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pdf





《2020秋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秋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 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课前预习】1.日 常 生 活 中 水 的 常 见 状 态 有、三种。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
2、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阅读】P6P 7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知识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蓝色块状的胆矶蓝色粉末状的胆矶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第1页 共2 6 3页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二氧化碳气体等银白色的镁条白色的氧化镁【思考与交流】(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
3、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研 学 点 重 难 点 突 破 法 比 较 法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教你
4、一招】化学变化韵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外在表现形式_ _ _ _ _ _ _ _或 _ _ _ _ _ _ _ _ _的改变。经常伴随有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等现象以及_ _ _ _ _ _的转化。根本区别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_ _ _ _ _ _ _ _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_ _ _ _ _ _ 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颇有特征;新的物质,伴随而生;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奇异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第2页 共2 6 3页【课堂小结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io.1-3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 B.苹果腐烂 C.玻璃打碎 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5.
6、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中考直通车】6.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做床,金做马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7.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8.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D.煤燃烧发电()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A.榨取果汁B.冬瓜腐烂C.铁锅生锈D.煤气燃烧第 3 页 共 263页9.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7、灯泡通电发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湿豕晾干 D.食盐水的蒸发10.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1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 米酿成醋C.矿石粉碎 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 酒精挥发【拓展延伸】12.2010年5月18日,广州体育馆的爆破成为“中国爆破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城市控制爆破”,被称为“中国第一爆“。数次爆破共使用炸药300多千克,其爆炸属于化学变化。请例举两例你知道的属于物理变化的爆炸:、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一、学习
8、目标: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课前预习】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情境导入】第4页 共2 6 3页二、自主探究:【阅读】P7P 9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知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疫1.思考:(1)你所列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2)
9、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2.阅读: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1)熔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沸点:_ _ _ _ _ _ _ _ _ _ _
10、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密度:_3.对比: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研学点:比较学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实例区别4.找关系: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是否有关系呢?独立完成习题,然后交流讨论:(1)仔 细 辨 别 下 列 描 述 中 属 于 物 质 的 物 理 性 质 的 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 于 物 理 变 化 的 是,属 于 化 学 变 化 的 是。分别
11、说明理由。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B,硫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燃烧C.酒精挥发变成了酒精蒸气 D.酒精易挥发第 5页 共 2 6 3 页(2)试比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5.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你的猜想:(2)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由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取一集气瓶瓶氧气和二氧化碳,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取一根燃着的火柴慢慢地分别放入这两个集气瓶中(3)探究结论:氧气可,二氧化碳可用来,说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 了物质的性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教你一
12、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如:(1)木柴燃烧一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一化学性质第6页 共2 6 3页(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io,n.4 5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铁能传热导电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做导线 C.金钢石制作刀具 D.钢材制铁轨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
13、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水和澄清石灰水 D.铁粉和食盐4.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在这两种情况中,金刚石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中考直通车】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6.“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于5月2 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
14、淡蓝色火焰7.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A.铜是紫红色固体 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C.铝能与酸反应 D.钠的质地较软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栗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压缩天然气做燃料 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石灰中和酸性土壤9.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物质 性质 用途氢气 可燃性 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拓展延伸】10.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有哪些性质。(至少答出三点)修正液使用方法:使用前摇匀修正液,涂于修正处少许,待完全干后书写.注意事项: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严禁食用。勿接近火源和置于高温场所。(1
15、);(2);(3);1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酬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0【作业布置】12.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氢气,而且立刻融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请归纳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第8页 共2 6 3页物理学性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6、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化学性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 3.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的硫研碎(),取少量加热燃烧();说明硫具有可燃性()o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17、础的科学第 1 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学习目标:1 .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 .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 .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课前预习】1 .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学 习 化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途 径 是,通过实验以 及 对 实 验 现 象 的、和 等,可以,学习 的方法并获得 o2 .蜡烛是由 和 组成的,是 色,味,体(
18、填“液”或“固”),溶 于 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 水(大于或小于)。3 .二 氧 化 碳 可 以 使 澄 清 的 石 灰 水,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 越多。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_ _ _ _ _ _ _ _04 .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 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和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 支 持 燃 烧(能或不能)。5 .查阅有关资料,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情 境 导 入】第9页 共2 6 3页二、自主探究: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荻死【阅读】课 本P11 1
19、 3,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分组实验完成下表。探 究 活 动(或实验)报告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探 究 活 动(或实验)名称探 究 活 动(或实验)目的用 品(如仪器、药品等)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1-11实验熄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结论问题和速议【交流与思考】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1)关注;(2)关注;第1 0页 共
20、2 6 3页(3)关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 层,最亮,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一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 温度最高,温度最低。3.将 一 只 干 燥 的 烧 杯 罩 在 蜡 烛 火 焰 上 方 可 观 察
21、 到;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到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 o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和 04.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C、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5.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中考直通车】6.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
22、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第1 1页 共2 6 3页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 灯花 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 蜡 属 于(填 序 号)。A.无机物 B.有机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是o(3)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汽。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支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o7.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
23、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F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拓展延伸】8.实验探究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猜想假设】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白烟是石蜡整齐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
24、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假设 不成立。(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 时 可 排 除 假 设,因为第1 2页 共2 6 3页【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O【作业布置】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一、学习目标: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研究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得出结论。2.初步学会使用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课前预习】1.二 氧 化 碳 可 以 使 澄 清 石 灰 水 变 ,白色浑浊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课堂 同步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