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pdf
《2022-2023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pdf(1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二 单 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 三 单 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 四 单 元 表 内 乘 法(一)第 五 单 元 观 察 物 体(一)第 六 单 元 表 内 乘 法(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 八 单 元 数学广角一一搭配(一)第九单元总复习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 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
2、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通过体验认识一一动手操作一一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3.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活动中,通过全面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全面巩固新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目标L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
3、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重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测量物体的方法。2.能正确灵活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尺子学具准备:学生尺图钉小正方体油画棒铅笔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1.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 例1上半部分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2
4、)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 例1下半部分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1.(1)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明确:情境图中的人用伸开双臂的方法来测量石头有多宽。(2)观察、讨论、汇报。明确: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单位去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标准去量。2 .填一填。用“挂”量课桌面的长,老师量的结果是3挂,而我们量的结果是5挂,这是因为长度单位(不 统 一)的 原 因。3.用H估一估。一、引入图,想一想,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新课。最初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的?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引导学生用“挂”2.(1)实际操作,测量课桌的长。(2)小组内交流。发 现1:虽然测量的都是课
5、桌面的长,但是结果不一样。大 约(5)个U长。4.量比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5.观察尺子填空。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发 现2:有的同学手大,有的i|iiii|iiii|iiii|i|i|iiiq iiii|iiii|in i|iih|o Icm2 3 4 5 6 7 81长。同学手小,所以测量的结果(1)尺子的亥度从 0“至卜 3(2)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就不一样。是3厘 米,从“1”到“6”是5厘米。(2)尺子的刻度从“2”到“5”1.认识尺子。1.根据生活实际,各抒己见,是3厘米,从“7”到“4”是畅所欲言:说说你在生活见过的尺子有:刻度尺、半3厘
6、米。中见过的尺子。尺、皮尺、卷尺等。(3)在尺子上从刻度2到刻二、自主2.课件展示各类在生活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尺度5是3厘米。探索,体验新知。中用的尺子。它上面都有子上有:长短不一的刻度线,6.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什么?有数字、而且是从小到大连r w n T n T T jT T T T n T n T T n j T jn n n fflin n iT T n0 lcm2 3 4 5 6 7 8 13.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续的数字。答:8厘米。识刻度、刻度线,知道厘米 用“c m”表示。3.观看课件演示,倾听老师的介绍,理 解0刻度、刻度7.量一量,连一连。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
7、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4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 1 厘米。(2)还有哪段是1 厘米?你还有什么发现?(3)引导学生在尺子上分别找出3c m、6 c m、7 c m。(4)小组学生动手测量小正方体的边长、图钉的长,自己动手画出1 厘米。(5)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5.用厘米量。活动:估一估,量一量油画棒、数学课本和文具盒的长度。线及c m 表示的意义。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4.(1)同桌交流得出:先找到刻度“,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 厘米。(2)观察、交流。生 1:0 1,2,2 3都是1 厘米。生 2:每相邻两个
8、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 厘米。生 3:有几个大格,就有几厘米。(3)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全班汇报。(4)动手测量、交流。得出:小正方体的边长、图钉的长大约都是 厘米。(5)交流、汇报。食指的宽度、一颗花生米的长、田字格的宽、橡皮的厚度大约都是1 厘米。5.小组内交流,动手测量验证估测结果,小组代表汇报测量方法。课桌高1 5厘米铅笔长(8川!米手掌 宽/、6()厘米8.选一选,大约是1 厘米的画“V工(1)食指的宽度。(J)(2)图钉的宽度。(J)(3)书桌的高度。()(4)磁带盒的厚度。(V)三、巩固练习。1.讨论:小明想测量一把小刀的长,可他只有一把断尺,没 有0刻度,他该如何测量?2.小
9、 华想用串珠做一个手链,但必须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用尺子量怎么都不方便,你能帮小华想个好办法吗?1.小组交流、汇报、总结:把小刀的一端对准断尺的任意一个较小的刻度,再看小刀的另一端对准了哪个刻度,用较大刻度减去较小刻度,就得到这把小刀的长。2.交流、汇报:办 法1: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办 法2: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量绳子的长度,就得到数据了。办 法3:可以用皮尺量。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1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 .布置作业。1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 .自由谈一谈。五、教学板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厘 米荷 中“甲叫,”甲叫”,甲”野 甲
10、 叫”叫”1”1”|.”甲”甲,|0 lcm2 3 4 5 6 7 8、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六、教学反思认识厘米时,让学生拿出尺子,帮助学生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让学生先测量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手指的宽度,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再让学生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跟这根手指的宽度是差不多的,以此来巩固他们对1厘米长度观念的认识。在让学生实际测量纸条以及其他物体的长度时,虽然我强调了测量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从0、从有刻度的地方开始量,但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对准,量得不准确,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
11、点评和总结: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认识米和用米量”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和运用新知,灵活、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1 .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创设学生用小尺子测量黑板长度的情境,有意给学生设“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体会到用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很困难,从而引起认知的冲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创造的欲望,使认识米尺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2.开展多种活动,帮助
12、学生形成“1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并能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巩固初步建立起来的“米”的表象,为估计、测量以及培养数感积累活动经验。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了 解“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 立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 0 0,会简单的换算;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估测较长物体的长度。2.让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 知1米的实际长度。3.积极愉快地进行操作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1.建 立1米
13、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知 道1米=1 0 0厘米。学前准备教具准备:课 件1 8厘米长的刻度尺米尺学具准备:刻度尺米尺绳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激趣生疑。课件动画播放一一学生用小三 角 尺(约1 0 c m)量黑板长的搞笑场景。师:你看后有什么想法,请跟大家交流一下。预设:我感觉动画中的同学测量黑板的长用的时间太长,测量结果很不准,感觉很麻烦。1.填一填。(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2)食指宽大约1厘米。(3)下图中的蜡笔长(4)厘米。f n 11II1111111(11;3 4 5 6 7 8二、自主探究
14、,理解释疑。1.动手测量,释疑。(1)用课前准备的长约1 2 cm的三角尺测量黑板的长,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2.导入单位“米工量比较长的物体,像黑板的长,通常用比“厘米”高级一些的单位一 一“米”作单位。补 充:米 可 以 用 字 母“m”表z j s o1.(1)小组代表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汇报。(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生L这把尺子太短,量黑板太麻烦。生2: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吗?我想用尺子量。(老师纠正:应该是高级一些的单位)2.明确单位“米”及用字母“m”表示。2.填一填。(1)从尺子的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2)从尺子的刻度2到刻度5是3厘米。(3)量比较长
15、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 字 母m表Zj O3 .1米=(1 0 0)厘米1 0 0厘米=(1)米6米=(6 0 0)厘米5 0 0厘米=(5)米4米=(4 0 0)厘米3 0 0厘米=(3)米三、实物体验,感受新知。1 .认识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学生尺和米尺,看看米尺有什么特点。(2)用尺量一量,看看米尺上一个小格有多长。(3)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数一数,你发现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 米=1 0 0 厘米)2.用米量。(1)实际体验:1 米到底有多长?组织学生互测臂展长度。(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绳子的1
16、米、2 米给大家看。(4)自愿用米尺测黑板的长和宽,感受与用学生尺测量的不同。1.(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汇报:米尺上的刻度是 1 0、2 0、3 0.o(2)比较、测量。发现:米尺上一个小格是1 厘米。(3)小组分工,测量、数出1 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得出:1 米=1 0 0 厘米2.(1)同桌合作,动手测量臂展长度,感知1 米的实际长度。(2)互测身高,在 1 米处贴上标签,感知身高比1米高出或少了多少。(3)小组活动,各组对比,看看哪组测量的数据最准确。(4)学生自愿测量后汇报结果,说感受:用米尺量黑板的长方便、准确、速度快。4 .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1)我们的教师宽约6(米)。(2
17、)黑板长约3 (米)。(3)小明身高1 2 6(厘米)。(4)课桌高7 0 (厘米)。(5)教室门高2 (米)。5 .估一估,填一填。狗熊高约(1)米。小狗高约(2 0)厘米。四、巩固练习。1 .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米?再动手量。1.动手测量,小组内交流测量结果。2 .根据形成的“米”的表象找实例,并测量。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五、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 .自由谈一谈。六、教学板书1.1米=10()厘米*,川以田守却.,,方2.不 可 以 用 子 句m表小七、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
18、生活,在这节课中,渗透了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建 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 1 米=100厘米。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在 建 立 1 米长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 知 1 米的实际长度,形 成 1 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点评和总结:课题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课型新授课设
19、计说明1.让学生成为探索新知的发现者。线段的特点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由他们自己发现的。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成为生活大课堂的验证者。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关 注“身边事”“身边物”,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身边问题。3.让学生成为成功的体验者。问题的挑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用正方形纸创造了线段,用线段设计了有趣的图形,品尝了成功所带来的甘甜。学习目标1.能认识线段,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2.亲身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
20、线段,认识线段、测量线段、画线段、数线段的过程。3.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白数学产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1.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尺子画线段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2.建立线段的表象,会分辨线段。学习重点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 P T 课件红领巾长方形纸方桌面学具准备:细线学生尺长方形纸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1 .播放课件:两只小猴正在争论,都说自己撕下的纸条长,裁判小松鼠也为难了,看着两条蜷弯曲的纸条,不知判谁赢,你能说说小松鼠为什么为难吗?2.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L学生自由发言:因为纸条是弯曲的,不好比。2.动手操作,作出长短,小组内1.小兰用米尺量黑板的长,正好量了 4 次
21、,黑板长(4)米。2 .你能看出下面哪条线长吗?在长的线段后 打“J(一、引入新课。细线,同桌相互比一比两根线的长短。3 .谁能介绍你们是怎么比的?4 .导入新知:这根拉直的交流结果。3 .学生: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4 .倾听教师的描述,明确学习内容。(V)3.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在()里画“J”。线,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V)工、关线段的知识。(V)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在操作中感知。请一位同学把一条线段拉成各种形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是不是线段,并说明原因。1.观察,回答提问。(1)是线段,两只手捏住了两端,而且中间还是直的。(2)
22、是线段,是倾斜的线段。(3)不是线段,尽管是用手捏4.填一填。(1)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2)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形状:(2)-(3)2.观察发现:课件展示几条长短不同的线段:请认真观住线的两端,但是线没有拉直。线段应该是直的,而这条线是弯的。5.数一数,图中有(10)条线段。察,你发现线段是什么样子的?3.举例说明线段。(1)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2)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线段。4 .教学画线段。(1)引导学生画线段。(2)组织学生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组织学生画一条和已知线段等长的线段。2 .交流发现:线段要画直,在线的两头各点上一个点表示端点,也可以用两个小
23、竖表示。3 .找线段,并汇报。(1)生 1:作业本的一条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生 2:两块瓷柄中间的缝儿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2)全班交流:一根直的木棍,织毛衣的针等都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4 .大胆动手尝试。(1)动手画线段,并汇报是如何画出线段的。(2)尝试画出线段后,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汇报:用左手按住尺子,使它不动。从尺的刻度0 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再画两个小竖,就画成了一条长3 厘米的线段。(3)尝试画线,交流画法:应该先测量,再画线段。口6.画一画。(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7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2厘米长 4 厘米的线段。答案:L F 3 厘米(2
24、)L 11F 5 厘米(3)L 一1一1-1 一 6 厘:长三、巩固练习。1.找、折线段。(1)出示一条平铺的红领巾,一张长方形的纸,一张方桌面,提问:这些物体上哪里可以看成是线段?(2)你能用一张纸动手折线段吗?2.我是设计师。用线段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1.(1)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线段。(2)学生折纸,并交流汇报折痕就是线段。2.用线段设计图形,展示图形。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五、教学板书 1 .线段是 直 的。认 识 线 段 和 量 画 线 段1 2.有2个 端 点。1*3
25、.线段 是 有K有 短 的。六、教学反思在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一一找、折线段一一画线段一一数线段一一连线段 五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师完全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不管是教学的细节,还是教学的环节,也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如果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敏锐地抓住教学的契机,并满足学生真实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堂课就应该能更精彩。一堂课是由许许多多的教学细节与教学环节构成的,而课的成败,也恰恰体现在这些教学细节与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上,对于我的课堂而言还需从细节上认真把握。教师点评和总结:练习课学习目标会统一长度单位,会认识厘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新版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