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pdf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pdf(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五 生命活加的调节第1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网络构建 诊断学情考纲考频考情分析1.趋势分析:(1)兴奋的产生与传递的考查经常与反射弧各局部的作用及异常分析相联系,以实验分析与探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 1)(2 0 1 4 7 7 1 1)究的形式出现。(2)常通过实例分析考查动物激素的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I)(2 0 1 4 T 6,2 0 1 4 T 7 II)功能及其相关实验设计与评价。2.备考指南:(1)构建兴奋的产生与3.人脑的高级功能(I X2 0 1 4-T 7 II,2 0 1 3 T 7 II)传导、传递过程模型,直观理解考点。4.脊椎动物激素
2、的调节(II)(2 0 1 3-T 7 I )(2)图解法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3)列表比拟法理解各种动物激素的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H)化学本质、生理作用。(4)构建模型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5)结合实验或实例分析激素的功能。基础建网诊断疏漏 答案 反 射 弧 因 局 部 电 流 团 双 向 传 导1 3突触囱 单 向 传 递 控 制 影 响固I反 响 调 节 甲 状 腺 激 素 分 泌 的 分 级 调 节 园 通 过 体 液 运输 回 作 用 于 靶 器 官、靶细胞 链接思考i .哪种部位的局部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提示:下丘脑。2.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
3、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是电荷(离子)和神经递质,后者是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真题自测判一判(1)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2014江苏,9A)()(2)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大脑皮层 2014重庆,7 I改编()(3)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2012全国新课标,4 C)()(4)突触后膜的外表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2012浙江,4 C)()(5)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 D)()(6)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
4、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2012上海,24c改编)()(7)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 D)()(8)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2012重庆,5 A)()提示:(1)X。体液对激素的运输没有方向性。(2)V o此患者整个传入神经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应该是神经中枢(热觉形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3)XO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并不是神经中枢。(4)X o突触后膜的外表积相对大。(5)XO“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不能引起足够的刺激。(6)XO增大Ca2+通透性,更有利于神经递质释放,
5、将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7)XO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8)X o动物被阉割后,其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响调节,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命题点1以图示图解为载体,考查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请答复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1)图中A 为 反 射 弧 中 的(结 构)。(2)如果在Y 处膜外安放如下图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 点一个强刺激,X 点 处 神 经 纤 维 膜 内 电 位 发 生 的 变 化 是,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3)乙图中代表未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是(填标号),形成此电荷分布的原因与 离子的跨
6、膜运输有关。乙图中能产生 局 局 部 电 流 的 是(填 标 号)。(4)若丙图中释放的可以促进C 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填“兴奋”或 抑制)。(5)若在丙图所示的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甲图中B,发现电流计不偏转,但发现丙图当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量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用图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解析(1)根据反射弧上突触的结构,可知A 为效应器。(2)给予X 点一个强刺激,则X 点处膜内电位由原来的负电位变为正电位。X 点位于传出神经上,Y 位于传入神经上,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向传出神经传递,因此,刺激X 点产生的兴奋不能传至Y 处,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答案
7、效 应 器(2)由 负 变 正0(3)钾(4)抑 制(5)(7)思维拓展(1)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由什么组成?提示: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2)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野兔遭到狼的追捕,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怎样的?信号在神经纤维和突触处的传导方式分别是什么?提示:单向的。电信号、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3)突触小泡主要由什么细胞器形成?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穿过了几层生物膜?需要载体吗?消耗能量吗?突触后膜接收信号的基础是什么?递质还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吗?提示:高尔基体。0层。不需载体。消耗能量。具有受体(或糖蛋白)。可以作用于
8、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4)上题(5)中丙图突触后膜电位怎样变化?提示:外正内负进一步加大。(5)请举出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的几种物质。提示:神经递质、激素等。(6)探讨电流表的偏转问题。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刺激a点,点先兴奋,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次方向 的偏转。刺 激c点(bc=cd),b点 和d点,电流表指针 O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I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一 点 先 兴 奋,一 点 后 兴 奋,电流表指针发生方向 的偏转。I I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 点,此点不兴奋,d点,电流表指针 0提Z F :b d两 相反 同时兴
9、奋 不发生偏转 小 于a d两 次 相 反a可兴奋只发生一次偏转(7)若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某人手指受伤被细菌感染,则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 o未被去除的病原体经过一 系 列 过 程,其 抗 原 会 刺 激B细 胞 增 殖 分 化 为提示: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形态粗大)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形态狭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根据
10、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一。一,兴奋传递方向:从左向右。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分析(1)图示:(2)解读a b 段:静息电位。Na+不能内流(离子通道关闭)、K+却能外流(离子通道翻开。此过程中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耗能,为协助扩散),呈外正内负。b c 段:动作电位产生过程。Na+能内流(离子通道翻开。此过程中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耗能,为协助扩散),K+却不能外流(离子通道关闭)。c:0 电位。Na.内流、K.不外流。c d 段:动作电位。Na+内流、K+不外流,呈外负内正。d e 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K+外
11、流。e f 段:静息电位。3.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处,观 察 A 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响,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只有刺激处,测量处电位发生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4.兴奋传导、传递的几个误区(1)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响就是反射。事实上,反射是完整反射弧进行的活动,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进行人为刺激时,尽管能够引起效应器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如传入神经损伤时,刺激
12、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反响,但不能称为反射。(2)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事实上,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3)误认为反射活动所需时间长短与刺激时间长短有关。事实上,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4)误认为条件反射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事实上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猜 测1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图 中AB=BC=1/2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
13、项是()A.刺 激 C 处时,B点与D 点会同时产生电位变化B.刺 激 D 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若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 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刺 激 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D.的内容物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的过程表达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解析:选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速度,因此刺激C 处时,B点先于D 点产生电位变化;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刺 激 D 点兴奋不能传递到肌肉和F内;的内容物为神经递质,可以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不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的过程中主要表达细胞膜的结构特性;由于A B =BC,刺激
14、B点时A、C 两点同时兴奋,若将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 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技巧点拨(1)解答指针偏转问题时,不管兴奋是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引起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根本原因都是两电极接触处电位变化的次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膜电位变化次序是同步的,即哪一电极接触处先发生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先偏转到哪一侧;如果两电极接触处同时发生电位变化,则指针不偏转;如果只有一电极接触处发生电位变化,则指针只偏向一侧。(2)神经递质作用类型剖析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反响也不同,有的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有的是抑制,但不管是哪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一次后就被相
15、应的酶分解,以提高调节作用的准确性。并且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化学物质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阻断或加强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例如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的物质或与神经递质争夺受体的物质,都不能引起兴奋的产生,而阻止神经递质分解的物质则会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命题点2以实验为基础,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典例引领内分泌系统是保证机体功能正常、身体细胞处于稳态的重要系统,下丘脑一垂体组成了一个神经内分泌系统。如图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局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据图答复:(1)A代表的激素名称是,B代表的激素名称是;人在幼年时期因缺乏激素B而易患的
16、病症是;若成人长期处于缺碘环境中,则激素减少,激素 分泌增加,机体出现的病症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等,通过口服激素B(能 或 不能)缓解病症。(2)当血液中激素B含量超过一定浓度后,将抑制激素A、C的分泌,这种调节过程被称为(3)D代表的激素是刺激是_ _ _ _ _ _,影响其分泌量的,其功能是调节(4)为了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响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第一步:取9只兔子,分别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第二步:第三步:将上述实验兔子随机平均分为A、B、
17、C三组。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五步:2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答复以下问题:改正实验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之处:I._II._O补齐实验步骤中的第二步: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预期实验结果:第四步注射以后,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从高到低的组别依次是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D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在幼年时
18、期缺乏时会导致呆小症;成年人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缺乏,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负反响抑制减弱,所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都会增加,成人长期缺碘会导致大脖子病,出现甲状腺增生、畏寒、身体浮肿、精神萎靡等病症,口服甲状腺激素(不会被消化酶水解)可以缓解病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维持血糖平衡,其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实验步骤第一步的不妥之处是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应该相同,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应适宜且等量。根据第三、四步可推知第二步应是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本实验数据记录表的绘制要有表格名 称 即“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变
19、化记录表”,行(组别)和列(前后测量值)的名称等。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呆 小 症B A、C甲状腺增生、畏寒、身体浮肿、精神萎靡 能(2)反 响 调 节(3)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血 糖 浓 度 变 化(高 的 血 糖 水 平 或 低 的 血 糖 水 平)血糖平衡(4)I .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应相同(或生理状况、性别相同)H.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适宜且等量2天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所示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变化记录表组另IJABC1 2 3平均值1 2 3平均值1 2 3平均值前测后测A组、C 组、B组思维拓展(1)上题中C 激
20、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控制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的基因只能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2)上题中B激素分泌减少时,会促进A、C 两种激素的分泌,对吗?提示:不对。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负反响的抑制作用减弱。(3)食物缺碘时,成年人会患大脖子病,其原因是什么?提示: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会分泌增多,从而会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4)写出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反射弧。提 示:血糖浓度升高*感受血糖浓度变化感受器传入神经 一 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一传出神经一 效应器胰岛B细胞。(5)上述实验的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提示:实
21、验目的是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响调节机制,自变量是是否注射激素及激素的种类,因变量是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情况,可通过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变化确定。实验的无关变量是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注射物质的量。归纳提升1.激素调节的过程与特点2.动物激素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当体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的信号经过分析和综合以后发出神经冲动,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2)分级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性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负)反响调节: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而引起特异的生理效应的同时一,血液内
22、该激素的含量又反响控制着这种激素的分泌。(4)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到达增强效应的结果。如促进生长发育一一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一一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一一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3.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设计(1)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如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2)垂体和生长激素,胰岛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组另I J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幼小动物切除甲状腺幼小
23、动物生组切除甲状腺+注射甲状腺激素长发育情况对照幼小不做任何处理组动物只切开皮肤,不切除甲状腺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注射法。如探究胰岛素对动物血糖调节的影响: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饥饿处理的小鼠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小鼠生活状况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f出现低血糖病症f补充糖类对照组不注射胰岛素,定期补充糖类命题猜想猜 测2如图为动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以下相关分析中,错误的选项是()A.激 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是雌性激素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而发挥作用C.长期注射激素Y可导致性腺衰退D.该生理过程表达了负反响调节解析:选B。由图可知,
24、此图是雌性动物的排卵过程,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其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对排卵过程进行调节,A正确;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B错误;激 素Y作用于垂体、下丘脑,长期注射会使激素X的分泌减少,从而使性腺合成激素的水平下降,则合成激素Y的能力逐渐降低,导致性腺衰退,C正确;激素Y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该过程表达了负反响调节,D正确。解题模板 有关动物激素的试题以示意图的形式居多。对于示意图类试题解答模板是:第一步,阅读试题,认清结构;第二步,联系教材知识,及时回忆考查激素的名称及作用;第三步,结合问题或选项进行答复或判断。猜 测3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
25、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健康人病人病人病人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以下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甲乙丙注射TRH前10mU/L10mU/L10mU/L1040mU/L注射TRH后10 40mU/L1040mU/L40mU/LA.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B.注 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反响调节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2023 年高 生物 二轮 复习 讲义 生命 活动 调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