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pdf(2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 元I目I标I导I图I 单元导语知识技能1.认识到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所拼摆的立体图形有不同的摆法。并能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2.能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观察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感受立体图形的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思维。使学生在观察、分 析、抽 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单 元|
2、知|识|结|构|教 材I知I识份I析I本单元是观察物体的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有: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以及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例1:教学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例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引导学生在
3、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立体图形的观察方法,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引导学生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自觉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比较,体会观察物体的不同思路。同时要有层次地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 学 设 计 、第 1课 时 观 察 物 体教 学 内 容教材第24页 例1、例2,相 应 的“做一做”及练习一。内容 简 析例1教学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
4、何组合体,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接下来,例 2 是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凰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 的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难点:借助
5、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教法与学法1.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和讲授法,让学生从观察、想象和操作中体会立体图形与视图之间的联系,积累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转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学生学习主要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承前启后链复 习:回 顾 从 上面、左 面、正面观察物体。学 习:从三个不同方向 观 察 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延 学: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化。教学过程一 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古诗导入法:同学们,还 记 得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这是因
6、为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看到它的正面,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观察物体)【品析: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新课,体现了学科的有机整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古诗,为学生提供了打开探索求知之门的钥匙。】预 设 B 谜语导入法:同学们,老师和你们猜一个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品析:创设猜谜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导入新课,直奔主题,着眼
7、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去探索新知识。】预 设 C 竞猜导入法: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们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是什么立体图形吗?看看谁能猜对。(学生答,教师随机点评)(出示课件:长方形、圆形图片。)预设:长方体和球、长方体和圆柱、长方体和圆锥;长方体和球、横放着的圆柱和竖放着的圆柱、横放着的圆柱和圆锥。教师:其实,老师摆的是两个圆柱。看来,同学们只看到正面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别急,今天的知识能帮助到你们!(板书:观察物体)【品析:趣味竞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号做好里备。.1二:而主吝作探究新知根据一个面的摆放,
8、体会摆法的多样性。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出示课件,引 导 学 生 探 究 用 4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I I I 的图形。可以怎样摆?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请同学们拿出4 个小正方体,根据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 个小正方体先摆一摆。摆好后仔细观察正面,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最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摆的。3.全班交流,形成认识。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示,反馈学生的摆法。总结: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是不同的。【品析:通过交流和操作,让学生发现只看
9、一个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最后增加体验练习,由几何直观过渡到空间想象。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联系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1.出示课件教材例2。谈话: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你能用小正方体摆出原来的几何体吗?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小结:根据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准确确定拼摆图形的位置关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个数;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号析:库笠颂的迎程中,世学 生 明 脾,根季理聚到的三个面举法的碑牢性,.体会还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最后结果的
10、确定性。】a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一:从同一方向去看两个立体图形,如果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是一样的,能否判定这两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形同呢?师生交流,小结:不同的立体图形,有时候可以在同一方向得到相同的平面图形,所以根据从一个方向得到的平面图形,是无法断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而要真正知道这个图形究竟是什么样的。就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质疑二:从多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形成的是唯一的表象吗?小组讨论,反馈交流,结论:有时从多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也不一定形成拼摆的立体图形【品析:再次强调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是不同的,并指出
11、有时从多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也不一定形成唯一的表象。】四 课未小结,融会贯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共同总结。1.根据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准确确定拼摆图形的位置关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个数。2.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五 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是一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1.本节课主要
12、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左面和上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我的反思:观 察 物 体正 面 H 一击1 左 面 一白 一令上 面Fh 帝只有把从不同方向 看到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可能形成完整的表象X_第一单元
13、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知识梳理1.根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是不同的。2.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验证确认。复习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3
1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复习重难点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难 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正方体。复习方法1.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2.复习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复 习 过 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里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指名汇报
15、所学内容。(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二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2.师生共同梳理。(1)复习:根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2)复习: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确定性。3.建构网络。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复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整理的方法。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知识结构网络。教师总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品析】为了改变学生认为复习课就是做题的模式,通过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
16、把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穿插起来,学生想到什么问题就先解决什么问题,每一个知识点紧跟着一个联系紧密的练习题,这样对知识点进行了及时巩固。让学生明白老师不是在领着他们复习,而是他们在领着老师复习。.三,金占篁月,谑花短嵩.在本单元中,同学们认为哪里比较难理解,容易出错呢?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再强调摆法的多样性和确定性,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芳芳和兰 兰 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In从 左 面 看 到 的 形 状 是 你 能 判 断 她 们 谁 搭 的 对 吗?【品析】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观察
17、物体(三)这一单元中的知识点,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准确率和速度。总结提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品析】回顾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的反思V 7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导语单 元I目I标I导I图I借助具体情境,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我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能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能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18、,熟记20以内的质数,掌握质数、合数同奇数、偶数的区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及知识的实用性,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概括、分析和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具体情境,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题目要求灵活的解决问题.沟通和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和概括分析能力以及热爱数学的情感。单 元I知I识I结I构I教 材I知I识I分I析I本单元共包括五个大的知识点:因数和倍数,2、5的倍数的特征
19、,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1.因数和倍数该部分知识共包括例1、例2和例3三个例题,教材按照从感性认识到抽象认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例1由具体到抽象引出概念,再由抽象回到具体,举例说明概念。例2教学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例3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最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大、最小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个数的结论。教材在本节整体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意义,及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接下来分别介绍了几个特殊数字的倍数的特
20、征。2.2、5的倍数的特征例1是讲2、5的倍数的特征,采用了百数表,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画图、画框、观察、发现、总结。3.3 的倍数的特征例2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根据提示观察、思考,从而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虽然都是特殊数字,把3的倍数特征和2、5的倍数特征分开教学,有利于分散难点、突破难点。4.质数和合数例1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通过学生的对话介绍了两种操作方法,其中依次划去每个质数本身之外的所有倍数的方法,叫作“筛法”。5.奇数和偶数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 学|方|法|探|究|教学设计在本
21、单元的教学中,在掌握因数和倍数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来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感受筛选法的应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渗透“引伸”“化归”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例1、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二。内容简析例1由具体到抽象引出概念;再由抽象回到具体,举例说明概念。例2教学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例3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最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大、最小
22、因数和最小倍数是什么,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个数的结论。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因数以及倍数有无限个的特征。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法与学法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在操作中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为主,使学生对找一个数
23、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有所优化和提升。延学:进一步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如1:2的倍数的特征是数的末尾是2,4,6,8,0 的数。也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如:18的因数有:1,2,3,6,9,18等。复习:回顾乘法算式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如:被除数+除数=商。承前启后链111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预 设【!游戏导入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都见过这些算式。(出示课件)你们能把它们分成两类,送回它们自己的家吗?12+2=6 30+6=5 8+3=2.219+7=2.5 9+5=1.8 26+8=3.25204-10=2 21+21=1 63+9=
24、7引导学生依据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进行分类。【品析:采用送算式“回家”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地导入了新课,直奔主题。】晒 回 谈话引入法: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关系,那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什么呢?(父子、父女、母子、母女)那我和你们的关系是什么呢?(师生关系)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品析: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引入新课“因 数 和 倍 数】预 设 C以“思”入
25、境法:课件出示喜羊羊,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些自然数,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自然数,在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思考:我们已经学过了自然数,但是将自然数细分还会有哪些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品析:结合具体的情境复习自然数,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做好准备。】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动手操作,将算式分类: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都见过这些算式。(出示课件)你们能把它们分成两类,送回它们自己的家?124-2=6 30+6=5 84-3=2.219+7=2.5 95=1.8 26+8=3.25204-10=221+21=163+9=7预设:84-3=2.2 94-第124-2=620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优质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