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版本第5单元(内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pdf
《2021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版本第5单元(内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版本第5单元(内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备课1 .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幸福和希望”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 由 麻雀 爬天都峰两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能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2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努力爬天都峰的“我”和老爷爷,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1 6麻雀教学目标1.认 识“嗅、奈、”等6个
2、生字,会 写“嗅、呆、奈”等1 3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3 .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教 学 难 点 理 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导入一、启发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
3、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 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新课教学二、自学一一引导学生了解大意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 麻 雀 老 麻 雀 猎 狗)2.你还读懂了什么?三、再自学一一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提示:(课件出示3)(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2)猎狗想怎么样?(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小麻雀掉下来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
4、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4)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第 三 部 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嗅、奈、拯、
5、嘶、哑、庞”(课件出示5)“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2.书写指导。出 示 生 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课 件 出 示6)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 面 是“电二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五、范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 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
6、藐 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教 具 准 备 课 件教学设计一、复习生字、新词1.听写。2.认读词语。嘶哑 拯救 拄掌 奈何 嗅 到(课 件 出 示8)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新课教学二、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课 件 出 示9)(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
7、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2.讨论事情的经过。(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课件出示10)默读第4自然段。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
8、书:吃)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11)(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读文
9、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 12)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 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
10、诉我们什么呢?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四、拓展作业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教学反思1.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我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的句子着手,让学生们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2.我在这节课上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3.通过小练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1.没能巧妙地抓住
11、课文中的意外生成,产生的情感共鸣。在课文的最后,学生都能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母爱精神。但是对于人间的母爱,人间的各种真爱,没能体会出来。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说明我在设计教案时一,对教材内容没能够吃透,对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没能够去好好的把握。2.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 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17 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
12、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难点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具准备投影片、图片。教学设计导入一 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
13、,海 拔 1810米。(课件出示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主人公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3)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 说 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石 级 铁 链 攀 登 照 相 小 辫 子 笑 呵 呵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14、课件出示5)假(j i d)日 似(s i)乎 白发(色)苍苍照相(x i an g)应(yi n g)该4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5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四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课件出示6)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2.识记字形。(课件出示7)辫一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二“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峰二3.书写提示。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五 词 语 理 解(课件出示8)石级:石头台
15、阶。抬头望:仰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发颤:颤动,发抖。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 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的过程。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教 具 准 备 课 件教学设计一、复习生字、新词1.听写。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0)tie 1ian pan deng bian zichan dong铁链攀登辫子颤动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新 课教学一 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
16、,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课件出示11)学生讨论后,使同学们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12)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3.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领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出天都峰的高,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4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版本 单元 内含 备课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