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高考作文试题评析及修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浙江高考作文试题评析及修改.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浙江高考作文试题评析及修改2021-06-112021浙江高考作文试题评析及修改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一直注重思辨,至少在思想观念上是这样的。但比较最近三年的作文题目,我以为只有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才真的算实现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目标:2019年讲“作家与读者”,题目看上去至少提供了两种选择,但考生实际上只有一个最佳选择既要倾听读者的意见,又要坚持书写自己的人生这本书;2020年的“落差或错位”一题有所进步,立意选择有了更多的可能,但在思维的深度的引导上做得不够。比较而言,今年的作文题目更有思辨性,也更能激发考生向思维更深处漫溯。下面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抓住一个关键。作文材料很
2、简洁: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核心关键词是“得与失”,这一定要抓住。但要提醒注意的是:命题人用的是“得与失”,并 列 关 系;而不是“得或失”,选择关系。这与去年的作文题目刚好相反,去年用的是“落差或错位”,选择关系。既然如此,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得失”兼顾,要把它们当做一个整体来写,而不能只写一个方面。把握三对关系。也就是“得失与起点”“得失与终点”“得失与过程”这三对关系。图 示 如 下:命题人没有仅仅考查学生对“得与失”的思考,因为话题会显得过于宽泛,考生的思考也容易因此而流于肤浅。所以命题人又在三句话中加入了“终点、起点、过程”这三个词,这就引
3、导考生需要首先作出选择:你认为到底是终点、起点还是过程?然后再进一步思考:“得与失”为什么可以看成“终点、起点或过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到底在哪里?材料的语言虽然简洁,但需要考生深入思考,理清逻辑关系,才能写出见解深刻的文章。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去年的作文题目相比,审题难度有所增加。材料给出了三种观点,是不是考生任选一种来作文都可以呢?命题人自身的“情感态度”是否有所体现呢?关注一个细节。一般来说,人们习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表述: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但命题人把“终点”放在前面了,这是不是有某种暗示?按照这样的排列顺序来理解,是不是说这三种观点的合理性
4、是由低到高排列的?比如,把“终点”理解为“结束”:得到了,以后就不用再努力了,不用再有更大、更高的追求了;失去了,感觉人生就没有希望了,悲观绝望了。持有这样一种生活态度的人,过于执着于得失,认为所有的努力和所有的付出,一定要有所得,有所回报。如果没有,就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绝望等等。如果这样理解,那这一观点当然是最不合适的,考生一定不能这样写。比如,把“起点”理解为“新的开始”:不管是已经得到7,还是已经失去了,生活还得继续;每一次的得失其实都是新的开始,都是新的起点,人应该展望未来。但是,持有这一观点的人,又有“忽略过去的经验”的问题。这一观点有利有弊,选择这个来写有风险。而把
5、得与失理解为“过程”应该是最恰当的。因为,“过程”既有对过去的关注与反思,又有对当下拥有的珍惜,还有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既然是“过程”,那么所有的得与失都是暂 时 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有的“得”与“失”都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既然如此,就应该把一切都当成过程:把“得”看成过程,便会珍惜已有,不断前进,不断有新的获得;把“失”看成过程,便会不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如此一来,这道题的最佳立意只能是这一点了。但如果这样理解,我以为这道题目的立意范围就太狭窄了。我们不妨联系生活实际,换个角度来理解。就考生而言,高考,乃至以后的人生,都会有很多的“得与失”。比如,高考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就是“得”;没
6、有考上,则是“失”。但无论怎样,每一次的“得与失”都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点”:它可以是过去的“终点”,可以是未来的“起点”,它还可以是人生中经历的某一个“过程无论得失,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此为“终点”:得到了,不用骄傲得意;失去了,也不用气馁悲观,因为那只代表着曾经那段岁月已经走到“终点”,既然已经结束,就应该学会放下。无论得失,未来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此为“起点”:每一次的得失,也意味着人生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比如,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人生就有了新的起点;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人生也站在了新的起点;既然如此,过去所有的得失都可以看做是未来生活的起点。而得失之间的全部经历就是人生必然历经的“过
7、程”。任何时候当然要在乎得失,但又不可“患得患失”:不管是起点还是终点,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地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个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以为这样的理解更加合适。下面我再从命题的角度谈谈此题的一点不足之处。忽视了创设情境,立意指向不明。考试是检测学生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水平和达到的能力层级的一种手段,试题创设情境是为了使考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更好展示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情境设计的内容要直观、真实,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创设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辨析等以形成正确的问题处理方式和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此题而言,材料非常简单,命题人没有给考生创设任何的情境。而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对“终点、起点”的理解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这对考生以及之后阅卷工作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据此,我对此题简单修改如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反 思 过 去;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展 望 未 来;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笑看人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修改之后的题目虽然只增加了十二个字,但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难度,不 为 难 考 生;这十二个字其实也是暗设了一种情境提醒考生应该如何看待起点、终点、过 程;同时,命题人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体现,考生选择任何一种观点来写,都属于最佳立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