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第二节.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二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教案第二节.pdf(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教案学期备课:学期知识;本学期共需学习十三一一十九章第十三章 内能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 电压和电阻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重点:了解电路有关知识,并学习会电路的分析,电阻、电功率的测量期末复习一周难点: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时间安排:十三章3课时十四章3课时十五章6课时十六章4课时十七章5课时十八掌4课时十九章3课时单元备课本单元共三节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 二 节 内 能第三节比热容难 点:物质的微观理论及热量计算重点:物质的组成 内能的概念及改变方法课时安排:讲课四课时复习一课时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总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十三章第一节
2、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3 嬴暹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
3、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四、教学准备: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课本P 2 第一段思考并回答:1:所有的物体都是由_ _ _ _ _ _ _ _ _ 组成的。2:构成物体的物质能无限制分裂吗?分到最后会是什么?3、常见的物质由-粒子-、-构成,要观察它们可以用-光学仪器。总结: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表面
4、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但是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分子体积很小。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用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这确实是个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想一想,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我们很快就可以闻到香味。为什么人能够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是不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二、新课学习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2)思考:1:什么是扩散现象
5、?2:扩散现象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发生?3、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一).扩散现象播放视频:扩散现象(看书回答)o初中蛆电视教材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ER4,NO2;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试着举出几个例子。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从这些可以看出我们周围的很多物质都有扩散现象。继续播放视频:扩散现象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
6、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 m深。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备课内容继续播放视频:扩散现象执教人随笔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想想议议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
7、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师生共同总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二).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则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请看演
8、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可能有引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则,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 .扩散现象。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4)-六:板书设计备课内容
9、执教人随笔七:当堂演练:1、从大到小物质世界的排列顺序:宇宙、银河系、-、地球、物质、质子、中子、电子。2、-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举出常见的扩散现象的实例:3、下列几种自然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黄 沙 滚 滚B、白 雪 飘 飘C、阳光下灰尘飞舞D、花香四溢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总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一、教学目标: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1、复习巩固分子动理论知识。2、讨论学习物质组成的微观结构。二、教学的难点:用分子动理论知识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三 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1、扩散现象说明了-举例说明。2、分子动理论知识包括几点内容?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怎
10、样分析?二、新课看课文P 5,分组来讨论物体为什么会有各种状态,它们的形状又是怎样转变的。三、小结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有一定的体积和性形状;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分子运动较快。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具有流动性,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物体状态的改变就是由于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的快慢的变化,引起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导致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四、板书设计五、当堂演练P6动手动脑练习题总第三课时 第 三 课 时 第 十 三 章 第 二 节 内 能一、教学目标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
11、,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内能、热量藏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城餐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四、
12、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 矿泉水瓶带导管的塞子 酒精灯 铁丝等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六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则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则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二)讲授新课(三)自主探究:看 P78课文回答:1、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叫物体的内能,它的单位是-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是什么?一、内能(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13、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质量是1 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1 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质量是IkglOOC的水与质量是IkglOOC的水蒸气,比较内能。(2)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具有机械能。例如在空中飞行的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备课内容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提问学生:一辆汽车的车厢内有一气瓶氧气,当 汽 车 以60km/h行驶起来后,气瓶内氧气的内能是否增加?通过此问题,让学生认
14、识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总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动的动能。另一方面,物体机械能增加,内能不一定增加。二、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1、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物体的内能改变了.请同学举出那些生活例子利用的是热传递来改变内能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
15、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通过前面的探究,对物体内能的改变,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要使学生了解热量的概念,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内能改变的多少不能用功来量度,而要用热量来量度,并介绍热量的国际单位也是焦耳。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生活体会一一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演示】空气引燃压缩仪.用力猛压活塞,会看到硝棉花燃烧起来。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
16、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在瓶内出现白雾。解释: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四)、当堂练习1.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
17、,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一定量0C的水结成0C的冰,内能一定减少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3.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到燃执教人随笔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点的过程是()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 C.缓慢向里推活塞D.缓慢向外技活塞4.指出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a冷天用热水取热,人体感到热和.b比中,从竿的顶端滑到底端时手感到发热c密封的空气被压缩时温度变高
18、d火炉上烤饼子,饼子变热e用挫刀挫铁块,铁块变热f把火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变凉下来七、板书设计一.内能1.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 .做 功2.热传递:三.热量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2.单位:焦耳符号:J 3.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总第四课时 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第一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一、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掌握比热单位读、写,查表能力。2、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研究方法;尝试运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
19、作意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将科学知识运用日常生活实践。二 重点与难点1、理解比热容含义,会查比热表,熟练掌握比热容单位读、写能力。2、运用比热解释一些简单现象,了解水的比热大的一些应用。三 教 学 过 程引入: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是形容怎样的一种场景呢?江南水乡会有这种情况么?自学思考:1、同 种 物 体 温 度 升 高 时 吸 收 热 量 的 多 少 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有关?2、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了什么?3、相 同 质 量 的 不 同 种 物 质 温 度 升 高 时 吸 热 的 多 少 一 样
20、吗?与、有关?学习新课(一)、建立比热容概念给物体加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吸热多少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物理知识请大胆猜想。与物体质量有关(m)、与物体温度有关(t)、与温度变化多少和t 2-t l有关、与物体的密度有关(P)与物体受热面积有关(s)如何验证物体吸热多少与所猜物理量有关,并且知道什么关系呢?引导 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怎么验证物体吸热多少与材料有关与质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质量大,吸热多;(半壶水、一壶水)与温度变化有关,质量相同的水,从同一温度加热,升高的度数多,则时间长,说明吸热多。与温度高低无关。使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同,以便采用“控制变量法
21、”研究问题。建议实验时采用二种物质:水、沙子。用酒精灯加热,并指导几名同学完成演示实验。完成测质量,观察温度计示数,实验结果:当升高相同温度时,水用时间最多,吸热多,沙子吸热少。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不同物质吸收热量一般也是不同的,物理学 里 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请同学们阅读1 2页,复述和记忆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读法;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值。了解发热规律与吸热规律相同。通过观察比热表,同学们能发现哪些规律?水的比热容最大;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固态金属,密度越大,比热容越小等等。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二)、联系实际,利用比热解释问题提出问
22、题:冬天用热水袋的好处?发动机装有循环水的好处?沿海地区温差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差变化大的原因?结果:水比热大,升温吸热多,降温放热多;水廉价。从比热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四、课堂练习: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三、比热容的概念:四、比热容的单位:五、水的比热容:含义:总第五课时 第 二 课 时 热 量 的 计 算一、学习目标:知道热量计算公式,能用计算公式进行
23、基本计算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二、重点:公式的推理三、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四、过程:1.推导公式。根据比热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例 1.2 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解:根据水的比热是4.2X103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温度 升 高 吸 收 4.2X103焦耳的热量。则2 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X103焦/(千克)X 2千克。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 100-20=80时,吸的热量是4.2X103焦(千克 )X 2 千克X80=6.72X105焦耳。思考得出:计算热量的公式是Q 吸
24、!。-!。)其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用焦/(千克 )作单位;m 表示质量,用千克作单位;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摄氏度作单位;Q 吸表示吸收的热量。如果物体的温度下降,放出的热量Q 放=cm(T0-T),TO-T 表示下降的温度。例 2.质量是10千克的冰,温度由-20C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热量?根据公式Q 吸 工!。-!。)得解:Q=2.1X103 焦/(千克 )X10 千克义 0-(-20)=4.2X105焦耳。A X 结: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 二 5 1。)Q 放=加(10-T)3、当堂演练:基础训练课时二练习五、板书设计: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FT0)Q T)总第六课时 复习
25、第十三章内能学习目标: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1、理解分子动理论知识,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相关物理现象。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及本质。3、理解比热容,会用热量公式解题。过程:一、知识梳理1、扩散想象及能过说明的问题;2、分子动理论知识;3、什么是内能?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4、改变内能的方法;5、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6、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计算。二、基本练习(基础训练)第十四章单元备课一、本章内容:第一节 热机备课内容执教人随笔第二节热机效率第三节能量守恒定律二、课标要求: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通过实例使学生谁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物理教案 第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