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pdf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 0 0 01 .认识“亦、宜”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教 学 等 1 3 个字。要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 写 望天门山。(重点)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难点)教 学-三课时。课 时-一 第一课时数 学 目 标1 .会写“断、楚”等 5 个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 写 望天门山。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4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感受古诗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数 具 准 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了解诗人及写
2、作背景,揭示古诗题目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你最喜欢李白的哪首古诗呢?可以给大家背诵吗?(学生背诵)2.同学们背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有关李白,大家了解多少呢?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2)李白(701-762),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丁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 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
3、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与杜甫齐名,世 称“李杜”。蜀道难 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 李太白集。设计意图:由李白的诗引入介绍李白,自然地导入新课,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5.教师谈话导入:是啊,李白是我国唐代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他2 5岁时怀着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一 一 望天门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4、 望天门山。(板书题目:望天门山)学生齐读。6.学生自由交流”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 理 解“望”的意思。二 初 读 课 文,自学生字1.教师:刚才老师体会到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闯难关,你们有信心吗?(出示课件3)卜 .课件,古诗 望天门山的内容2 .大家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就赶快来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 .刚才你们优秀的表现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来读一读。(教师范读)现在你们是不是也想在大家面前读一读?如果你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在读中表达出来吧!(指名让学生读、教师点评)4.学习生字。(出示课件4)-断 楚 至 孤 帆 J(1)注意读准“楚、至”的翘
5、舌音,“断、帆”的前鼻音。(2)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换一换:“狐”把“3 ”换 成“子”就 是“孤”。减一减:“到-卜至”。力 口 一 力 口:“巾+凡=帆”O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全班齐读。6.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这幅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找找、画画。7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三小组合作,再学古诗1.小组合作,再读古诗。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在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古诗,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有感情。2.重点词语解释。(出示课件5)-课件5|中断:从中间裂开,断开。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
6、以叫楚江。碧水:指江水。东流:向东流。至此回:江水原向东流,在天门山处回转向北。回,回转。相对:互相对峙。一片:一张,一叶。日边:太阳落下的地方。3.学生根据词语解释自学古诗。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试着用一句话说一说古诗主要写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教师给出的重点词语解释,理解古诗的意思,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四 合 作 探 究,品读诗句1.学习前两句古诗。(出示课件6)p-W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指名让学生读前两句。(2)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楚地,所以叫楚江。楚江的终点在天门山。古代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7、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3)聚 焦 回”,指导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学生重点理解“回”的意思,想象江水汹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让学生描述这个情景。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可以体会到水势湍急、激荡回旋、山险水涌)(板书:山险水涌)(4)指名让学生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7)-O S E Z I浩荡的长江把 天 门 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5)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前两句诗?指名让学生读,学生点评优点或缺点。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停顿、重读的地方。学生练习,再指名让学生读。全
8、班齐读。2.学习后两句诗。(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样知道的?(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一一相对出)(出示课件8)-W 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学生观察,畅谈感受。(指导学生观察顺流而下的小船和站在船头的诗人)(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把诗人豪迈宽阔的胸怀展现得淋漓尽致)(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板书:帆来日出)(5)指名让学生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9)s-:-O S E E I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6
9、)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是多么豪迈的气势!让我们齐读后两句诗。3.再读悟情。(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景物。(青山、碧水、白帆、红日)(2)同学们,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山水相映的图画!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板书:山水相映)(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辽阔。同学们再读古诗,找出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4)同学们,古诗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
10、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板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一起朗诵整首诗。设计意图:结合对字、词的理解,教师通过朗读、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锻炼了学生理解和欣赏诗句的能力。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1.谈话引读: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从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向北回旋着流去。(男生齐读前两句)2.谈话接读: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孤独的小船从太阳落下的地方漂来。(女生齐读后两句)3.眼前壮丽的山河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一一(指名让学生读全诗)(板书:
11、报效祖国)4.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你怎能不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着一一(全班齐读全诗)六 学 习 生 字,指导书写1.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0)r-球件10断楚至孤帆2.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3.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4.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三个字进行范写指导。“楚”:上下结构,上 边 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下边部分要舒展。“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 边“子”的下横变为提。右 边 的“瓜”的横撇和竖撇要舒展,捺要写得直立。“帆”: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5.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6.
1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七 指 导 背 诵,默写古诗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出 示“水势浩荡经过天门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图片,让学生为图片配上合适的诗句。(出示课件11)有关水势浩荡经过天门山、碧水落日孤帆的图片3.诗句填空式默写,整首诗默写。教师注意指导古诗书写的格式。八 总 结 拓 展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请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抒发了这种感情呢?(望庐山瀑布)(出示课件12)古 诗 望庐山瀑布的内容这首古诗通过描绘庐山
13、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写过很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课 后 反 思1.由学生背诵最喜欢的古诗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然后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收获中,变单 纯 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2.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创
14、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悟。板 书 设 计 十日丁 I (山险水涌)如灰,口田上行 L ,望天山 ,卜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山水相映1第 二 课 时数 学 目 标1.认 识“亦、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会 写“饮、初”2个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 具 准 备课件。数 学 过 程一 欣 赏 美 景,揭示诗题1 .同学们去过西湖吗?(如果有去过的,请学生做简单介绍)西湖美景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
15、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1 4)相关图片2 .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西湖美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人间仙境)3.谈话揭题: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板书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古诗题目。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通过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 5)K 件苏轼(10373 0 1
16、),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 文 有 东坡七集等。词 集 有 东坡乐府。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1.学习古诗题目。(学生齐读)2.小组交流:通过读题目,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呢?3.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6)-课件16|(1)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2)地点:西湖的小舟上。(3)诗人在做的事:饮酒聊天,欣赏美景。4.谈话激趣:诗人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地方官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部编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教学 设计 第六 单元 17 古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