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南(DB4403-T 201-202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南(DB4403-T 201-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南(DB4403-T 201-2021).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1.020.10CCSC 50DB4403DB4403/T 2012021深圳市地方标准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南Guidelines of residents health level evaluation2021-12-01 发布2022-01-01 实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403/T 2012021I目次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15指标设计原则.26指标体系构成和内容.27指标的内涵和评价方法.27.1指标内涵.27.2指标评价方法.28测评流程.68.1健康市民测评流程.68.2健康达人测评流程.129测评结果的管理
2、和应用.13附录 A(规范性)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内涵.15A.1一级指标内涵.15A.2二级指标内涵.15附录 B(规范性)生理健康指标评价用表.18附录 C(规范性)心理健康指标评价用表.20附录 D(规范性)社会适应指标评价用表.24附录 E(规范性)行为健康指标评价用表.26附录 F(规范性)健康体适能指标评价用表.30附录 G(规范性)跪卧撑方法.33参考文献.34图 G.1跪卧撑体位图.33表 1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内容.1表 2生理健康指标评分表.7表 3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和睡眠情况指标评分表.8表 4行为健康指标评分表.9表 5健康市民等级评定表.11
3、表 6握力、上肢伸肌耐力、柔韧性和平衡性指标评分表.12DB4403/T 2012021II表 B.1疾病史自评量表.18表 B.2家族史自评量表.18表 B.3空腹血糖、胆固醇、体重指数、腰围指标评价表.19表 C.1抑郁情绪自评量表(PHQ-9).20表 C.2焦虑情绪量表(GAD-7).21表 C.3睡眠情况自评量表(ISI).22表 C.4抑郁情况、焦虑情况、睡眠情况指标评价表.23表 D.1社会适应自评量表.24表 D.2社会适应指标(社会适应程度指标)评价表.25表 E.1身体活动水平自评量表.26表 E.2身体活动水平评价表.26表 E.3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27表 E.4尼古丁
4、依赖程度评价表.27表 E.5膳食状况评价量表.28表 E.6膳食状况评价表.29表 F.1最大摄氧量指标评价表.30表 F.2握力指标评价表.31表 F.3上肢伸肌耐力指标评价表.31表 F.4柔韧性指标评价表.32表 F.5平衡能力指标评价表.32DB4403/T 2012021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健康促进协会、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福田区卫生健康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红艳、罗乐宣、李创、武南、冯梦、陈澄、曾碧静、马起山
5、、向炜、周海滨、陈瑶。DB4403/T 2012021IV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并将其作为实现健康中国“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战略主题的基本路径之一。落实个人健康责任需要对个体健康水平进行科学测评。本文件通过规范居民健康水平的测评指标、测评方法和评分标准,建立居民健康水平测评规范,为科学引导居民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持续提升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水平,完善居民预防、诊疗、康复、评价等健康管理制度闭环管理提供技术支撑。DB4403/T 20120211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居民健康水平测评的基本要求、指标设计原则、指标体系
6、构成和内容、指标的内涵和评价方法、测评流程和测评结果的管理与应用。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辖区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测评者”)开展的18岁至59岁成年居民健康水平测评工作。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健康health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4基本要求4.1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按照不同的测评指标,可分为两类:健康市民,是指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行为健康以及心肺耐力情况五个方面,综合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基础状态;参评指标包括表 1 中除握力、上肢伸肌耐力、柔韧性和平衡性以外的其他指标
7、;健康达人,是指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行为健康以及健康体适能五个方面,综合反映居民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态;参评指标包括表 1 中所有指标。表 1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内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生理健康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体重指数腰围心理健康抑郁情况DB4403/T 20120212表 1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内容(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焦虑情况睡眠情况社会适应社会适应程度行为健康身体活动水平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膳食状况健康体适能最大摄氧量握力*上肢伸肌耐力*柔韧性*平衡性*注:“*”表示该指标为“健康达人”测评专有指标。4.2居民参与健康市民类居民健康水平测评获得“优
8、秀”等级的,才可参加健康达人类居民健康水平测评。5指标设计原则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指标尽可能全面的反映健康水平相关因素;客观性:指标应能真实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导向性:指标符合“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对居民健康的要求;可测量:指标应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对应要素的数量;可获取:指标应能通过居民自评和常规体检实现。6指标体系构成和内容6.1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标体系由 2 个层级构成。6.2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包括 5 项一级指标和 20 项二级指标,具体内容见表 1。7指标的内涵和评价方法7.1指标内涵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内涵分别见附录A中A.1和A.2。7.
9、2指标评价方法7.2.1生理健康指标7.2.1.1个人疾病史DB4403/T 20120213测评者根据居民疾病史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B中表B.1)的内容,评价其是否患有或曾经患有慢性病或某些反复发作的疾病。7.2.1.2家族疾病史测评者根据居民家族史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B中表B.2)的内容,评价其父母亲、兄弟姐妹及子女是否患有遗传性或遗传性倾向的疾病。7.2.1.3血压测评者根据居民最近一次(7天内)的血压检测值,按附录B中表B.3的要求评价其血压为高血压、正常高值或正常血压。7.2.1.4空腹血糖测评者根据居民最近一次(6个月内)的空腹血糖检测值,按附录B中表B.3的要求评价其血糖为糖尿病
10、、糖前期或正常血糖。7.2.1.5胆固醇测评者根据居民最近一次(6个月内)的胆固醇检测值,按附录B中表B.3的要求评价其血脂为升高、边缘升高或正常。7.2.1.6体重指数7.2.1.6.1测评者根据居民身高和体重,按照公式(1)计算体重指数。(1)式中:BMI体重指数;M体重,单位为千克(kg);L身高,单位为米(m)。7.2.1.6.2测评者根据附录 B 中表 B.3 的要求评价居民体重指数为过低、正常、超重或肥胖。7.2.1.7腰围测评者使用软尺测量经肚脐点的腰部水平围长,按附录B中表B.3的要求评价其腰围为正常、中心型肥胖前期或中心型肥胖。7.2.2心理健康指标7.2.2.1抑郁情况7.
11、2.2.1.1居民根据最近 2 周自身情况逐条对照抑郁情绪自评量表(PHQ-9)(具体见附录 C 中表 C.1),评价自身情绪情况与条目的吻合程度,并从 03 分中给出合适的分值,分值应为整数。7.2.2.1.2测评者将 9 项评价项目所得分值进行加权,并根据附录 C 中表 C.4 的要求评价居民抑郁情况为没有抑郁症,可能有轻微抑郁症,可能有中度抑郁症,可能有中、重度抑郁症或可能有重度抑郁症。7.2.2.2焦虑情况7.2.2.2.1居民根据最近 2 周自身情况逐条对照焦虑情绪自评量表(GAD-7)(具体见附录 C 中表 C.2),评价自身焦虑情况与条目的吻合程度,并从 03 分中给出合适的分值
12、,分值应为整数。DB4403/T 201202147.2.2.2.2测评者将 7 项评价项目所得分值进行加权,并根据附录 C 中表 C.4 的要求评价居民焦虑情况为无具临床意义的焦虑、可能有轻度焦虑、可能有中度焦虑或可能有重度焦虑。7.2.2.3睡眠情况7.2.2.3.1居民根据最近 2 周自身情况逐条对照睡眠情况自评量表(ISI)(具体见附录 C 中表 C.3),测评自身睡眠情况与条目的吻合程度,并从 04 分中给出合适的分值,分值应为整数。7.2.2.3.2测评者将 7 项评价项目所得分值进行加权,并根据附录 C 中表 C.4 的要求评价居民睡眠情况为没有临床上显著的失眠症、可能有轻微失眠
13、症、可能有中度临床失眠症或可能有重度失眠症。7.2.3社会适应(社会适应程度)7.2.3.1居民根据最近两 2 周自身情况逐条对照社会适应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 D 中表 D.1),测评自身社会适应程度与条目的吻合程度,并从-2、0、2 分中给出合适的分值,分值应为整数。7.2.3.2测评者将 20 项评估项目所得分值进行加权,并根据附录 D 中表 D.2 评价居民社会适应程度为良好、一般、稍差或差。7.2.4行为健康7.2.4.1身体活动水平7.2.4.1.1居民根据每日规律活动的频率、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逐条对照身体活动水平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 E 中表 E.1),测评自身身体活动情况与条目的
14、吻合程度,并从 15 分中给出合适的分值,分值应为整数。7.2.4.1.2居民根据公式(2)算出身体活动水平指标的分值,并按附录 E 中表 E.2 评价居民身体活动水平为优秀、良好、一般、稍差或差。(2)式中:PAL身体活动水平;F规律活动的频率,单位为次;t每次活动的时间,单位为分钟;In每次活动的运动强度。7.2.4.2吸烟状况7.2.4.2.1居民根据自身吸烟情况评价其吸烟状况属于以下何种:a)从不吸烟;b)已戒烟 15 年以上;c)已戒烟 1115 年;d)已戒烟 610 年;e)已戒烟 45 年;f)已戒烟 13 年;g)已戒烟 3 个月以上但不到 1 年;h)已戒烟但不到 3 个月
15、;i)吸烟,尼古丁极低度依赖;j)吸烟,且尼古丁低度依赖;k)吸烟,且尼古丁中度依赖;DB4403/T 20120215l)吸烟,且尼古丁高度或极高度依赖。7.2.4.2.2居民吸烟的,应完成以下工作后,判断选择 7.2.4.2.1 中的 i)、j)、k)、l):a)根据自身吸烟情况逐条对照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见附录 E 中表 E.3),测评自身吸烟情况与条目的吻合程度;b)将 6 项条目对应的得分进行加权;c)根据附录 E 中表 E.4 评价其尼古丁依赖程度为“尼古丁极低度依赖”、“尼古丁低度依赖”、“尼古丁中度依赖”或“尼古丁高度或极高度依赖”。7.2.4.3饮酒状况居民根据自身饮酒情况评
16、价其饮酒状况属于以下何种:a)不饮酒;b)每月 13 次少量饮酒,且不超出最大饮酒量1);c)每周 12 次少量饮酒,且不超出最大饮酒量;d)每周 35 次少量饮酒,且不超出最大饮酒量;e)每周 67 次少量饮酒,且不超出最大饮酒量;f)每月 13 次过量饮酒2);g)每周 12 次过量饮酒;h)每周 35 次过量饮酒;i)每周 67 次过量饮酒;j)有害饮酒3)(过去 30 天内有过一次及以上超过有害饮酒量)。7.2.4.4膳食状况7.2.4.4.1居民根据自身摄入的食物种类、深色蔬菜、全谷物、大豆类、鱼虾类和口味咸淡情况逐条对照膳食状况评价量表(具体见附录 E 中表 E.5),测评自身饮食
17、习惯与条目的吻合程度,并从 0100分中给出合适的分值,分值应为整数。7.2.4.4.2居民根据公式(3)算出膳食状况指标的分值,并按附录 E 中表 E.6 评价膳食状况指标为优秀、良好、一般、稍差或差。(3)式中:DS膳食状况;NF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情况;GV每月摄入深色蔬菜情况;WG每月摄入全谷物情况;SOY每月摄入大豆类食物情况;SF每月摄入鱼虾类食物情况;SA口味咸淡情况。7.2.5健康体适能指标1)男性为25克/天,女性为15克/天。2)饮酒量达到最大饮酒量,未达到有害饮酒量。3)男性为61克/天,女性为41克/天。DB4403/T 201202167.2.5.1最大摄氧量7.2.5
18、.1.1测评者引导居民用最短的时间走完 1.6 公里,步行结束时测试即刻心率。7.2.5.1.2测评者用公式(4)计算居民的最大摄氧量。(4)式中:VO2max最大摄氧量;M体重,单位为千克(kg);A年龄,单位为岁;S性别,居民性别为女性的,S=0;居民为男性的,S=1;t时间,单位为分钟(min);h即刻心率,单位为次/分钟。7.2.5.1.3测评者根据附录 F 中表 F.1 评价居民最大摄氧量指标为差、稍差、中等、良好或优秀。7.2.5.2握力7.2.5.2.1测评者引导居民使用握力器,并记录握力器读数。读数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7.2.5.2.2测评者根据附录 F 中表 F.2 评价居
19、民握力指标为差、稍差、中等、良好或优秀。7.2.5.3上肢伸肌耐力7.2.5.3.1测评者引导居民按照附录 G 的方法进行跪卧撑,记录次数。7.2.5.3.2测评者根据附录 F 中表 F.3 评价居民上肢伸肌耐力指标为差、稍差、中等、良好或优秀。7.2.5.4柔韧性7.2.5.4.1测评者引导居民进行坐位体前屈,并记录其指尖所能触到的最远位置。7.2.5.4.2指尖所能触到的最远位置包括以下 5 种:膝盖下方;脚踝;脚尖;脚尖碰到中指根;脚尖碰到掌根。7.2.5.4.3测评者根据附录 F 中表 F.4 评价居民柔韧性指标为差、稍差、中等、良好或优秀。7.2.5.5平衡性7.2.5.5.1测评者
20、引导居民将双眼自然闭上,双手叉腰,单脚站立。从居民单脚站立开始计时,计算居民姿势保持的时长。时长应为整数,单位为秒。7.2.5.5.2测评者根据附录 F 中表 F.5 评价居民平衡性指标为差、稍差、中等、良好或优秀。8测评流程8.1健康市民测评流程8.1.1居民健康数据获取测评者应先获得知情同意后完成以下事项,获得居民健康数据:DB4403/T 20120217a)生理健康指标健康数据,引导居民完成以下事项,或者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直接获取相关数据:1)填写疾病史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 B 中表 B.1)和家族史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 B 中表B.2);2)提供最近一次的血压检测值(7 天内)、空
21、腹血糖检测值(6 个月内)和胆固醇检测值(6个月内);3)按 7.2.1.6.1 的要求提供体重指数;4)按 7.2.1.7 的要求提供腰围数据。b)心理健康指标健康数据:引导居民分别按 7.2.2.1.1、7.2.2.2.1 和 7.2.2.3.1 的要求填写抑郁情绪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 C 中表 C.1)、焦虑情绪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 C 中表 C.2)和睡眠情况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 C 中表 C.3);c)社会适应指标健康数据:引导居民按 7.2.3.1 的要求填写社会适应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 D中表 D.1);d)行为健康指标健康数据:引导居民按 7.2.4.1.1 的要求填写身体活动
22、水平自评量表(具体见附录 E 中表 E.1),并按 7.2.4.27.2.4.3 的要求提供自身的吸烟状况和饮酒状况的评价结果,按 7.2.4.4.1 的要求填写膳食状况量表(具体见附录 E 中表 E.5);e)健康体适能指标健康数据:引导居民用最短的时间走完 1.6 公里,并测量即刻心率。8.1.2分值计算8.1.2.1一级指标单项分值8.1.2.1.1生理健康指标8.1.2.1.1.1测评者根据 8.1.1a)中获取数据,评价以下内容:是否患有或曾经患有慢性病或某些反复发作的疾病;居民的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是否患有遗传性或遗传性倾向的疾病;血压为高血压、正常值或正常血压;空腹血糖为糖尿病
23、、糖前期或正常血糖;胆固醇为升高、边缘升高或正常;体重指数为过低、正常、超重或肥胖;腰围为正常、中心型肥胖前期或中心型肥胖。8.1.2.1.1.2测评者根据评价结果,按表 2 的评分方法分别对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体重指数和腰围 7 个三级指标进行评分。表 2生理健康指标评分表指标名称评价内容评价结果分值/分个人疾病史是否患有或曾经患有慢性病或某些反复发作的疾病否100是50家族疾病史居民的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是否患有遗传性或遗传性倾向的疾病否100是50血压根据 7.2.1.3 判断血压情况正常100正常高值50高血压0DB4403/T 20120218表 2生理
24、健康指标评分表(续)指标名称评价内容评价结果分值/分空腹血糖根据 7.2.1.4 判断空腹血糖情况正常100糖前期50糖尿病0胆固醇根据 7.2.1.5 判断胆固醇情况正常100边缘升高50升高0体重指数根据 7.2.1.6.2 判断体重指数情况正常100过低50超重50肥胖0腰围根据 7.2.1.7 判断腰围情况正常100中心型肥胖前期50中心型肥胖08.1.2.1.1.3测评者用公式(5)计算居民生理健康指标单项分值。X1(5)式中:X1生理健康指标单项分值;HD疾病史指标得分;HDF家族史指标得分;BL血压指标得分;BS空腹血糖指标得分;CH胆固醇指标得分;BMI体重指数指标得分;BW腰
25、围指标得分。8.1.2.1.2心理健康指标8.1.2.1.2.1测评者根据 8.1.1b)中获取数据,分别按 7.2.2.1.2、7.2.2.2.2 和 7.2.2.3.2 的要求得到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和睡眠情况 3 项三级指标的评价结果。8.1.2.1.2.2测评者根据评价结果,按表 3 的评分方法分别对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和睡眠情况 3 项三级指标进行评分。表 3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和睡眠情况指标评分表指标名称评价结果分值/分抑郁情绪没有抑郁症100可能有轻微抑郁症75可能有中度抑郁症50可能有中重度抑郁症25DB4403/T 20120219表 3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和睡眠情况指标评分表(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居民健康水平测评指南DB4403-T 201-2021 居民 健康 水平 测评 指南 DB4403 201 20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