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反思.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反思.pdf(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形 的 魅 力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O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教学重难点: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 特 点(学生讨论找规
2、律)展示各种形状。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 的 分 类(知识窗内容)几 何 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 的 特 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 作 步 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六、作品展示: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展示并评述
3、自己的作品。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教学延伸与拓展::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饰像框等方面。板书设计:形的魅力课后反思:整个课堂都在力图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的运用形状进行抽象画的创作。但是作业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画面内容还是趋于雷同,模式性的东西很多,学生有意无意的都在描绘具象的东西,没有放开胆子去画抽象的画面。第2课形体的组合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4、。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难点: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教具学具: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二、发展阶段: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
5、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五、教师巡回辅导。六、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八、教学延伸与拓展: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板书设计:形体的组合作品效果良好,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们对工艺美术课的兴趣很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
6、,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地位。在教学中,我打破教材的规定,联系学生生活的现实,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需求,体现教育的人文性。不刻意追求学练的形式,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学得开心,学得认真、画得不错、评得更棒;别小看这些小小的基本形体,他们可是一切设计造型的基础,通过大家的不断地学习和努力,美好的生活、宏伟的建设蓝图还要靠他们来描绘和创造。他们在课堂上,自由表达,放胆想、放胆做、放胆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完善人格与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O第 3 课抽象的
7、雕塑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难点: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抽象雕塑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二、发展阶段: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欣赏雕塑作品等。
8、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抽象雕塑基本结构。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六、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八、教学延伸与拓展: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
9、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作业效果良好,兴趣高,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反思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不但仔细观察、欣赏了课本上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我还利用教学参考书图例引导学生欣赏思考,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创作欲望,期待着下节课他们有好的作品造型,从而达到本课发挥学生创造力、提高动手动脑等多方面能力的目标。第4课 学 构 图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课时1、通过赏析绘画作品,初步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形式与法则,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形式与法规进行构图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了和知识的迁移能力。3、引导学
10、生在欣赏中感知构图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在体验构图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师:课件、优秀作品、绘画工具等生:勾线笔、彩色笔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和认识构图的知识,学会利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难点:如何巧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解读课题,认识构图。思考:什么是构图?小结: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这称为构图。那么,如何把物体组织在画面上才会有美感呢?2、拼拼摆摆,探究差异。(图 略)图 1 画面零散有变化,图2 画面统一无变化,图3 画面统一有变化。小结:在组织画面时要遵循多样与统一、对
11、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原则。二、发展阶段1、欣赏作品,感知理解。思考:画家是怎样组织画面的?它有什么基本规律?(1)法国塞尚的 苹果与橙子(油画)(2)中国冷军的 桃(油画)(3)意大利莫兰迪的 静物(油画)(4)中国胡善余的 桃与壶(油画)小结: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1)三角形:稳定感。(2)井字形: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3)圆形:饱满有张力。(4)十字形:安全、和平、庄严。(5)S 形:优雅有动感。2、课堂实践。提升内化。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构图形式,为一组静物组织画面。3、点评分析,示范矫正。作业出现的问题:教师点评矫正:(1)散主次对比求得变化。(2)齐调整重
12、心求得变化。(3)聚一一疏密对比求得变化。(4)板打破对称求得均衡。(5)闷调整大小求得灵动。4、交流评价,分享成果。评价的标准:是否运用构图的形式与法则组织画面。三、拓展阶段:不同构图给人怎样的感受。四、课后小结:画面效果良好,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多数同学对经营构图还是不能够理解。教学反思学生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第 5 课静物写生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2、通过学习活
13、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3、体会写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2、学习写生的构图知识,学会用线描的表现方法。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二、发展阶段:1、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
14、左、右等三、拓展阶段: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3、写生步骤:(1)用取景框构图(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四、学生作业:完成一幅静物写生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六、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八、教学延伸与拓展:1、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2、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板书设计:
15、静物写生课后小结:画面效果良好,优秀率百分之十以上。教学反思:在处理静物的空间前后层次感时,有一部分同学透视感强,很快能表现出来,但还有部分同学透视观念不强,出现了远小近大的现象,使前后层次混乱,画面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我鼓励他们今后要多观察,找透视规律,加强练习,一定会对自己以后画画有非常大的帮助。透视问题是美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今后要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提醒并改正错误认识。学生通过写生练习,不但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大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心,这对学生学习各门功课都有好处。第 6 课喜怒哀乐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观察人物五官的变化与情绪的表达,学习喜怒哀乐的表现
16、方法。2、欣赏古今中外名画名人形象的生动表现,模仿各种表情,体会不同情绪,画一下人物的喜怒哀乐。教学准备:师:课件、范画、画笔、4 开纸。生:画笔、纸张。重点难点:重点:观察人物的表情,了解五官的表情特征和表现方法。难点:画人物的不同表情,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小游戏放松)同桌两人做不同的夸张表情,比一比,谁做的最夸张。2、导入课题:喜怒哀乐二、发展阶段1、欣赏课件图片中人物的生动形象,生一起说出每个人物分别都在哪个部位进行了夸张表现。师小结:我国古代艺术家总结出了画诀: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泪下落,画人怒,立眉瞪眼牙紧咬,画人愁,皱眉锁眼嘴角掉。2
17、、根据课件图片,师示范讲解几种不同表情人物。(1)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部轮廓。(2)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3)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4)完成整幅头像的描画。3、欣赏作品,比较、分析人物表情特征使学生懂得人物头像画既要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又要表现其精神面貌。三、实践阶段1、作业:画一个有表情的人物头像。2、要求:构图饱满,突出不同人物表情五官的特征,抓住人物的精神面貌,适当加上背景注意颜色的使用。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四、展示与评价阶段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之间互相学习,评价,师总结建议给予鼓励,对完成快的同学提出新的要求。五、收拾整理学生整理好自己的绘画用品,注
18、意卫生。板书设计:第 6 课 喜怒哀乐课后小结:同学们对线描的兴趣很高,绘画效果良好,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反思为了使学生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的表情变化规律,我在整堂课中正确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堂课从猜表情到看眼神猜表情;从玩一玩、讲一讲、说一说到画一画;从色彩感知到作品欣赏;从课堂练习到作业讲评,无不体现课堂结构的严密性,营造情境自然流畅,课堂中采用了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完整、美观,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第7课 夸 张 的 脸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
19、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导入(二)新授揭题:夸张的脸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颗,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
20、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观察五官特征。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五、
21、作业展评:六、课后拓展: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板书设计:第 7 课 夸张的脸I 范画-匚二|范国2讲解示范步骤()课后小结:-J漫画课是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孩子们兴趣浓厚,绘画效果良好。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设计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创作一张夸张的脸是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学习泥塑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手能创造美的乐趣,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整节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
22、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如我搜集名人漫画并亲手作画,学生感到惊喜并羡慕,这使他们学习更有动力。“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本课是让学生对人的脸进行大胆地想象、夸 张,设 计 表 现 一 张“夸张的脸”。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板 书 设 计:第7课 夸 张 的 脸第8课 神奇的肥皂粉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上肥皂粉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拓宽学生对绘画领域的认知,激
23、发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根据制作好的彩色底板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取舍,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3、通过尝试体验皂粉撒点作画,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二、教学准备:师:课件、示范用具、笔刷、颜料、调色盘、纸板、肥皂粉等材料。生:颜料、调色盒。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难点:能根据彩色底板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进行剪裁和创意想象,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四、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出示图片肌理有几种类型?生:回答肌理的形成和类型。师: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是物体表面,理是纹理。肌理主要分为
24、自然形成的肌理和人工制造的肌理,如土地、木材、水波纹、玻璃。人工肌理表现的方法有很多,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能创造出丰富的肌理变化。除了以前所学的拓印和对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用肥皂粉进行绘制肌理效果。(出示课题:神奇的肥皂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肥皂粉撒点肌理效果的形成,尝试制作具有激励效果的彩色底板。)师:为什么肥皂粉会使画面形成这种斑驳的肌理效果呢?同学们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的制作步骤图,就知道这些斑驳的效果是怎样形成的了。教材中提供的步骤图你们都看明白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图,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肌理效果的彩色底板。学生:边制作边思考问题;2、肥皂粉撒在色画纸上发生了
25、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效果。3、肥皂粉遇到色画板后为什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教师:这是因为干肥皂粉在吸收周边水和色彩时,肥皂粉和水、色彩的多少不一,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聚变。平淡无奇的肥皂粉竟然变成了绘画媒材,是不是非常的神奇呀!二I、发展阶段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彩色底板图,比较、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师:通过刚才的体验,尝试制作一张皂粉撒点肌理效果的彩色底板。对比一下,你所制作的彩色底板与教材中提供的彩色底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老师的示范,纠正问题原因,巩固所学新知识。师:根据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师示范错误做法,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下册 美术 教案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