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本科ob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简).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本科ob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本科ob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简).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l知觉概述l知觉世界的差异l社会知觉l归因与归因理论7/12/20231第一节 知觉概述(一)知觉与认知的概念认知认知:认知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一种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亦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都是认知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亦即人脑把从各感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信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下经过加工,对该事物的整体作出直接解释的认识过程。知觉可定义为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教材P.477/12/20232(二)知
2、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 对物的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知觉 错觉 对他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 人际关系知觉 自我知觉 角色知觉7/12/20233(三)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教材P.48-54)(2)知觉的恒常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整体性7/12/20234(四)影响知觉过程的因素影响因素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情景性因素7/12/20235(1)外部刺激因素对知觉过程的影响l刺激物的强度l刺激物的新异性l运动l对比l目标与背景的关系l刺激对象的组合特点和组织原则7/12/20236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 似 性连 续 性闭 合 性7/12/20237(2)个体自身因素对知觉的影响l经验因
3、素l需要与动机因素l兴趣因素l态度与期望因素l个性因素7/12/20238 环境刺激环境刺激直接情境中的物体和人 知觉选择知觉选择外部因素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 大小 人格强度 学习对比 动机运动重复新奇熟悉 解释解释知觉误差知觉误差 归因归因知觉防御 内在和外在归因定型化 对成功和失败的晕轮效应 归因投射期望效应观察观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知觉组织知觉组织知觉群集连续性闭合接近性相似性 反应反应内隐的内隐的 外显的外显的态度 行为动机 感觉完整知觉过程的基本要素7/12/20239(五)知觉的作用l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l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
4、世界,这对人的行为十分重要。7/12/202310第二节 知觉(认知)世界的差异 (补充内容)(一)客观世界认知的个体差异 不同人对同一客观世界的认知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二)客观世界与认知世界的差异 人的知觉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这种反映与客观世界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不完全相同,所以它被称为人的“认知世界”。由于每个人的认知世界中都渗透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的认知世界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以他自己的看法所构成的世界。7/12/202311(三)认知世界差异的原因l客观原因 客观事物特征的强度、对比性、新颖性和活动性以及人们对客观刺激的错觉都会使
5、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产生差异。但更为重要的是知觉者个人的主观原因。l主观原因 需要 过去的学习经验 情绪7/12/202312第三节 社会知觉l社会知觉的概念l社会知觉的种类l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l社会知觉效应规律在管理中的表现 7/12/202313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觉。所谓“社会对象”应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个人、社会团体及组织。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教材P.55(一)社会知觉的概念7/12/202314(二)社会知觉的种类1.对他人的知觉 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其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知。亦即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 判断的过程
6、。2.人际知觉 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和对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3.角色知觉 指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职业、职务和承担的责任的认知以及对其相应行为表现的评价。角色知觉是人的社会知觉的核心内容。4.自我知觉 指以自己为知觉对象,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心理状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知觉。7/12/202315第四节 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社会 知觉效应规律)第一印象的惰性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逻辑误推自我投射社会刻板印象过宽、过严和居中趋势对比效应7/12/2023161.第一印象的惰性l(1)第一印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
7、成的印象,叫做 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它往往是以 后交往的根据。l(2)第一印象的信息来源 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方所获得的印象,也包括看到 或听到对方的其他方面的材料时所获得的印象。l 双方初次见面时获得的直接资料是外表与才华。l 双方见面时获得的间接资料是对方的背景资料介绍。7/12/202317(3)第一印象的特征l表面性l片面性l类化l归因 7/12/202318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在社会知觉中信息出现的顺序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最先出现的信息和最后出现的信息都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前者就是首因效应,后者就是近因效应。首
8、因效应使最先留下的印象深刻固定,近因效应使最近或最后留下的印象稳固深刻。首因效应的理论根在于,最先提供的信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因此,信息输入到头脑中比较顺利。近因效应的理论根据是,最后提供的信息不受倒摄抑制的干扰,所以鲜明、深刻,足以改变先前原有的印象。7/12/2023193.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或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的某些品质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从而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知觉倾向。晕轮效应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心理定势;二是中心特质的扩张化较重要的中心特质有热情冷酷7/12/2023204.逻辑误推 人们常会根据个人所显示的一种特质而推论其他特质,这种推论并不是某
9、一特有品质的逻辑结果,而是建立在个人对人格的假设的基础上的主观类推。7/12/2023215.自我投射效应l指个人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以己度人 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认为他人也是如此。7/12/2023226.社会刻板印象l刻板印象的概念 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常根据某人所在团体的知觉为基础对其进行判断。l刻板印象的作用 刻板印象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但在很多情况下刻板印象是一种社会偏见。7/12/202323影响刻板印象形成的因素l不同群体内的人所共有的特点。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地位
10、、文化水准等方面大致相同的人,具有很多共同点,因此,象职业、地区、性别、年龄等都可能成为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l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l社会权威的观念。7/12/2023247、过宽、过严和居中趋势l过宽指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具有的一种宽大倾向,往往从积极的方面对他人进行评价。l过严则是指对他人进行评价时评价标准过于严格,导致对他人的评价普遍偏低。l居中趋势则是指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评价标准都集中在中间水平上,既没有很高的评价,也没有很低的评价。7/12/2023258、对比效应l教材P.637/12/202326(四)社会知觉效应规律在管理中 的表现1.聘用面试面试考官一致性低。面试开始时暴露出的消
11、极信息会比较晚时候暴露出来的同样信息影响大。“优秀侯选人”可能更多因为他没有令人不满的特点,而不是因为他具有令人赞赏的特点。应聘面试者在面试中普遍使用印象整饰技术(印象管理)。7/12/2023272.员工绩效评估在绩效评估中管理人员对下属的评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作情况是否与预期相一致。亦即现代“皮革马利翁效应”。员工在工作中的绩效表现也有“自我实现的预期”效应。由于平时没有做好员工的关键行为记录,仅凭主管人员的印象进行评价,较多受到员工近期表现的影响(近因效应)。个体在组织中的未来常常不取决于工作绩效本身,努力水平或态度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对努力和态度的评价常常是一种主观判断,很容易受到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本科ob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简 本科 ob 第二 知觉 归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