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旅游A级景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程(DB34-T 4017-202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岳型旅游A级景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程(DB34-T 4017-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岳型旅游A级景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程(DB34-T 4017-2021).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03.080 CCS A 1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0172021 山岳型旅游 A 级景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the risk prevention of natural disaster and emergency response for A-class mountain tourist attraction 2021-09-03 发布 2021-10-03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4/T 4017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2、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龙、罗照奎、程堂明、洪占东、张凯、周玲、赵雅萍、梁发涛、匡朵朵、郭婷婷。DB34/T 40172021 1 山岳型旅游 A 级景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岳型旅游 A级景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风险形式、基本要求、等级确定与风险排查、防控、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本文件适用于全省已评定等级的所有山岳型A级旅游景区的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2 规范性
3、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 第1部分:标志 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6376-2010 自然灾害管理基本 术语 GB/T 29425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划分基本要求 DB34/T 3384 旅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规范 DB34/T 3388 旅游行业安全应急联动规范 3
4、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DB34/T 3384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自然灾害 natural disaster 由自然因素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来源:GB/T 26376-2010,2.1 3.2 风险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 针对风险采取的相应预防性控制方法和手段,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3.3 山岳型旅游 A 级景区 mountain type A-class tourist attraction 以山岳为主要风景资源和构景要素的,配备相应旅游设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能够满足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
5、的 A级旅游景区。4 风险形式 DB34/T 40172021 2 4.1 山岳型 A 级旅游景区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主要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4.2 地质灾害主要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易致使景区景点出现塌方、文物古建筑遭受侵袭破坏和旅游者溺水、砸伤等。4.3 气象灾害主要是大风、台风、暴雨、暴雪、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道路结冰等,易造成景区物资损失和旅游者伤害。4.4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对旅游活动的影响见表 1。表1 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自然灾害 灾种 对旅游活动影响 地质灾害 滑坡 山体因内外力作用或人类活动影响,发生整体滑落,破坏旅游公
6、路、损坏游步道、索道等泥石流 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易破坏旅游村镇、旅游道路等基础及服务设施,易影响旅游者生命安全 山体崩塌 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倾落运动,损害旅游道路、旅游停车场等,易影响旅游者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 易造成景区安全设施设备受损、文物古建筑破坏、旅游者摔伤、砸伤、受困等 气象灾害 大风 易造成旅游者摔伤、跌伤,易造成景区交通安全事故进而引发人员伤亡,易致使水上项目或临水区域发生落水、溺水等 台风 大风、暴雨易造成建筑物倒塌、高空物品坠落砸伤旅游者 暴雨(雪)可能造成旅游者摔伤、跌伤,建筑物、棚库倒
7、塌、树木断裂等造成旅游者砸伤、受困 雷电 易致使安全设施设备遭破坏,旅游者易遭雷击引发伤亡等 道路结冰 易致使游步道湿滑,旅游者摔伤、跌伤;旅游道路结冰,旅游车辆运行安全隐患高,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造成旅游者伤亡 5 基本要求 5.1 原则 5.1.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旅游活动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准备,以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为目标,快速响应、有序处置、科学应对,最大限度保护旅游者生命财产安全,把自然灾害对旅游活动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5.1.2 按照“全员参与、全方位排查、全过程管控”的原则,明确岗位职责、及时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责任和措施,并不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5.1
8、.3 遵守国家相关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5.2 机构和人员 5.2.1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分明、信息通畅的旅游安全工作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组织、调度旅游安全的预防、监测、处置、善后等工作。5.2.2 应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及时对自然灾害事件开展先期处置。宜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组织加强合作,开展联合救援与应急处置,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对旅游活动的影响。5.3 安全设施 5.3.1 安全场所应配备相应安全设施。DB34/T 40172021 3 5.3.2 应配备性能可靠的监控监测系统、瞭望设施、森林防火、救护等安全设施设备。5.3.3 游览步道应平整、稳固,扶手完整坚固,有防滑
9、设施。重点游览区及人员聚集区应配备安全通道,危险地带应设防护网、防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并稳固有效可用。5.3.4 景区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识标牌,安全色及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2893、GB 2894 的规定,安全标志的使用应符合 GB 2894 的规定。消防标志的设置应符合 GB 13495.1 及 GB 15630 的规定。5.3.5 高风险重点区域,利用数字音视频、云技术建立实时网络大数据监控,并能现场提供语音警示及报警求助。6 等级确定与风险排查 6.1 等级确定 6.1.1 依据 GB/T 29425 的规定,结合灾害风险分析法、历史灾害案例分析法、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法等确定旅游活动
10、自然灾害风险等级。6.1.2 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级(一般)、级(较重)、级(严重)、级(特别严重),具体见附录 A。6.2 风险排查 6.2.1 对风险点、危险区域开展调查、评估、分级、登记,建立台账,定期检查、监控,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6.2.2 对可能影响旅游活动的自然灾害综合评估,研究制定风险分级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每年年底前对下一年度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趋势研判和预测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建议。6.2.3 宜建立网格化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体系。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影响旅游活动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重大风险点应制定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6.2.4 加强自然灾害重
11、大风险防控研究,对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索道、攀岩、漂流、蹦极、栈道(桥)、滑索、滑雪等旅游项目进行辨识、监测、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减少或杜绝发生重大损害。6.3 监测预警 6.3.1 监测 6.3.1.1 景区应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制度,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完善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6.3.1.2 根据自然灾害种类特点,建立健全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地震等地质灾害和大风、台风、暴雨(雪)、雷电、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配备设备设施和人员,对可能影响旅游活动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重点监测。6.3.2 预警 6.3.2.1 按照有关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岳型旅游A级景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程DB34-T 4017-2021 山岳 旅游 景区 自然灾害 风险 应急 处置 规程 DB34 4017 20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