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数列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数列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篇一 设计思路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片头 (30秒以内) 前面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并且能初步
2、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3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8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由三个问题,通过判断分析总结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60 秒 第二部分内容: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50 秒 第三部分内容:哪些数列是等差数列?并且求出首项与公差。根据这个练习总结出几个常用的结152秒 三、结尾 (30秒以内)授课完毕,谢谢聆听!3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一系列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3、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索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
4、”两字的把握;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二、新课探究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1)定义中的关健词有哪些? (2)公差d是哪两个数的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探究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一) 如果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如何表示?呢?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探究2:等差数列的
5、通项公式(求法二)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将以上-1个式子相加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三、应用与探索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等差数列-5,-9,-13,的第几项是401? (2)、分析: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的正整数解。 例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10,=31,求首项与公差d. 解:由,得。 在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过程中,对an,a1,n,d这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余下的一个量,这是一种方程的思想。 巩固练习 1、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
6、a-6,-3a-5,-10a-1,则a=( )。 2、一张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公差d。 四、小结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公差; 2、等差数列的计算问题,通常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利用通项公式an=a1+(n-1)d,求余下的一个量; 3、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只需看是否为常数即可; 4、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去发现数学系规律或解决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40页习题2.2第1,3,5题 2、选做题: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求:1+2+3+???+100= 2.2.1等差数列学案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7、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 2、 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
8、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那么什么叫数列的前n项和呢,对于数列an:a1,a2,a3,an,我们称a1+a2+a3+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表示,记sn=a1+a2+a3+an, 如S1 =a1, S7 =a1+a2+a3+a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二、问题牵引
9、,探究发现 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印度泰姬陵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圆宝石吗? 即: S100=1+2+3+100=? 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 特点: 首项与末项的和: 1100101, 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 299 101, 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 398 101, 第50项与倒数第50项的和: 5051101, 于是所求的和是: 101505050。 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4篇 高中数学 数列 教案 等差数列 优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