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中应力计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
《土中应力计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中应力计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章 土中应力计算一、学问点:2.1 概述2.2 土中自重应力2.3 基底压力(接触应力)2.3.1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2.3.2基底附加压力2.4 地基附加应力2.4.1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2.4.2矩形根底下的地基附加应力2.4.3线荷载和条形荷载下的地基附加应力2.4.4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2.5 地基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二、考试内容:重点把握内容1. 自重应力在地基土中的分布规律,均匀土、分层土和有地下水位时土中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2. 基底接触压力的概念,基底附加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基底附加压力的概念,基底附加压力在地基土中的分布规律。应用角点法计算地基
2、土中任意一点的竖向附加应力。三、本章内容:2.1 概述建筑物的建筑使地基土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变形,消灭根底沉降。由于建筑物荷载差异和地基不均匀等缘由,根底各局部的沉降或多或少总是不均匀的,使得上部构造之中相应地产生额外的应力和变形。根底不均匀沉降超过了确定的限度,将导致建筑物的开裂、歪斜甚至破坏,例如砖墙消灭裂缝、吊车轮子消灭卡轨或滑轨、高耸构筑物倾斜、机器转轴偏斜以及与建筑物连接收道断裂等等。因此,争论地基变形,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经济和结实,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地基的沉降,必需要从土的应力与应变的根本关系动身来争论。对于地基土的应力一般要考虑基底附加应力、地基自重应
3、力和地基附加应力。地基的变形是由地基的附加应力导致,变形都有一个由开头到稳定的过程。我们把地基稳定后的累计变形量称为最终沉降量。地基应力一般包括由土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和由建筑物引起的附加应力,这两种应力的产生条件不一样,计算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此外,以常规方法计算由建筑物引起的地基附加应力时,事先确定根底底面的压力分布是不行缺少的条件。从地基和根底相互作用的假设动身,来分析地基上梁或板的内力和变形,以便设计这类构造简洁的连续根底时,也要以本章的有关内容为前提。地基土的变形都有一个由开头到稳定的过程,各种土随着荷载大小等条件的不同,其所需时间的差异很大,关于地基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过程是土力学中固结
4、理论的争论内容。它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在工程实践中,往往需要确定施工期间和完工后某一时间的根底沉降量,以便把握施工速度,确定建筑物的使用措施,并要考虑建筑物有关局部之间的预留净空和连接方式,还必需考虑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2.2 土中自重应力土是由土粒、水和气所组成的非连续介质。假设把土体简化为连续体,而应用连续体力学(例如弹性力学)来争论土中应力的分布时,应留意到,土中任意截面上都包括有骨架和孔隙的面积在内,所以在地基应力计算时都只考虑土中某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应力。在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假设自然地面是一个无限大的水平面,因而在任意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假设地面下土质均匀,自然重
5、度为(kN/m),则在自然地面下任意深度z(m)处 a-aCZ水平面上的竖向自重应力s(kPa),可取作用于该水平面上任一单位面积的土柱体自重 z1 计算,CZ即:s=z(书 33 页 2-1)CZs沿水平面均匀分布,且与 Z 成正比,即随深度按直线规律分布书 34 页图 2-1(a)。地基中除有作用于水平面上的竖向自重应力外,在竖直面上还作用有水平向的侧向自重应力。由于s CZ沿任一水平面上均匀地无限分布,所以地基土在自重作用下只能产生竖向变形,而不能有侧向cxs变形和剪切变形。从这个条件动身,依据弹性力学,侧向自重应力s 力均为零,即:cxcy0czs= s= K s(书 34 页 2-3
6、)和 cys应与cz成正比,而剪应t= t= t= 0xyyzzx(书 34 页 2-4)式中比例系数 K 0 称为土的侧压力系数或静止土压力系数,见 34 页表 2-1。必需指出,只有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才能使土粒彼此挤紧,从而引起土体的变形, 而且粒间应力又是影响土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粒间应力又称为有效应力。因此,土中自重应力可定义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土中竖向和侧向的自重应力一般均指有效自重应力。对地下水位以下土层必需以有效重度 代替自然重度 。为了简便起见,以后各章节中把常cz用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s,简称为自重应力,并改用符号s表示。c地基土往往是成层的,
7、因而各层土具有不同的重度。如地下水位位于同一土层中,计算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面也应作为分层的界面。如书 34 页图 2-1b所示,自然地面下深度z 范围内各层土的厚度自上而下分别为h, h ,KK h12i,KK hn,计算出高度为 z 的土柱体中各层土重的总和后,可得到成层土自重应力计算公式:s= n g hciii =1(书 34 页 2-2)式中 sc 自然地下面任意深度 z 处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kPa;n深度 z 范围内的土层总数;ih 第 i 层土的厚度,m;iig第 i 层土的自然重度,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g ”,kN/m。在地下水位以下,如埋藏有不透水层(例如岩层或只
8、含结合水的坚硬粘土层),由于不透水层中不存在水的浮力,所以层面及层面以下的自重应力应按上覆土层的水土总重计算。自然界中的自然土层,一般形成至今已有很长的地质年月,它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早巳稳定。但对于近期沉积或积存的土层,应考虑它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此外,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引起土中自重应力的变化(书 35 页图 2-2)。例如在软土地区,常因大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下水位长期大幅度下降,使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有效自重应力增加书 35 页图 2-2(a),而造成地表大面积下沉的严峻后果。至于地下水位的长时期上升书 35 页图 2-2(b),常发生在人工抬高蓄水水位地区(如筑坝蓄水)或工业用水大量渗入
9、地下的地区,假设该地区土层具有遇水后发生湿陷的性质,必需引起留意。2.3 基底压力(接触应力) 建筑物荷载通过根底传递给地基,在根底底面与地基之间便产生了接触应力。它既是根底作用于地基的基底压力,同时又是地基反作用于根底的基底反力。因此,在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以及设计根底构造时,都必需争论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基底压力分布是与根底的大小和刚度,作用于根底上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地基土的力学性质以及根底的埋深等很多因素有关。依据弹性力学中圣维南原理,在地表下确定深度处,土中应力分布与根底底面上荷载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只打算于荷载合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因此,对于具有确定刚度以及尺寸较小的柱下单独根底
10、和墙下条形根底等,其基底压力可近似地按直线分布的图形计算, 即按下述材料力学公式进展简化计算。2.3.1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2.3.1.1 中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中心荷载下的根底,其所受荷载的合力通过基底形心。基底压力假定为均匀分布(书 37 页图 3-5),此时基底平均压力设计值(kPa)按下式计算:F + Gp =A(书 37 页 2-5)G式中F作用在根底上的竖向力设计值,kN, G根底自重设计值及其上回填土重标准值的总重,kN, G=gAdG其中g为根底及回填土之平均重度,一般取 20kNm,但在地下水位以下局部应扣去浮力为 10kNm,d为根底埋深,必需从设计地面或室内外平均设计地面算
11、起,m; A基底面积,m,对矩形根底 A = lb , l 和b 分别为矩形基底的长度和宽度。对于荷载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条形根底,则沿长度方向截取一单位长度的截条进展基底平均压力设计值 P(kPa)的计算,此时式(2-5)中 A 改为 b(m),而 F 及 G 则为根底截条内的相应值(kNm)。2.3.1.2 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对于单向偏心荷载下的矩形根底如 37 页图 2-7 所示。设计时,通常基底长边方向取与偏心方向全都,此时两短边边缘最大压力设计值 pmax 与最小压力设计值 pmin (kPa)按材料力学短柱偏心受压公式计算:pF + GMmax =pmin lbW(书 37 页
12、2-6)式中 F、G、l 、b 符号意义同式(2-5); M作用于矩形基底的力矩设计值,kNm;=bl 2W, m3W根底底面的抵抗矩,6。e =M把偏心荷载(如图中虚线所示)的偏心矩F + G 引入式(2-6)得:pF + G6emax =(1 )pminlbl由上式可见,当e l /6 时,按上式计算结果,距偏心荷载较远的基底边缘反力为负值,即 pmin 0 如图2-7(c)中虚线所示。由于基底与地基之间不能承受拉力,此时基底与地基局部脱开,而使基底压力重分布。因此, 依据偏心荷载应与基底反力相平衡的条件,荷载合力 F+G 应通过三角形反力分布图的形心见图 2-7(c) 中实线所示分布图形
13、,由此可得基底边缘的最大压力 pmax 为:pmax= 2(F + G)3bk(书 38 页 2-7)式中k 单向偏心荷载作用点至具有最大压力的基底边缘的距离,m。2.3.2 基底附加压力建筑物建筑前,土中早已存在着自重应力。假设根底砌置在自然地面上,那未全部基底压力就是增加于地基外表的基底附加压力。一般自然土层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早已完毕,因此只有基底附加压力才能引起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变形。实际上,一般浅根底总是埋置在自然地面下确定深度处,该处原有的自重应力由于开挖基坑而卸除。因此,由建筑物建筑后的基底压力中扣除基底标高处原有的土中自重应力后,才是基底平面处增加于地基的基底附加压力。0c0基底平
14、均附加压力设计值 p0 值(kPa)按下式计算(书 38 页图 2-8): p= p - s= p - g d(书 38 页 2-8)式中 p 基底平均压力设计值,kPa,c=cs土中自重应力标准值,基底处sgd ,kPa;00g根底底面标高以上自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gm,其中地下水位下的重度取有效重度,g h0=(1 1+ g h22+ KK)(h + h12+ KK) ,kNd根底埋深,必需从自然地面算起,对于填土场地则应从老自然地面起算,d = h + h12+ KK,m。有了基底附加压力,即可把它作为作用在弹性半空间外表上的局部荷载,由此依据弹性力学求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实际上,基底
15、附加压力一般作用在地表下确定深度(指浅根底的埋深)处,因此, 假设它作用在半空间外表上,而运用弹性力学解答所得的结果只是近似的,不过,对于一般浅根底来说,这种假设所造成的误差可以无视不计。2.4 地基附加应力地基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荷重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力。为了说明附加应力分布特点,我们可将构成地基的土颗粒看作是很多个直径一样的小圆球,如书39 页图 2-9 所示。设沿垂直面方向作用一线荷载 Q=1,由图中可见,其次层两个小球各受 1/2 的力;第三层共有三个小球受力,最右边的小球受力大小和左边的小球受的力一样,即承受其次层右边小球一半的力等于1/4 ,中间的小球由于它同时承受
16、其次层两个小球传给它 1/4 的力,所以它受力为 2*1/4=1/2 。第四层和以下几层小球所受力的大小,已经标注在小球上。为了表示清楚附加应力在地基中的分布规律, 已将最下边一层小球受力大小按比例画在图上。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土中附加应力分布特点是:1、地面下同一深度的水平面上的附加应力不同,沿力的作用线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边则渐渐减小。2、距地面愈深,应力分布范围愈大,在同一铅直线上的附加应力不 同, 愈深则愈小。计算地基附加应力,一般假定地基土是各向同性的、均质的线性变形体,而且在深度和水平方向上都是无限延长的,即把地基看成是均质的线性变形半空间,这就可以直接承受弹性力学中关于弹性
17、半空间的理论解答。本节主要介绍竖向集中力下地基附加应力的布辛奈斯克解及矩形根底均布荷载、矩形根底三角形荷载、圆形根底均布荷载、条形根底均布荷载四种根底荷载组合的地基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都把基底压力看成是柔性荷载,而不考虑根底刚度的影响。依据弹性力学, 地基附加应力计算分为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两类。本节先介绍属于空间问题的集中力、矩形荷载和圆形荷载作用下的解答,然后介绍属于平面问题的线荷载和条形荷载作用下的解答,最终,再概要介绍一些非均质地基附加应力的弹性力学解答。2.4.1 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2.4.1.1 布辛奈斯克解在弹性半空间外表上作用一个竖向集中力时,半空间内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力 计算 土力学 地基基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