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六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六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六篇.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六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p86,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准备训练。 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40 + 30 = 70 ( ) ( ) ( ) 40 = 30 ( ) ( ) ( ) 新授。 出示课题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1 (1) 先让学生说出每幅线段图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
2、式 40+30=70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和与加数关系。 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 从而引出加法的意义; 说清图意,列式。 引导学生把(2),(3)与(1)比较。 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明确第(2)题是求第二加数, 第(3)题是求第一加数。 从中引导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着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将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以比较。 得出: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师: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试做:验算 743+257=1000,对不对?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数 +6=13 根据一个
3、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由生填,讲清怎样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数。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样想的。 三、小结: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运用这一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四、巩固练习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数。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求中的未知数 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坚式计算,并验算。 3748+627 9134-5
4、14 课后作业: 1.根据560+430=99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根据500-240=26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求中的未知数 589+=1062 +495=702 298+=594 +324=500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6 3和7
5、5和9 10和6 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 1、第5题 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2、第6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3、第7题 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 4、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
6、、思考题 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
7、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
8、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 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
9、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
10、以 。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
11、位数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吗?今天我们邀请茄子先生和豆荚老师去逛公园,愿意吗?与他们同行,我们要做好准备,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出发吧!看,遇到什么了?要先回答出门上的问题才能进去呢。(出示黑板:画有一扇门,门里写着: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 二笔算加法的练习 1练习六第2题 谈话:公园里有美丽的蝴蝶,它们在快乐的飞来飞去,各飞到哪一朵花上呢? 1)生独立完成练习。2)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 3练习六第3题。 这时有一只小鸟飞来请教我们:这些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多少?能帮
12、我用竖式计算吗?谁来帮帮它? 1)先估算大约是几百。说说怎样估计的? 2)独立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4练习六第4题 公园里还来了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分别又有多少人呢? 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2)问:“合计”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4练习六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师: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个268相加。) 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
13、对。 三作业 练习六第1题,用竖式计算连加。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教案 合集六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