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资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复习资料.pdf(1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三化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考点透视】考纲指要.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如绿色化学等。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命题落点1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 例1。2.化 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如例2。3.化学新技术与其解决的问题,如例3。4 .以科技新成果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如例4。知识巧学升华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汽油挥发、蜡烛受热融化等.(2)基本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一
2、般是状态的变化。2 .化学变化(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材的燃烧、铁生锈等。(2)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3)通常伴随的现象:化学变化常常伴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的变化等。要点提示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误区警示物质的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但现象不能说明该变化是哪种变化,只是帮助我们判断变化是否发生,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的爆炸,轮胎的爆炸是
3、物理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3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误区警示不要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混为一谈,如有的同学认为“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性质一般描述为:“某 物 质 能(或 者 会易 可 以 等)怎 样 ,而变化般没有上述字眼,因 此“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是碳的化学性质。(1)熔点和沸点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把液体加热
4、到一定温度时,液体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特点:熔沸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一种物质的熔沸点是一定的。【典例精析】例 1:目前,下列化学制品在生活中不准使用的是()A.含磷洗衣粉B.可降解塑料袋C.高效低毒蚊香D.合成纤维衣服解析:本题考查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可以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藻类的疯狂生长,从而影响水中鱼类等动物的生存。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可保护环境,应提倡使用。高效低毒蚊香和合成纤维衣服的使用都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也应提倡使用。答案:A例 2:(2
5、004 吉林)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包括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以及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研究物质内部组成、结构等;研究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更好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 现“绿色化学二开发新的能源、合 成 新 的 物 质、防治环境污染都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答案:C例 3:(2004 厦门市)下列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联线不正确的是()A.
6、厦门三达膜技术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B.海尔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C.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D.中科院开发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戏院-材料问题解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内容。A 中利用海水淡化膜技术解决淡水资源问题;B 中开发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可以避免使用含磷洗衣粉对水带来的污染,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D 中的纳米玻璃属于材料问题;C 中的导电塑料属于材料问题,不属于能源问题。答 案:C例 4:(2003 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人以CCL和金属钠为原料,在 7 0 0 时制造出了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 科
7、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解析:本题以科技新成果“稻草变黄金”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题目重在考查学生接受、处理、迁移新信息的能力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CC1,和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Cl.+4Na 7(X)-4NaCl+C。这个反应显然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中的金刚石是碳元素的非金属单质。所以本题应选A。答案:A【常见误区】1.忽视化学与新科技、生活的联系。如例3 和例4。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中考其实很重视对化学与生活、科技的联系的
8、知识点的考查。2.忽视总结规律,造成知识迁移失误。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 .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2 .知道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3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4 .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5 .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二、命题落点1 .对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9、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的考查,如 例 12 .对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考查,如例23 .考查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及结论的得出及对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考查,如例3知识巧学升华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1 .观察实验的基本要领(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2 .对蜡烛及其燃烧
10、的探究探究步骤一、点燃前1 .观察蟒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利硬度等,并嗅气味。2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将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二、点燃蜡烛1 .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2 .如图所示:取 一 根 火 柴放入火焰中,约一察并比较火柴梗在位被烧的情况。3 .取一只冷而在火梗,拿住一端平秒钟后取出,观火焰的不同部干燥的烧杯罩焰上方,如 图 I 所示: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有何现象?亚现象的图察和描述以及得到的结论一、点燃前1 .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具有轻微气味,质地
11、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痕迹。2 .蜡烛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小。二、点燃蜡烛1 .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 2厘米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且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态石蜡贮于凹槽中,井浸润烛芯直至火焰底部。蜡烛火焰分为三层,由内到外分别叫做焰心、内焰、外焰。焰心火焰暗淡,底部呈淡蓝色;内焰火焰明亮略呈圆锥形;外焰火焰明亮但不
12、耀眼。三层火焰不仅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三、熄灭蜡烛熄灭蜡烛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n所示,观察到什么现象?2.观察到火柴梗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焦,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次之,焰心温度最低。3.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三、熄灭蜡烛刚熄灭的蜡烛,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立即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3.二氧化碳、氧气性质的检验(1)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可据此检验二氧
13、化碳气体。在足够的石灰水中,溶液越浑浊,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据此可以检验氧气。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浓。(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排水集气法不与水反应、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如下图所示。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注意瓶内不要留有气泡),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如图所示)。-_=_=_ Z Z 7待导气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然后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最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密度比空气大)或 倒 放(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
14、桌上。深化升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该气体必须符合不与水反应且难溶于水。如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开始排出的气体不能收集,因为这是残留在导管内的空气,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开始收集,若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表明气体已经收集满。5.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得到的结论步骤一、收集两瓶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如图:口步骤二、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后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者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较多的石灰水振荡,如图:燃着的木条在前者中燃烧较旺,木条燃烧至熄灭的时间比后者短,说明前者氧气的
15、含量较多或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而后者中氧气的含量较少或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II I步骤四、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比较,如图n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而后者没有,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水蒸气【典例精析】例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答案:C例 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
16、解的速率的因素中,写出一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从你列出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推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解析:本题是探究设计变量的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时应注意:研究的课题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变量。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
17、因素。在操作时,强调对其它影响因素的控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严谨性。答案:(1)温度 温度升高食盐溶解速率加快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越多食盐溶解速率加快(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7 0 和 2 0 的水各5 0 m L,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放入2 g 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例 3: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 O?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 O,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C O 2 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
18、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 交通人人呼出的气体十五秒 通入空气十五秒现象: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解析: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探究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同体积、同组成的澄清石灰水中分别通入同时间的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白色浑浊越多,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实验是在通入气体的时间、石灰水的组成、石灰水的量这些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答案:(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 O 匕吸入的空气中的CO?含 量 多(2)气体【常见误区】1.对实验探究过程、现象的分析不条理、思路不清晰,导致问题的解答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错误。中考中非常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如:
19、例 22.只注重对实验探究的观察和实验,缺乏对实验探究的推理、分析和判断。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并能安全操作。3.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5.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6.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二、命题落点L仪器的分类,如 例 1。2.酒精灯火焰的区分,如例2。3.固体粉末取用、试管里滴加液体的基本操作及不正确操作带来的后果的考查,如例3。4.液体的倾倒、酒精灯的熄灭、试管中
20、液体的加热的基本操作的考查,如例45.基本操作与实验相结合内容的考查,如例5知 识 巧 学 升华一、药品的取用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两 个“三不”,一 个“节约”)。(1)使用药品要做到 三不:a.手不触;b.鼻不闻;c.口不尝。完整地说: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c.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取用时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 取 12 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a.不能放回原瓶;b.不能随便丢弃;c.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1.固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
21、广 口瓶。(2)取用仪器:A.粉末状的:药匙或纸槽;B.块状的:镶子。(3)取用方法:A.粉末状的: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如 图 I 所示)。孩 一I B.块状的: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如n图所示)。(4)使用后的镶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2 .液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细口瓶。(2)取用仪器:胶头滴管。(3)取用方法:少量的液
22、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让胶头滴管接触容器内壁(如下图I);不要将胶头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从细口瓶里取用液体时,应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子上;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倒完后,瓶口应在试管口或仪器口刮下,(如上图n)o二、仪器的使用1.量筒的使用(1)量筒的作用: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2)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把量筒平放,向量筒中倾倒液体,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当倾倒的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应该停止倾倒,用滴管滴加
23、到刻度线。要点提示量筒没有零刻度,且刻度由下而上依次增大。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果仰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小,量取的体积数偏大;如果俯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大,量取的体积数偏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2 .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构造(如下所示):(2)使用方法: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调节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祛码放在右盘。佬码可用镶子夹取,
24、先加质量大的祛码,再加质量小的祛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所加祛码和游码的质量。称量完毕后,应把祛码放回祛码盒中,把游码移回。处。记忆要诀使用天平先放平,两盘放好再调零;左物右码莫乱放,潮腐药品玻皿盛;从大到小加祛码,称毕依次放盒中;记录正确收天平,需将游码拨回零。(3)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的问题: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 克。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且里。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3.酒精灯的使用(1)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问题: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用漏斗,绝对禁止向燃着
25、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如 下 图。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2/3。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只酒精灯(如图I、I I)。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以防失火(如图 III)。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如图IV)。不要碰倒酒精灯,万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n m iv(2)灯焰: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如下图),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利用酒精灯的外焰。4.试管夹的使用使用试管夹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套在试管的中上部。给物质加热时.,手要按在长柄上,切不可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