。帝亦纳之。十七年,福王立于南京。八月起式相应天府丞。已,擢右佥都御史,代方震孺巡抚广 西。明年夏,甫抵梧州,闻南京破。靖江王亨嘉谋僭号,召式相。拒不往,而檄思恩参将 陈
22、邦传助防。止狼兵,勿应亨嘉调。亨嘉至梧,劫式相,幽之桂林,遣入取其敕印。初, 式相议立桂端王子安仁王。及唐王监国,式相以为伦序不当立,不奉表劝进。至是为亨嘉 所幽,乃遣使贺王,因乞援。王喜,而亨嘉为丁魁楚所攻,势窘,乃释式相。式相与中军 官焦琏召邦传共执亨嘉,乱遂定。唐王擢式耙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以晏日曙来代。式 相不入朝,退居广东。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 以此 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及是战守三月,琏功最多,元晔、可藻亦尽力。式耙身 立矢石中,与士卒同甘苦。积雨城坏,吏士无人色,式相督城守自如,故人无叛志。援兵 索饷而哗,式相括库不足,妻
23、邵捐簪珥佐之。既而琏兵主客不和,噪而去,城儿破者数 矣。会陈邦彦等攻广州,大兵引而东,桂林获全。琏亦复阳朔及平乐,陈邦传亦由沼复梧 州。王闻捷,封式耙临桂伯,琏新兴伯,元晔等进秩有差。(选自明史瞿式耙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 靖江王功/命为参将B.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 靖江王功/命为参将C.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 靖江/王功命为参将D.初/永明王为贼执琏
24、/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 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的“名”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时幼年取名,成年取字,字主要是为了 便于自称。B. “以忧归”文中指因为服丧而回家,中国古代,父母去世,官员要辞官回家服丧。C.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陈述自己对某事看法的一种文体,又可以叫作“奏章”。D.冒用帝王的称号称为“僭号”。“靖江王亨嘉谋僭号”是指靖江王亨嘉冒用皇帝称 号,打算僭取皇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瞿式相善于治政。他在担任吉安永丰知县时,实施利民政策,得到了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贵州省 贵阳市 第十七 中学 语文 模拟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