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社团活动计划(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社团活动计划(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四年级数学社团活动计划(5篇)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变换2.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找次品(五)综合应用1.粉刷围墙 2.打电话 二、本班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90人,这些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峻,学优生和学困生均占较大比例,而学困生的转化是一大难题。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的方法与力量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单元: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形的轴对称,探究图形
2、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熟悉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洁图形旋转90o。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加空间观念。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观赏图形变换所制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单元:1.使学生把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把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力量。 三单元:1.通过观看和操作,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绽开图。2.通过实例,了
3、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展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4.探究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四单元: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熟悉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局部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把握分数的根本性质,会比拟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
4、比拟娴熟地进展约分和通分。5.会进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单元: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旧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展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力量。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六单元: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依据数据的详细状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依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展简洁的分析和猜测。 七单元:1.使学生通过观看、猜想
5、、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教具学具 1、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五、课时安排(共计60课时)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6、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根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5.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措施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学问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
7、念,树立为学生的进展效劳的思想,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积存阅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鼓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努力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数学学习周记”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注意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到达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仔细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忱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协作,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育。 5、指导学生写数学学习周记并给以鼓励性评语,依据
8、学生周记写教师教学周记。 四年级数学社团活动规划二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学问与技能: 1 . 熟悉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熟悉自然数,把握十进制计数法,会依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依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展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熟悉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分;熟悉常见的几种角,会比拟角
9、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熟悉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把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究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学问,进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洁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育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10、的信念。 2.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熟悉,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熟悉。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育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把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熟悉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图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能发觉信息并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洁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生根本状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详细措施 (一)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1、认知状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
11、开头由详细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四周事物的熟悉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熟悉事物及解决问题,三(2)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学问(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熟悉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个别学生学问根底比拟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展处理的力量弱。 上学期三(2)平均分在80分左右,及格率为95%左右,优秀率为65%以上。三年2班优秀生比拟突出。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局部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力量
12、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专心,懒散,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究学问,寻求规律,不断培育学生的力量,进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学问面,提高思维力量,不断增加学生素养。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详细措施 1、大数熟悉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育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意培育学生敏捷的计算力量,进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供应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13、育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供应丰富的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留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胜利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念。 5、创新评价,鼓励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进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把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力量。 6、留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仔细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敏捷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治理,进一步
14、标准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厉、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意培育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仔细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落伍。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力量。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学问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四年级数学社团活动规划三 本学期我担当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我仔细执行学校辅导工作规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究,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制缺乏,总结阅历,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辅导工作作出
15、如下规划: 一、制定规划的目的: 依据本班实际状况,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培育优等生,辅导差生,特制订本学期培优辅差规划。 二、学生根本状况: 本班学生共74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4人。大局部学生思想品德较好,喜爱学习,但个别同学学习兴趣不够深厚。 三、辅导的详细任务: 努力使上游学生的成绩再提高,带动中游学生,是班内的优秀人数增加,早有学生的影响带动下,其他学生自觉性会相应提高,从而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四、辅导的详细措施: 1、对与差生,首先不应看不起他们,对他们要有急躁,对他们要多加辅导,树立起好好学习,不断进步的信念,同时不能让其他同学称赞他们,而是去帮忙他
16、们,使他们在一种公平和谐的气氛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对于优等生要严格要求,特殊留意班干部的培育,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带头人,树立起他们的威信,已他们的高水平带动其他同学,是班内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带中游,先进更先进的新局面。 3、在每次自测后,依据成绩分层表扬,确定优等生的成绩,同时从侧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鼓舞他们保持优秀,表扬差生的点滴进步,鼓舞他们的干劲,对成绩下降的同学帮他们找出缘由,对成绩差的同学帮忙他们找出缘由,对特殊差的学生不定时给他们补课,是他们不由拉下太多。 4、依据优差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学习方案,比方优秀生可以给他们肯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展练习,学困生则依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
17、目进展练习和讲解,已到达循序渐进的目的。 5、要讲究辅导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学问进展网络,把学问进展列表比拟,把学问系统,便于学生把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状况,讲学问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6、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根底题,其次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索题”拓广题。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进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胜利与失败,英勇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舞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舞
18、下,另行自我进展,找到自己的特长。 8、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公平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情,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忙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淘气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方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局部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学生们原本薄弱的根底,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
19、成绩会有稳步提高。 总之,今后我将在辅导工作中,吸取别人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缺乏,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年级数学社团活动规划四 新的学期,新的开头,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兹制定教学工作规划如下: 一、学生的根本状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头由详细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四周事物的熟悉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熟悉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学问,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根底。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根本把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生疏到熟识。大局部学生学习常规好,喜爱学习数学,对所学学
20、问把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进展也就不全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留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熟悉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熟悉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熟悉万以内数的根底上,进一步熟悉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把握大数读写的方法,熟悉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展估量,熟悉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本
21、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终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究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熟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存了比拟多的生活阅历。 5、其次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熟悉,平行线与垂线的熟悉,平角、周角的熟悉,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洁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根底上的进一步进展,通过详细实例的展现
22、,使学生体会一个简洁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漂亮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依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熟悉了8个方向和简洁的路线等学问,这些学问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根底。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进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熟悉四周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洁的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受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
23、际意义;熟悉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拟亿以内数的大小;把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熟悉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展估量。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详细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展估量;把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展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经受探究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把握探究的方法,并能运用发觉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
24、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学生能熟悉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熟悉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全部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学生将经受一个简洁图形经过变换制作漂亮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展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7、学生将能在详细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详细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25、。 8、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熟悉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猜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感受胜利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提醒学问间的联系,探究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培育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敬重学生个体差异,鼓舞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意培
26、育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创新意识。 6、注意让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进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殊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年级数学社团活动规划五 新学期,新起点,依据实际状况我将以学校教育处规划为中心,突出四年级教材特点,并结合本班实际状况,严格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现有39人,男女生比例严峻失调。学习成绩不抱负。不及格的有9人,60-70分6人,70-80分11人,80-90分8人,90分以上的只有5人。我想同学们的计算力量、分析力量、理解力量、推理能都有待于提高,在计算的精确
27、性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上更有待提高,本学期的教学将重点讨论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确定位置和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1.四则混合运算:是建立在已经把握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挨次的根底上绽开的,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终一个学习单元。 2.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引导学生熟悉和理解乘除法关系,发觉并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安排律。 3.确定位置: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熟悉、积存阅历,进展空间观念,并在活动中提高熟悉、解决问题。 4.三角形:引
28、导学生熟悉直角、锐角、钝角、等腰、等边三角形。 5.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把握小数的读写方法、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和数位挨次。 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把握它们各自的根本特征。 7.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严密地结合起来,无论是小数加减计算的引入还是应用,都力求结合详细的问题状况。 8.统计:是在学生初步熟悉了1个格表示一个简洁(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1格表示多个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学习有关平均数的学问。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进展数感,
29、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把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会进展简洁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究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展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力量。 3.熟悉三角形的特性,会依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由于解决问题或许仅仅是教学或试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制造性和想象力。”我规划在教学中以注意培育学生质疑问难的力量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供应宽阔的参加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时机去发觉,去讨论,去制造 4.作业设计力求精确、简洁、标准、便利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需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细心设计,力求从培育学生力量动身,表达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严密结合,重在进展学生思维,培育学生想象力量和创新力量。此外,实行“根底练习+共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