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pdf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pdf(1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能力目标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教学重点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与方法: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
2、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2.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共同评议。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
3、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教学后记: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能力目标能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教学重点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难点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媒体习作指导1
4、.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感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一一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
5、收割庄稼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7.誉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教学后记: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熟读背诵古诗 小儿垂钓。能力目标能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教学重点读“认”,
6、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教学难点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与方法:我的发现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4.齐读巩固。读读认认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
7、流利。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读读背背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 小儿垂钓。教师范读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 生 合 作,表演古诗短剧。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
8、。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教学后记: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过程与方法: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教学内容5、灰雀教学目标认 识“桦、胸”等 5 个生字。会 写“郊、散”等 1 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 1 4 个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情感目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教学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媒体投影1 .出示列宁照
9、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 空“雀”字笔顺,提示 雀 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 d m)步”、“胸(x i 6 ng)脯(p i i)”、“白 桦(h u d)树”。注 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
10、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 第 1 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 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
11、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教学后记: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5、灰雀教学目标认 识“桦、胸”等 5 个生字。会 写“郊、散”等 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 14个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情感目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媒体投影教 学 过
12、程 与 方 法: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 1 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 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
13、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 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 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
14、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T 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 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 结板书,总结课文。教学后记: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6、小摄影师教学目标认 识“摄、媚”等 8个生字。会 写“突、按”等 1 4 个生字。能正
15、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 1 2 个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情感目标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教学难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媒体卡片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揭题导入1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2 .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 h。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
16、师”是干什么的人。3 .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二、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 .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 u)躬(g o n g)”、“胶(ji a o)卷 ,轻 声 字 停 当(d a n g)、打 量(l i a n g)”、注意:摆 弄(n o n g)声母是n o3 .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 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 白然段。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
17、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合作识字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一胶)、形声字构字(辆一形旁“车”一 声 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学后记: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6、小摄影师教学目标认 识“摄、媚”等 8 个生字。会 写“突、按”等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 12个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情感目标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
18、读懂文中的语句教学难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媒体投影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一1 1 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儿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
19、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1 0 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20、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 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教学后记: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目标认 识“考、秦”等 5个生字。会 写“著、藏”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 2 0个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情感目标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
21、问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教学媒体卡片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 .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 t i n)石、大 坑(k e n g)卧进、突 兀(w u)旅行、考察、秦(q i n
22、)岭、流 域(y t i)、遗(y i)迹、研究、震(z h e n)惊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
23、),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c.完整地齐读课文。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 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 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1”。“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教学后记: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复习生字新词教学内容7、奇怪的大石
24、头教学目标认 识“考、秦”等 5 个生字。会 写“著、藏”等 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 20个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情感目标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教学媒体投影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二、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i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
25、2 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三、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 演。同桌读、演后挑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表格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