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甘肃农业大学).docx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甘肃农业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甘肃农业大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页眉内容*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对象宏观性。实践应用性。技术技能 性。 专业综合性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存在问题:(1) 土壤调查资料缺乏。土壤资料缺乏主要表现在大比例尺方面和资料不齐全方面。其次次全 国土壤普查的比例尺多在 1:50000 和小于 1:50000;土壤属性多局限于作物大量养分元素含量方面。如工作中需要比例尺大于 1:50000 的土壤图或者需要的土壤属性超出作物大量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就必需自行进展土壤调查。(2) 土壤调查资料陈旧。全国其次次土壤普查始于 1981 年,土壤野外调查和采样多在 1982 年-1984 年之间。所以,假设引用全国其次次土壤
2、普查的资料,所说明的状况是 20 年前的状况。(3) 难以找到针对性强的土壤调查资料。就全国而言,除做了 1:500000 的水土流失调查外, 没有其它土壤专题的调查资料。*土壤调查的任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 1对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或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域、或大流域、或某一自然区域的土壤资源作一概括的了解,以便进展农业区划、土地资料评价或总体规划等,这种调查均承受中比例尺或小比例尺、其比例尺确定主要考虑其调查面积大小,即面积较小者多承受中比例尺,反之,则多承受小比例尺。 2对一个具体地区,如某一县,乡、农场、甚至更小型的生产单位,需要对其土壤状况进展比较具体的了解,以便进展具体的土地利用或土壤
3、改进规划等,一般承受大比例尺调查。调查一个没有资料的区土壤,应首先进展概查,即中小比例尺的调查,在此根底上再 依据需要,进展有打算的大比例尺调查。这类似于地形测量中,首先进展把握测量,然后进展碎 部测量等工序一样。二、底图的精度及要求土壤调查的精度是用成图的比例尺表示的,精度不同,所用地形底图比例尺也不一样, 通常承受的比例尺有以下四种;1. 详测比例尺:规定为 1:200l:5000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进试验区、村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进设计。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2. 大比例尺:规定为 l:l 万-1:25 万。多用于乡和国营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进区
4、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土壤制图单元要 求到土种、变种或其复区。3. 中比例尺:规定为 1:5 万-1:20 万、多用做县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和土壤利用改进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属、土种或其复区。4. 小比例尺:规定为小于l:20 万。多用做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土壤制图单元要求到亚类或土属的复区。三、确定比例尺的其它影响因素1. 农业用地方式。在自然成土因素较全都的状况下,一般果园土壤 调查所选比例尺最大,农地次之,林地再次之,牧地最小。假设在同一地区,有不同利用方式,也允许承受两种不同的比例 尺测制土壤图。2. 地形切割程
5、度和土壤简洁状况。通常对地形平坦、切割程度不深 而土壤种类又比较单纯的状况,所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例如:进展区乡范围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在 平原地区,土壤种类比较单纯的,可承受 1:2.5 万比例尺;在切割平原地区,土壤种类又比较简洁的,需承受 1:l 万比例尺;在丘陵岗地,土壤种类更为简洁的,应承受1:1 万或更大的比例尺。3. 调查面积大小。调查面积较大的,承受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这与调查后的成 图图幅大小是否相称有关。例如,在1 平方千米面积上测制的土壤图假设承受 1:5000 的底图,图幅只有 400 平方厘米,明显偏小。假设改用 1:2023,图幅扩大到 2500 平
6、方厘米,图幅大小则比较适宜。 我国其次次土壤普查规定,山区调查底图要求 1:25 万或 1:5 方的比例尺,牧区土壤调查,一般状况下要求做 1:10 万或 1:20 万土壤图,乡完成 1:5000-1:1 万土壤图,县完成 1:5 万-1:10 万土壤图,地区或省完成 1:20 万的土壤图。实践证明。这些规定是比较适宜的。1. 农业用地方式。在自然成土因素较全都的状况下,一般果园土壤 调查所选比例尺最大,农地次之,林地再次之,牧地最小。假设在同一地区,有不同利用方式,也允许承受两种不同的比例 尺测制土壤图。2. 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简洁状况。通常对地形平坦、切割程度不深 而土壤种类又比较单纯的状
7、况,所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例如:进展区乡范围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在平原地区, 土壤种类比较单纯的,可承受 1:2.5 万比例尺;在切割平原地区,土壤种类又比较简洁的,需承受 1:l 万比例尺;在丘陵岗地,土壤种类更为简洁的,应承受 1:1 万或更大的比例尺。3. 调查面积大小。调查面积较大的,承受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这与调查后的成图图幅大小是否相称有关。例如,在 1 平方千米面积上测制的土壤图假设承受 1:5000 的底图,图幅只有400 平方厘米,明显偏小。假设改用 1:2023,图幅扩大到 2500 平方厘米,图幅大小则比较适宜。 我国其次次土壤普查规定,山区调查底图要求
8、1:25 万或 1:5 方的比例尺,牧区土壤调查,一般状况下要求做 1:10 万或 1:20 万土壤图,乡完成 1:5000-1:1 万土壤图,县完成 1:5 万-1: 10 万土壤图,地区或省完成 1:20 万的土壤图。实践证明。这些规定是比较适宜的。*概查:工作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工作的流淌性和分散性大,因此,概查工作队伍要配备有阅历的植物、地理、水文、气象农业、土壤和数字化制图等各专业人员参与,组成综合性的调查工作 队。详测:其特点是成果的精度要求高、生产上要求见效快、工作集中。*详测工作队要有专业骨干,应在农技站的技术力气协作下进展,并吸取有阅历的农民参与。 一、自然成土因素资料的收集一
9、气象资料 1收集调查区历年的年、月、旬平均气温,年确定最高、最低温度等。2历年的年、月、旬平均降水量。借以了解水资源及其安排状况。3灾 害性天气、包括干旱冷冻、冰雹、台风、暴雨、霉雨等资料以及群众抗灾阅历的资料。4. 土壤温度。5风向、风速、风力等级资料。二地质和地貌 三地表水和地下水 四 植被资料二、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1) 调查区一些根本资料,如人口、劳力、畜力、农业机械的马力、耕地面积、林业、牧业用 地面积等(2) 调查地区农业区划与农业进展规划、农业生产的争论报告,以及试验资料。(3) 调查地区的农业历史,农、林牧业的生产状况,各业所占的比重,历年作物产量、产值 以及生产中存
10、在的问题。(4) 调查地区轮作布局的进展及其对粮食单和总产的影响。(5) 历年农田根本建设的成就问题,当地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6) 各种土地耕作治理阅历,用地养地的措施及其效率等等。(7) 农业生产历史及其变迁状况,特别的土地利用阅历与特产等。 三、土壤资料的收集主要收集的资料包括:1调查区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特点、肥力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进利用阅历。2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方面的资料,如土壤上生产性能、因土施肥、因土耕作、因土种植、因土治理 以及障碍因素等方面的争论成果。3历次调查使用的分类系统调查方法、比例尺大小及质量标准。对于一些主要剖面资料,应进展编号整理,摘记
11、主要剖面特征及分析结果,并将剖面号码注记在地形图上。4特别的土宜资料,因很多地域性植物性特产往往与确定的土宜 特性有关。5按区域整理过去调查的土壤资料,最好设计表格进展填写,以把握区域土壤特点与问 题。*螺旋钻,用于检查土壤制图的边界*洛阳铲,适用于黄土母质地区*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微域小气候变异: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和风的变化上,但其中以地形小气候对土壤形成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理景观争论法:依据地区性水、热指标、划分调查地区的生物气候区类型,作为制定土壤利用改进分区和发生发生分类的参考。地形因素争论内容:即对水、热状况的再安排和土体物质的再搬运两个方
12、面影响土壤发生和发育,它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地形的高度、坡度和坡向及其组合的形态特征,对土壤形成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因此是争论的主要内容。*一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 1.山地 2.丘陵 3.平原 4.岩溶作用地形 5.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 6.冰川地形二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 1.流水地形包括1片状水流作用地形2线状水流作用地形2.波浪作用地形 3.重力作用地形*重力地形:是指坡地上的风化壳、土体等在重力和确定水分的参与活动下,发生不同形式位移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地形。*重力作用地形三种根本类型:1倒石堆:2滑坡体地下水和坡外表水侵蚀是产生滑坡 的不行缺少的条件3泥石流*.岩溶作用地形:岩溶作用
13、是指地下水为主要作用因子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解过程,其所形成 的特别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形。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总称为岩 溶,或叫喀斯特*雅丹地形:是由强劲的风力对产生龟裂的平坦地形作定向风蚀的结果,并使裂隙渐渐扩大而形成 沟槽,在沟之间形成高达 510m 的垄背,其延长方向与主风向平行*黄土地形:黄土地形和其它地形一样,是在各种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它是第四纪时期 的一种特别沉积物,分有很广,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格外之一。*黄土的垂直节理是最普遍而特别的性质,这种垂直节理的发育使黄土呈多孔性,因而形成垂直 方向上的透水力远大于水平方向,这也是黄土的重要特性。*冰川
14、地形: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形可分为两大类即:侵蚀型的和积存型的地形。*冰斗:主要是在山坡处或河源凹地中,常年积雪成冰,四周基岩也因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 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的物质从凹地中带走,使原凹地加深,三面为陡峭的岩壁,另一面为 低平的山口,形同斗状,故称为冰斗。*确定年龄:以土壤经受的年份,就可以推断出土壤发育的深浅*相对年龄:某些土壤的发育始终处在年幼阶段,或者原来土壤的发育进程被终止了。这种造成 土壤发育的阶段性差异*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古土壤形成的缘由 1、环境条件的转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 2.地壳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
15、止*古土壤的特征 一.是具有与近代环境条件不相适应的土壤发生剖面;二.是剖面由不同土壤发生层段所组成;三.是在剖面上部土壤必需具有腐殖质层的痕迹,其下部土壤发生层段的排列组合 因当时成土作用的不同而异。*河流流域:包括主流及其支流的分水岭以内的水流区域范围1流域的地理位置是以经纬度 表示流域的边界和中心位置。2流域的地形特点,包括平均高度、地面起伏和平均坡度。*河长:指从河源至河口的距离。计算时从河口为起点,向上游量测*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多急滩、瀑布,相当于幼年期*河流包括:(1) 河长2河网密度 3浅滩与深槽的分布4河流分段*间隙性间流:每年消灭两次汛峰,两次枯水期,三、四月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资源 调查 评价 复习 重点 甘肃 农业大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