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精品说课稿(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pdf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精品说课稿(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精品说课稿(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pdf(1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高中地理说课模板-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1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1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1-1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2-20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3-2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4-3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5-40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1-48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2-50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3-52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1-57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2-61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3-64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4-69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72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76大规模的海水
2、运动1-86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90大规模的海水运动3-97大规模的海水运动4-10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1-106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2-1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116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1-119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2-125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3-13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1-13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2-140高中地理说课模板(标准格式)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 是 号 考 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 策 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说教材分析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过渡:从本课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本 节 是 高 中 地 理 必 修 第 单 元 第 节 内 容,主要讲述。就高中自然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如果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承上启下,所以本节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特点之二是:知识原理性极强。从教材和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锁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而高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有涉及到相关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相关的认知,因
4、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教师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 指导意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过渡:为了能够充分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认为用一个课时去处理。)二、说教法及学法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
5、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2)学案导学法:在学案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2说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
6、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7、三、说教学程序【激疑导趣】(课堂时间:分钟)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图表教学预期目标: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导入并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设疑导读】【启思乐动】请同学们按照课前要求分组入座,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个探究任务。探 究 一(课前通过学案预习完成一部分,课堂时间:分钟):有关概念性质等问题探 究 二(课堂时间:分钟)设置第一个教学高潮: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在上课后第5 分钟到第20分钟之间,这一段应该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
8、了第一个教学高潮,以便利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特点,顺利的完成教学重点,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地理知识。探 究(课堂时间:分钟)设置第二个教学高潮: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 般 在 2 0 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难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第二个教学高潮,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唤醒,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希望能够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地理知识。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探究预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
9、能力。整个课堂时间安排:根据各个学校一节课不同的时间长度,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时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的在时间分配上灵活点、机动点。【概括升华】学生在我“知识小结”完成后,老师再出示板书以参考。板书:教学手段:合作探究预期目标: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四、小结本节的课堂设计,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主线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一文的粗浅认识和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做出调整,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有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
10、课时 公转的地理意义【板书题目】,我将从说教材、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的授课理念和思路。一、WW1 .地位和作用: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必修一开篇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节是必修一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节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不仅要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根据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及学习能力,特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本节的教学目标从知
11、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入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会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环境观。知识和技能:(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3)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过程与方法:运用绘图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节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的重、难点。教学重
12、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教学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钻1.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案导学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我主要从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环节进行设计。复习导入复习前面讲过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并展示地球运动动态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一点随直射点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适当引导学生昼夜长短的变化。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欲望第知 飕 点 崛要点一:昼好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从时间变化上来分析,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采用图表转化,学生绘图,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lo 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
13、立体图,图上能清晰的看出某一纬线随地球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让学生有一个立体感知。导入这个知识点。20根据课本上的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学案上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图中的数据,让学生绘图,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转绘成坐标图,横坐标表示二分二至时间,纵坐标表示昼长,最长为24 小时。让学生根据数据描点、连线。然后同桌互相点评。90 N 6 0 N4 0 N20 N0 20 S4 0 S6 0 S 90 S夏至日24 h1 8h 29m1 4 h 5 1 m1 3h l3m1 2h 1 0 h 4 7 m9h 9m5 h 31 m0二分日1 2h1 2h1 2h1 2h1 2
14、h1 2h1 2h1 2h1 2h冬至日05 h 31 m9h 9m1 0 h 4 7 m1 2h 1 3h l3m1 4 h 5 1 m1 8h 29m24 h3。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总结昼夜长短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4.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说出世界杯的举办地约翰内斯堡和北京今天的昼夜长短情况,今后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5o引入日出、日落和昼夜长短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类似的方法,加上案例探究,突破重点。这个知识点由定义、变化规律、计算、应用四大方面。l o 定义展示太阳高度示意图,讲清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20变化
15、规律根据学案上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数据,让学生绘图,一幅是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太阳高度的图;另一幅是横坐标为二分二至,纵坐标为太阳高度的图。同样是让学生根据数据描点、连线。然后同桌互相点评。学生合作探究,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计算给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度?与直射点相差一定纬度的地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度?你能否发现规律?40应用采用案例展示的方法介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案例一:本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问题案例二:本地区与上海的楼房间距问题醉更替和五带这个知识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讲解。应用天气预报前的一段视频展示四季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
16、知识学生在初中接触过,难度较小,让学生自主学习,填学案。但为了与高中地理衔接,我又设置了一个讨论题“如果黄赤交角变化,五带的范围将如何变化”进而引申到气候会不会变化,也为下一章的学习做个铺垫。目的:重在能力培养第三步,课堂练习(实施:先让学生做,然后找学生解答分析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目的: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第四步,课堂阴(强调重难点和考点)目的:让学生课下的复习有侧重点第5步,布置作业(最好是开放性题目)探 讨“太阳方位与影子的关系”目的: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五、本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则法问题:内容多,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办法:根据学生程度,案例探究数
17、量适当减少。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不足之处请指正,谢谢!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同时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难点也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将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等基本概念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18、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二)能力目标: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的变化是形成四季、五带的原因,同时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等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
19、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又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1、多媒体演示法。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我这节课将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这样的一个展现可以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有效突破难点。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3、归纳推导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
20、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三、说学法(1)读图分析法。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能加强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自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四、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通过提问:”进入秋季了,昼夜长短和前段时间有什么变化?”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新课教学1、昼夜长短的变化(1)首先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任取的一地点P随地球自转一周的动画,比较P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通过
21、这一动画演示来使学生掌握判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2)用多媒体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促使。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相关的练习题叫学生课堂上完成,做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便于学生自查和教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3)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
22、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4)由于课本上没有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图,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可以演示动画留下课件。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最大?”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然后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动态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补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加以巩固。(3)补充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器
23、安装问题、建楼楼距问题等。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3度,五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图见板书设计)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遍,这样既可以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与五带形成的根源所在。五、说板书设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判断2、昼夜长短的变化
24、规律二、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三、四季、五带的划分1、四季的划分2、五带的划分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文的粗浅认识和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做出调整,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有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1 .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与1.4课
25、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一一自转和公转 紧密相连,与1.5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同 一 时 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五带。因 此1.6课 又 是1.4课、1.5课内容的继续。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精品 说课稿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