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地区专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地区专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地区专用).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高考生物模拟预热卷(河北地区专用)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揭开了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下列关于细胞内囊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囊泡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B.囊泡膜能与其他膜结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C,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排出大分子物质不需要载体蛋臼的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D.胰岛素、性激素在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移到高尔基体2.关于实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B.观
2、察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数量基本相同C.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时,能观察到叶绿体,不能观察到线粒体D.在“菠菜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能分离出4 条色素带3.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均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是丙乙甲B.甲、丙浓度变化是水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C.乙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D.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
3、动都必须依赖通道蛋白4.对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0A.项目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条件脂肪苏丹III染液橘黄常温蔗糖斐林试剂砖红60左右水浴蛋白质双缩胭试剂紫常温酒精橙色重铭酸钾溶液 灰绿色常温、碱性淀粉碘液蓝常温B.C.I).5.图中A、B 表示人体某过程中产热量或散热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图可表示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再回到温暖环境的过程,A 表示产热量,B 表示散热量B.该图可表示从寒冷环境到温暖环境,再回到寒冷环境的过程,A 表示产热量,B 表示散热量C.该图可表示从安静到运动,再停止运动的过程,A 表示散热量,B 表示产热量D.该
4、图可表示开始发烧并持续一段时间又退烧的过程,A 表示产热量,B 表示散热量6.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埃博拉病毒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身体表面皮肤、黏膜B.埃博拉病毒破坏巨噬细胞,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C.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机体抵抗埃博拉病毒只需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酸不发生改变,蛋白质发生改变B.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导致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核质比不变或减小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衰老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5、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8.如图为牛体内某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对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只有一条染色体异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可能位于受损的肝脏中B.这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该细胞分裂一次所得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图示异常染色体D.图示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变异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对珍稀或濒危物种的保护,一定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D.有性
6、生殖的出现丰富了进化的原材料,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1 0.对侵入某森林中的甲、乙两种害虫数量进行调查后,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入=当年末种群个体的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的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调查年限内,甲种群在森林中每年增加的数量不变B.乙种群在森林中存在环境阻力,在调查年限内呈“S”型增长C.在两曲线交点对应的时间,两个种群的数量相等D.调查年限内乙种群数量在第三年末达到最大值1 1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中,转录和翻译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B.转录形成的m R N A 与 D N A 模板链的碱基组成相同C.某抗菌药能抑制细菌R N A 聚合
7、酶的活性,直接影响细菌的翻译过程D.某药物与m R N A 竞争核糖体的结合部位,可抑制肽链的延伸1 2 .真核生物中D N A 的甲基化修饰普遍存在。以下关于D N A 甲基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D N A 的甲基化修饰不能遗传给后代,后代不会出现同样的表型B.D N A 的甲基化可在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的前提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C.除了 D N A 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外界因素会影响D N A 的甲基化水平,如吸烟会使人体细胞内D N A 的甲基化水平升高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 2 4 分。在每校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8、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 分,有选错的得0分。1 3.为研究某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让处于S 期的细胞都被3 H 标 记(t。时),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统计出正处于M 期细胞的百分数。时被标记细胞最早进入M 期;t 2时5 0%M 期细胞被标记且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t 3 时5 0肺 期细胞被标记且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减少;t,时出现被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M 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川 h 八A.t 0 t i 时,被 3 H 标记的细胞内会发生核糖体增生B.t J t?时,有部分细胞可能形成细胞板C.t 2 t
9、 3 时,D NA 难以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D.t t”时,该时间段一定长于该体细胞G和的期之和14.图甲代表机体神经调节的局部示意图,其 中 A D代表不同的神经元,a d 代表神经纤维上不同的位点。已知B和 D释放的神经递质分别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图乙是甲的局部放大,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b点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能够检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点有a、b、cB.B和 D中的遗传物质不同,因此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C.乙酰胆碱属于生物大分子,因此需要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D.重症肌无力患者将乙酰胆碱受体当作抗原攻击,因此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15
10、.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含n 对碱基的D NA 分子,转录的m 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n个B.一个D NA 只能转录形成一条m RNA,但可表达出多条肽链C.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基因不同,导致表达出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在细胞周期中,转录生成的m RNA 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16 .两个家庭中出现的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患病情况未知。对相关个体的DN A 酶切后再进行电泳,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基因分离。现对部分个体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7 8 9u o正常男女勿 甲 病 男 女S O乙病男女掰两病男女二号家庭A
11、.应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对相关个体的DN A 进行酶切B.乙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1 屋与 H i所含与甲、乙病相关的致病基因数量可能相同D.若对Us 的 DN A 进行酶切和电泳,可得到3条条带1 7.为探究生长素与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处理等长、生理状态相同的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培养液中的乙烯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而升高,且培养液中乙烯浓度越高,切段生长所受抑制越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探究活动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以增强说服力B.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是因为能促进乙烯的合成C.该实验可说明植物的生长是多种植
12、物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和乙烯浓度1 8.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生态学的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分解者可以将能量传递给生产者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三、非选择题:共 5 8 分。第 1 9 2 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 3、2 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 4 3 分。1 9.(1 0 分)
13、植物接受过多光照可能对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细胞器造成损害,因此植物需要一种名为“非光化学淬灭(N P Q)的机制来保护自身,在 N P Q 的作用下多余的光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该机制的启动和关闭特点如图一所示,其中符号“-乙 代表抑制作用。仪gY6。(1)由图一推测,在光照强度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状态比状态的光合作用强度(强/弱/相等)。关于N P Q 机制从开启到缓慢关闭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中,导致上述差异的内部原因主要是:、(2)科学研究者研发了一种转基因烟草(V P Z),相比野生烟草(W T)其在由强光转为弱光后N P Q机制关闭的时间缩短。图二为分别在恒定光强和波动光强
14、下测得的两种烟草的CO 2 最大固定速率。农作物一半的光合作用是在有各种阴影时进行的。结合图一推断,同样环境条件下V P Z 的产量比W T 的 产 量.(高/低)由图二分析可知,转基因烟草(V P Z)相比野生烟草(W T)的优势是:。(3)如图三所示装置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常用的实验装置 之 一(实验室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若 A内为水培阳生植物,请用多套该装置设计实验初步估测A植物的光补偿点大小(已知实验所用光照强度分别为2 0 0 Lux、5 0 0 Lux、小O Lux、H O O Lux.1 4 0 0 Lux.1 7 0 0 Lux,用液滴移动的距离来表示气体变化量
15、)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从数学模型角度进行结果分析。2 0.(1 3 分)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与此相关的问题。(1)人 体 的 血 糖 调 节 中 枢 位 于,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 岛 B细胞能够接受的信号有。(2)胰岛素的作用是,人类的糖尿病有I 型糖尿病和I I 型糖尿病,I 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B细胞受损造成,n型糖尿病其中一个原因是患者胰岛功能正常,但是患者的血糖浓度仍高于正常值,推测n型糖尿病可能是 导致体内的胰岛素变得不敏感。无论哪种糖尿病,患者都表现为多尿,其原因是。(3)下图是给健康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曲 线 a和 b分
16、别表示,胰岛素浓度为4 0 u U/m L 时,血糖浓度在较长时间内能否维持动态平衡,请说明原因10 40 200 1000血浆胰岛素(uU/mL)2 1.(1 0 分)某品种水稻茎秆有高秆(D)和 矮 秆(d),叶色全为正常叶色一一绿 色(T),现发现一矮秆黄叶突变体(D D t t),该突变体的茎高性状发生了变化,叶绿素含量与正常叶色相比明显降低,叶绿体结构发生了改变。矮杆黄叶将该突变体与矮秆绿叶水稻杂交,R全为高秆绿叶,R自交,F?有高秆绿叶、矮秆绿叶、矮秆黄叶三种表现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对基因型为D D t t 的水稻表现为矮秆可作两种解释:第一,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是因为该
17、突变体茎高性状发生变化导致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导致茎秆不能长高而表现矮茎;第二,从基因间关系分析,你 认 为 突 变 体 表 现 为 矮 秆 的 原 因 是。(2)要研究该水稻茎高及叶色的遗传规律,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及基因突变,只要统计题干&中水稻 就可确定相关基因的位置,若用中,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 B中,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让F 2中矮秆绿叶水稻自交,子代中矮秆绿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o22.(10 分)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该生态系
18、统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太阳鱼位于最长食物链中的第 营养级。(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则理论上妒鱼的产量将有所(填“增加”或“减少”)。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填“升高”或“降低”)。(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鲸鱼能够根据太阳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 说 明 了 生 态 系 统 中 信 息 传 递 的 作 用 是(4)若该池塘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发生水华,导致环境恶化,在此过程中发现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 C O?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请分
19、析C O?变化的主要原因:。(5)乙 图 中 两 条 虚 线 之 间 的 部 分 表 示。对 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外,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 b (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 和 y的关系为(填“正相关”或“负相关”)。(二)选考题:共 15分。23.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15分)果汁制作是常用的水果加工技术之一,不仅可以缓解产销矛盾,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果汁加工业。图 1为从黑曲霉菌中提取果胶酶的流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黑曲霉菌样品处理纯化纯度鉴定果皎的吸附
20、址野放缶白0 0.03 0.10 0.IS(R)tt,川的W定化做的,t体图甲 图2 图乙(1)生产果汁时,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的利用,除了控制好温度和p H 外,还需要控制好 一。(2)图中步骤A为,该步骤常采用透析法,目的是。(3)蛋白质纯化可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相应蛋白质,其 分 离 依 据 是。凝胶色谱柱的装填要注意不得有气泡存在,因 为 气 泡 会。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使用最多的鉴定方法是_ _ _ _ _o(4)为了使酶能够被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可将果胶酶进行固定化。一般来说,酶不适合采用包埋法进行固定,分 析 其 原 因 是。图 2中甲、乙分别为M
21、C M-4 8 用量及果胶酶浓度对果胶酶固定效果的影响,据图可知,固 定 化 果 胶 酶 较 适 宜 的 条 件 是。2 4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 5 分)蜘蛛丝是自然界中机械性能最好的天然蛋白纤维,其强度高于制作防弹衣的凯夫拉纤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如何大量获取蜘蛛丝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2 0 1 8 年 8月,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在家蚕丝腺和蚕茧中大量表达蜘蛛丝蛋白。回答下列问题:箭头所指的位置是瓜制艇识别和切割的位置(D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如图所示),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后两端分别引入 的酶切位点,该方法比用同一种酶进行酶切的优势是(答出一点即可)
22、.(2)利 用 P C R 技术扩增蜘蛛丝基因前,需根据目的基因的核甘酸序列设计 种引物,进行 P C R 时需加热至9 0 9 5 然后冷却至5 5 6 0,此操作的目的是。(3)为能从蚕丝中提取蛛丝蛋白,基因表达载体中目的基因的首段必须含有使其仅能在蚕的丝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 当 其 与 识别和结合,才能驱动转录过程,最终翻译成功。(4)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目的基因已经插入到蚕丝腺细胞染色体的D NA上,蚕丝中却未能提取到蜘蛛丝,请 分 析 原 因 及 检 测 方 法。(5)研究人员发现若将蛛丝蛋白3 1 号位的色氨酸替换为酪氨酸,蛛丝韧性可提高5(,此成果所用到的工程技术为 o答案以及解析
23、1 .答案:D解析:A、囊泡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A 正确;B、囊泡膜能与其他膜结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正确;C、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排出大分子物质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移到高尔基体,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D错误。故选:D 2 .答案:B解析:A、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该过程中细胞吸水,因此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A 正确;B、观察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数量不相同,如处于间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时期,B错误;C、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24、黑藻叶片时,能观察到叶绿体,不能观察到线粒体,线粒体需要通过健那绿染色后才可观察到,且黑藻叶片不适合用于观察线粒体,C正确;D、在“菠菜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能分离出4条色素带,即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正确。故选:Bo3.答案:C解析:A、根据试题分析,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是相同的,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浓度细胞液浓度,则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C、甲、丙的浓度变化是有渗透作用引起的,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C正确;D、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
25、移动属于扩散(主要是依赖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也有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C 4.答案:A解析:在常温条件下,可用苏丹HI染液进行脂肪的鉴定,呈橘黄色,正确;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蔗糖为非还原糖,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胭试剂在常温状态下呈现紫色,正确;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橙色的重铭酸钾呈灰绿色,错误;淀粉与碘液在常温条件下变蓝,正确。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过程。人体体温的稳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使得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果。当人体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散热量迅速培加,随后产热量迅速增加,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体温保持稳定;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温暖环境,散热量迅速减少,随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生物 模拟 河北 地区 专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