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答: 教学内容:西师版某某年级上(下)册某某页 执教者: 教学课时:第X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方法,体验。情感态度:通过感受,培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 2、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 3、关键:(结合实际,找出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实物、多媒体、一些数学图形 2、学具准备:实物、数学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或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
2、,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内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说后引入新课) 2、老师昨天遇到一个难题,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今天我想叫大家帮老师一个忙,你们愿意吗?(愿意)生说后老师引入新课。 3、出示主题情景图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小组交流。 (3)、反馈信息: 生1:我觉得。 生2:我认为。 生3:我是这样想的。 (4)、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通过某某方法,了解到,那老师觉得样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认真想认真做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1)
3、、学生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指明学生答(学生举手回答)。 (3)、师生共同讨论。 (4)、完成练习题。 2、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1)、学生齐读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 (3)、个别展示。 (4)、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1)、出示题目。 (2)、学生读题思考。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选代表展示。 (5)、集体订正。 四、小结:让学生谈收获,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样的想法,觉得本堂课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一同分享,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布置作业:(第某某页第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内容简析) 教学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能提供改进的方案吗,有哪些突发的灵感,课堂上有没有印象最深的讨论以及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自我评习:这个万能教学模板实用性较强,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
5、提高学习的兴趣。 2、掌握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3、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感受圆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大家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大家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 2、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学具准备: 直尺 圆规 纸片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图片美丽的圆: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 一、直观感受-体会生活中的圆 1、谈话:今天这节课丁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2、课前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美妙的圆,现在你能
6、说说哪些地方看到了圆?全班交流。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片,球的一个切面是一个圆形。 3、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板书: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平面图形。曲线图形还有吗? 二、动手操作-画圆中感受圆 1、想办法画一个圆,在小组里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归两类:一类借用物体的圆面描画,一类用圆规来画,你觉得哪种更好些? 2、介绍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3、用钉绳画圆。师生比赛,学生用的绳是有弹力的。思考:要画好一个圆,关键是什么?强调:绳的长度不能改变。 那用圆规画圆呢?关键是什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变。) 4、思考:我们用圆规画圆,用钉绳画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强调画圆时要定点
7、、定长。 介绍圆心(o )、半径( r)、直径(d )。 指出:这固定的一点,绳子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门的名称呢。 揭示: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问:用圆规画圆时圆心就是什么?出示定义:圆心: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指出这条绳子的长就是半径,我们可以用线段把它画下来。用圆规画圆时半径在哪里? 出示定义: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你还能找一条半径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他对不对呢?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直径。直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出示定义: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思考:半径和直
8、径有怎样的关系?d=2rr= d/2 那是不是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5、 女生画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 男生画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 指名介绍怎样画的,使学生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直径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3厘米。 比一比男女同学画的圆,你有什么想说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探索发现-进一步探究圆的特性。 1、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提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全班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 得出:
9、(1)圆上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中每个半径都一样长,每个直径也一样长。 (3)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一说。 介绍:2400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对圆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在运用中深化。 1、 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在两个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 (3)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 ) 2、在一个边长沙厘米的正方形
10、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cm,半径是( )cm。 3、思考:汽车轮子的面为什么是圆形?汽车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三要素,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进一步探索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
11、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中提升学力,突显出主体地位呢?在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学习了张齐华、张振宇等老师的课堂实录后,又大胆进行课堂结构的调整,能够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深深地被吸引,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将“半径和直径之间关系”这一环节提前。 在试上时发现,如果按教材内容编排,“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被安排在最后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的探索发现环节,而学生在画圆:女生画半径4厘米、男生画直径6厘米时,学生就要根据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来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几厘米,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大
12、胆进行了调整,在教学半径直径概念后就直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揭示出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这样适时引领,完全迎合了学生的学情。事实上学生在学习直径概念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两条半径的长相当于一条直径的长。 2、精心准备教具,突破教学重点。 为了让学生体会画圆时要定点、定长,以及让学生直观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及特征,我精心设计了两个画圆用的“钉绳工具”,为了让这个“钉”既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又能让绳子灵活旋转,我特意跑到裁缝店取来了两个有孔的铁线圈,又买来绳子和牛筋。事实上我的功夫没有白费,课上当我用“钉绳工具”和同学展开比赛时,我画的圆和学生画的歪歪扭扭的圆产生了
13、鲜明的对比,那位聪明的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老师,我们用的绳子是牛筋的,有弹力,怪不得画不圆呢?”在同学的笑声中,大家深刻体会到,要画好一个圆,关键绳子的长度不能改变,同样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是固定不变的。从而使学生在做数学中深刻体会了同一个圆中半径不变的特性。 3、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时刻注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首先,课前我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美妙的圆,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让学生从感官入手,直观接触圆,亲近圆,接着,我在让学生找身边哪些地方看到圆时
14、,突出了球和圆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形,球体的切面才是圆形。在学生探索发现圆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汽车轮子的面为什么是圆形?汽车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在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4、做一个虔诚的引者。 课堂上,我始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有意识地把学生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尽量避免让枯燥乏味成为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 教并探索着,我会继续努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
15、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某10 8某200 400某310 5某6 800 8 255 2042 555 2、计算。 (1)20某30某7 (2)50某6某12 (3)40085 (4)45063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
16、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 8某5某16 8某(16某5) =40某16 =8某80 =640 =640 (5)组织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教案 汇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