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湘教版2019)03(全解全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湘教版2019)03(全解全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湘教版2019)03(全解全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高一地理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DCBDDABABBCD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DCADDABADDB【答案】1.D 2.C【解析】1.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即为可观测宇宙,其中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一级别的。在轨道运行的特斯拉汽车在太阳系中,但已经远离了地月系,一直在银河系中,没有在河外星系,故选D。2.火星上有四季变化,但由于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地球上长得多,故四季长度不可能一样,错误;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正确;火星、地球与太
2、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正确;极昼、极夜现象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排除。故选C。【答案】3.B 4.D【解析】3.由材料可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此地晴天多,光照强,加之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辐射更强,B 正确。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晴天较少,太阳辐射弱,A 错误;东北平原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但夏季短暂,太阳能资源没有青藏高原多,C 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其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但因其夏季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没有青藏高原多,D 错误;故选 B。4.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3、内部大气的核聚变反应,故 A 项错误;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与地震发生无关,故 B 项错误;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故 C 项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故 D 项正确;故选D。【答案】5.D 6.A 7.B【解析】5.太阳活动变化很大,具有一定的变化周期,不能为地表提供稳定的光热,错。潮汐现象是由天体引潮力产生的,太阳活动不能引发地表潮汐现象产生,错。太阳活动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光球层为黑子,色球层为耀斑,日冕层为太阳风,对。太阳活动剧烈时,会释放大量的射线,干扰大气层中的电
4、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故选D。6.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对,错。黑子发生期间耀斑的发生几率也较大,对。黑子发生区域温度相对其他区域较低,错。故选A。7.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据观测,第 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并将在2022年达到该活动周期的峰年,那么第26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峰年将出现在2022+11=2033年,故 B 正确,故选B。【答案】8.A 9.B【解析】8.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 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33千米,所以本次地震发生在地壳,位于图中处地壳,A 正确。是上地幔、是岩石圈、为软流层及其以下的地幔部分,BCD错误,故选A。9.关于地
5、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圈层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B 正确。是地壳,岩石圈为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A 错误。为软流层及其以下的地幔部分包含软流层,C 错误。圈层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平均厚度远远超过17千米,D 错误。故选B。【答案】10.B 11.C【解析】1 0.由材料可知,该地质年代在距今一亿多年前,当时恐龙繁盛,爬行动物盛行,应为中生代,故选Bo1 1.中生代末期,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灭绝,C 对。蕨类明显衰退在古生代,B 错。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A 错。三叶虫大量动物灭绝在古生代末期,D 错。故选C。【答案】12.D 13.D 14.C【解析】1 2.根据时间的划
6、分可判断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地质年代,为太古宙、为元古宙、为古生代、为中生代、为新生代。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喜马拉雅山脉等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所以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为,D 正确,ABC错误。故选D。13.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所以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中生代末期,即末期,D 正确,ABC错误。故选D。14.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动物,a 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A 错误;b 地层位于a 地层下面,形成地质年代可能早于,B 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空前繁盛,c 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C 正确;大羽羊
7、齿是古生代的陆生植物,d 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D 错误。故选C。【答案】15.D 16.C【解析】1 5.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 项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弱,A 项错误;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气候湿润,石灰岩覆盖地区,B 项错误;冰川侵蚀多发生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C 项错误。故选D。1 6.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A 项错误;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较少,B 项错误;该地貌形成主要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
8、用强有关,C 项正确;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D 项错误。故选C。【答案】17.A 18.D 19.D【解析】1 7.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故石林地貌常见于云南省,A 项正确。18.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_ 乙_ 甲,D 项正确。19.石林地貌分布区,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流失,故地表水资
9、源贫乏,A 项错误;地形变得崎岖不平,故 B 项错误;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故 C 项错误;石林地貌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故 D 项正确。【答案】20.A 21.B【解析】2 0.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只有岩浆能够形成岩浆岩。变质岩受高温熔化形成岩浆。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丙是岩浆,丁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甲只能是沉积岩。喀斯特地貌区岩石属于图中的甲,A 对。B、C、D 错。2 1.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结合上题分析,外力作用影响形成沉积岩甲,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B对。作用形成的是岩浆岩,是冷却凝固作用,A 错。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地理 学期 期中 测试 湘教版 2019 03 全解全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