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考前必备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清单(苏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考前必备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清单(苏教版).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化学教材基础知识清单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使用说明:1 .基础知识清单按照苏教版教材编写,便于查找,在阅读本材料时,要结合教材一起阅读。2 .基础知识清单中所列知识点,达到“熟悉”的直接跳过,达不到“熟悉”的,要多次复习巩固。3 .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做好相应标记,及时复习。1.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 .液态物质:包括纯物质的 液 态(或熔化态,D 和溶 液 态(aq),其中纯物质的液态为纯净物,溶液态为混合物。如液氯和氯水、液氨和氨水、液态氯化氢和盐酸、硫酸和稀硫酸等.2 .熟记常见物质的溶解性(酸、碱、盐的溶解性表)。3 .氧化物按性质可以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又
2、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混合氧化物。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S 0 2、C 0 2、S 0 3、S i C h、P 2 O 5等,酸性氧化物(又称为酸酎)都有对应的含氧酸,能与碱反应,但不都能与水反应,如 S i O2o有的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如 M n2O7,其对应的酸是 H M n O4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如 N a2O,M g O、C a O、F e2O3,CuO等,碱性氧化物都有对应的碱(氢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一般不与弱酸和弱碱反应。S i O2能和强碱反应,也 能 和 H F反应,但不是两性氧化物。混合氧化物主要有F e 3 C 4
3、 和 N C h。其中F e 3 O 4 与强酸反应,得到两种盐(F e?+和F e 3+),N O 2 与碱反应得至!J 两 利 盐(N O F n N 03)O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强酸反应,也不与强碱反应,常见的不成盐氧化物有C O、NO。含有过氧离子(0 2%)的氧化物称为过氧化物,如 N a zC h。4 .酸、碱的定义和分类。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指在水中能电离出的H+个数分类,C H3COOH只能电离出一个H+,是一元酸,l m o l H 3 P C 2 只能与I m o l N a O H 反应,为一元酸。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 H B r、H I、H2S,分别叫氢浪酸、氢
4、碘酸、氢硫酸。盐酸是H C 1 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熟记常见的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是指中心原子在反应中表现为氧化性,如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如在反应中,浓 H 2 s 0 4的产物为S O 2,则为氧化性酸,如果S元素没有变价,则与氧化性酸无关。非氧化性酸在化学反应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不变。但如果H+生成H 2,也表现为氧化性。5.盐的分类:正盐:酸与碱完全反应得到正盐。含有酸式酸根离子的盐为酸式盐,如 N a H C C h、N a H S C U 等。碱式盐如 M g(O H)C l、C u 2(0 H)2 c O 3,一般可以写成 M g(O H)2,M g C l 2,C u(O
5、H)2-C u C C)3 的形式。复盐中有两种或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钱根离子),如 K A 1(S O 4)2 T 2 H 2。、(N H4)2 F e(S O4)2-分别可以写成 K2S O4 A 1 2(S O4)3-2 4 H 2 O,(N H 4)2 S O 4-F e S O4 的形式。混盐中一般有两种阴离子,如 C a O C b,可以写成C a C b C a(C 1 0)2。6.尿素【C O(N H 2)2 的分子结构。1 82 8年维勒将氟酸铉(N H4C N O,一种无机化合物)转化为尿素,人类第一次人工合成有机物。氟酸镂与尿素互为同分异构体。7.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
6、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 N a C l晶体熔化、S i。?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如核聚变和核裂变,不属于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会发生电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等。煤的气化、液化、煤的干储、裂化、裂解为化学变化。石油的分储为物理变化。1.2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聚集状态1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 1 2 k g C 1 2 中所含的原子数目,单位是m o l L近似值为6.0 2 x l0 2 3 moi L2 .晶体和非晶态物质(非晶体)的的本质区别:晶
7、体内部呈规则的重复排列,有规则的几何外观,有固定的熔沸点。非晶态物质(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常见的非晶态物质有玻璃、石蜡,非晶体也称为玻璃态物质。4.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主要是微粒数、分子间的距离;宏观因素有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子数)、温度和压强。5.阿伏加德罗定律: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推论:恒温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物质的量之比=分子数之比,即河V2 ri2 1N2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恒温恒压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气体的密度(p)W+,当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密度与M 成正比。V m
8、V6.气体摩尔体积V m=:,即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等于2 2.4L-molL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 2.4L molL1.3 分散系、胶体1.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0-9m 1 0 7m (lnm 1 0 0 nm)之间。胶体可以是液态、固态和气态,常见的液溶胶有F e(O H)3 胶体、A 1(O H)3 胶体、A g l胶体、蛋白质溶液(如鸡蛋清、牛奶)、淀粉溶液、血液等;特别注意气溶胶(如空气)、固溶胶(如有色玻璃)。胶体粒子是大量小分子的聚集体或大分子(如蛋白质、淀粉分子
9、),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通过滤纸。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用光垂直照射胶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原理是胶体粒子对光产生了散射。用于区别胶体和溶液。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颗粒,使悬浮颗粒变大而产生沉降。因此Fe(OH)3胶体、A1(OH)3胶体可以用于净水。胶体粒子一般带有电荷,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异种电荷的胶体,能使胶体粒子聚集而发生沉降,即胶体的聚沉,如三角洲的形成。3.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加饱和FeCb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将O.lmolFeCb制成胶体,所得的胶粒数小于O.INA,Fe(OH)3胶体不带电,Fe(O
10、H)3胶粒带正电,电泳时向电源的负极移动。FeCb溶液和Fe(OH)3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胶体粒子大小在Inm-lOOnm之间,区别这两种分散系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4.胶体的其他应用:有色玻璃、静电除尘(利用胶体粒子带电,吸附胶体粒子)、血液 透 析(通过半透膜除去胶体中的有害粒子)、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渗析)等。5.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都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熔 化 态(或液态)电解质是纯净物,是电解质,如熔融
11、N aC I是电解质,N aC l溶液不是电解质,硫酸是电解质,稀硫酸不是电解质。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方法是将化合物熔化或溶于水,能导电的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电解质本身在水中电离出离子,CO2、SO?、SO3、P2O5、N%等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因此它们属于非电解质。6.酸、碱、大多数盐都属于电解质,难溶性盐如BaSCU、CaCCh也属于电解质。离子化合物一定属于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有的属于电解质,如HC1、H2s0八CH3coOH、NH3 H2O(形成了酸、碱)等,有的属于非电解质,如CO、CH4、乙醇、葡萄糖、蔗糖等。7.溶液导电性的原因是电解质在水中电离出了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导电性的强弱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离子化合物在熔化时,也要电离出阴阳离子,其熔化态也可以导电,但离子化合物固态时,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不能导电,如HC1(液态)、H2s04(液态)不导电,A lC b属于共价化合物,熔化态不能导电。因此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将化合物熔化,能导电的是离子化合物,不能导电的是共价化合物。8.NaHSO4在水溶液中和熔化态电离方程式分别是:NaHSOMl叫尸Na+H+SO歹,NaHSO4(l)=Na+HSO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