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发展战略综合研究报告.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机械制造发展战略综合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发展战略综合研究报告.pdf(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机械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总 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在 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我国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国民经济、国防工业的发展都有赖于机械工业为其提供装备。在信息化时代,与电子信息等技术融合的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也需要机械工业提供各种基础设备。我国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机械工业必须要先行。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我国机械工业统计口径,机械工业包括 13 个子行业,分
2、别为农业机械、内燃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文化办公设备、石油化工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器、机械基础件、食品包装机械、汽车、其他民用机械。按照“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的总体安排,项目下设 6 个综合课题组和 13 个领域课题组。13 个领域课题组分别为机械、航空装备、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汽车、电力装备、信息电子、冶金、化工、纺织、家电和仪器。考虑到机械工业若干子行业已经列为“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相关领域课题组研究内容,故机械课题组选择了对制造业发展起基础作用和通用性强的 4 个领域,即机床、基础制造工艺与装备、机械基础件(轴承、齿轮、液压气动密封件)和工程机械作为重点
3、。分别研究了 4 个领域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借鉴世界机械制造强国经验,提出 4 个领域的强国标志、发展战略和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第一篇 机械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005 第一章 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运行逐步转向稳中求发展,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规模平稳增长,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活力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绿色发展有所改善。20102013 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平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的走势见表 1.1.1。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 2010 年的 13.96万亿元持续增长到 2013 年的
4、20.43 万亿元,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稳定在 20%左右;机械工业的利润总额也从 2010 年的 1.17 万亿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1.415 万亿元,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稳定在 22%以上;机械工业的出口交货值也从 2010 年的 1.44 万亿元稳定增加到2013 年的 1.79 万亿元,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保持在 15%以上;企业数量 2010 年为106969 家,自 2011 年起,企业数量从 70699 家增长到 2013 年的 79173 家,占全国比重基本保持在 23%左右(需指出的是,企业数量从 2010 年到 2011 年减少是由于统计口径变化引起的。2010 年前年
5、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从 2011 年年报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含 2000 万元)的工业法人企业)。表 1.1.1 20102013 年我国机械工业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年份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出口交货值 企业数 平均从业人员 指标值/万亿元 占全国工业比重(%)指标值/万亿元 占全国工业比重(%)指标值/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比重(%)指标值/个 占全国工业比重(%)数量/万人 占全国工业比重(%)2010 13.96 20.00 1.17 22.05 1.44 15.83 106969 23.6
6、2 1840 19.27 2011 16.48 19.55 1.201 22.02 1.69916.66 70699 22.57 1744 19.42 2012 18.00 19.65 1.225 22.04 1.70 16.78 76456 22.93 1838 19.82 2013 20.43 19.85 1.415 22.52 1.79 15.74 79173 22.46 数据来源:2010 年的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与信息工作部;20112013 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2.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3.
7、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4.2。1.1 产业规模世界第一 20102013 年,我国机械工业销售收入连续 4 年位居世界第一。以 2013 年为例,世界主要机械工业生产国,如中国、日本、美国、德国 4 个国家的机械工业销售收入合计为66178亿美元(见表1.1.2)。其中,我国机械工业销售收入为32129亿美元,在四国机械工业销售收入中的占比高达 48.6%,位居第一。美国、日本、德国分列 2-4 位。且我国机械工业增长态势良好,2013 年较 2012 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5.88%。相比之下,2013 年美国机械工业销售收入为 1504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7.14
8、%;德国为941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2%;日本为 9590.3 亿美元,同比负增长 31.28%。表 1.1.2 20102013 年世界主要机械生产国销售占比及位次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销售收入/万亿美元 位次 销售收入/万亿美元 位次 销售收入/万亿美元位次 销售收入/万亿美元 位次 中国 2.06 1 2.54 1 2.77 1 3.21 1 日本 1.33 2 1.42 2 1.39 3 0.96 3 美国 1.20 3 1.20 3 1.40 2 1.50 2 德国 0.79 4 0.93 4 0.88 4 0.94 4 数据来源:中国
9、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1.3、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2.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3.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4.2。1.2 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 20102013 年,我国机械工业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实现平稳增长(见表 1.1.3)。2013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进出口总额 6712.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2%。其中进口 2988.18亿美元,同比增长 0.74%,进口增速相比 2012 年由负转正;出口 3724.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25%,出口增速回落。进出口贸易顺差高达 736.47 亿美
10、元。表 1.1.3 20102013 年我国机械工业进出口情况 指标 年份 进口 出口 贸易差 总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总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2010 2553 2585 32 2011 3094 21.2 3218 24.5 124 288 2012 2966-4.1 3506 8.9 540 335 2013 2988 0.74 3725 6.25 736 36.5 数据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1.3、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2.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3.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
11、行与市场分析 2014.2。在我国机械工业进出口贸易中,出口目的地较为分散,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较弱。2013年,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的出口在机械工业出口总额中占比仅有四分之一强,为28.18%。其中,出口至欧盟的占比为 9.0%(其中出口至德国的占比为 2.01%),出口至美国、东盟、日本的占比分别为 8.38%、8.12%、2.68%。进口来源地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是欧盟、日本、美国。2013 年,来自欧盟、日本、美国的进口合计在我国机械总进口总额中占比达 51.94%。其中,来自欧盟的进口总额为901.13 亿美元,占比 30.16%(其中来自德国的进口总额为 513.87 亿美元,占比
12、17.20%);来自日本的进口总额为 409.75 亿美元,占比 13.71%;来自美国的进口总额为 241.08 亿美元,占比 8.07%。由表 1.1.4、1.1.5 可看出,近三年,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排在前几位的集中在汽车(包括整套散件)、汽车零件、低压电器、金属加工机床、电线电缆等产品上,但进口基本为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仍然以中低档产品为主。表 1.1.4 2013 年我国机械工业进口总值位居前 10 名的产品及近 3 年进口位次的变化 产品名称 数量 金额(亿美元)同比增长(%)位次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1 192 24
13、9 辆 487.25 2.60 1 1 1 汽车零件 239.28 9.97 2 2 2 低压电器 142.33 4.60 3 3 3 金属加工机床 73 733 台 100.15-25.37 4 4 4 光学元件、零件、附件26 901 170 千克 66.86 15.53 6 6 5 电子测量仪器 479 501 273 台 65.42-3.08 9 5 6 电线电缆 294 980 655 千克 61.30 9.96 8 7 7 分析仪器 28 044 057 台 55.60 16.61 15 9 8 阀门 551 944 911 套 51.93 12.90 13 10 9 电动机 51
14、.13 4.24 10 8 10 数据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2.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3.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4.2。表 1.1.5 2013 年我国机械工业出口总值位居前 10 名的产品及近 3 年出口位次的变化 产品名称 数量 金额(亿美元)同比增长(%)位次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汽车零件 244.19 13.24 1 1 1 电线电缆 2 054 624 858 千克 194.37 11.56 2 2 2 低压电器 120.58 6.61 3 4 3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923 739
15、 辆 119.90-5.38 4 3 4 电动机 104.23 7.47 5 5 5 电力电子元器及静止变流器 90.84 8.33 6 6 6 复印机 13 662 735 台 75.13-0.63 7 7 7 阀门 3 061 823 807 套 62.56 6.58 12 10 8 电动工具 201 001 611 台 62.07 9.24 10 11 9 工程机械零部件 60.75 2.74 11 9 10 数据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2.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3.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4.2。以 20
16、13 年为例,我国机械工业进口总值排在第 1 位的是汽车(包括整套散件),进口数量为 119.22 万辆,进口金额为 487.25 亿美元,平均每辆进口金额为 4.09 万美元。而我国机械工业出口总值排在第 1 位的是汽车零件,出口金额为 244.19 亿美元。汽车(包括整套散件)的出口排在第 4 位,出口数量为 92.37 万辆,出口金额为 119.9 亿美元,平均每辆出口金额为 1.3 万美元。1.3 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活力增强 20112013 年,我国机械工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仍处于主体地位,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我国机械工业大、中、小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17、利润总额见表 1.1.6表 1.1.8。从我国机械工业发展规模来看,我国中型企业从 2011 年的 9084 个持续稳定增加到 2013 年的 10686 个;小型企业从 2011 年的 60929 个持续增加到 2013 年的 66585 个,中小型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以 2013 年为例,中、小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达到 23.99%、39.76%;利润总额占比分别达到 23.17%、36.21%;出口交货值占比分别达到 29.54%、23.24%,虽然中小企业的这三项指标不稳定,但总体情况呈现上升趋势。表 1.1.6 我国机械工业大型企业主要指标构成分析 指标 年份 企业 数量/个
18、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出口交货值 指标值/亿元 占比(%)指标值/亿元占比(%)指标值/亿元 占比(%)2011 686 46448.14 28.18 4039.40 33.63 5345.39 31.47 2012 1848 62720.10 35.67 4791.70 39.68 7951.94 46.67 2013 1902 74045.71 36.25 5747.03 40.62 8431.32 47.22 数据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3.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4.2。表 1.1.7 我国机械工业中型企业主要指标构成分析
19、 指标 年份 企业 数量/个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出口交货值 指标值/亿元占比(%)指标值/亿元占比(%)指标值/亿元 占比(%)2011 9084 49009.33 29.73 3571.57 29.73 7318.27 43.08 2012 10307 40170.93 22.84 2728.36 22.60 4871.58 28.59 2013 10686 49013.29 23.99 3277.98 23.17 5275.11 29.54 数据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2.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3.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
20、行与市场分析 2014.2。表 1.1.8 我国机械工业小型企业主要指标构成分析 指标 年份 企业 数量/个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出口交货值 指标值/亿元 占比(%)指标值/亿元 占比(%)指标值/亿元 占比(%)2011 60929 69377.82 42.09 4402.08 36.64 4323.51 25.45 2012 64301 72957.72 41.49 4554.65 37.72 4214.12 24.73 2013 66585 81216.06 39.76 5122.21 36.21 4148.99 23.24 数据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
21、场分析 2013.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4.2。分析我国机械工业国有、民营、三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的增长及在机械工业全行业的占比情况,见表 1.1.9 和表 1.1.10,从 2011 年到 2013 年,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出口交货值绝对值方面,国有企业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但是增长率和占比均略有下降;而民营企业这三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加。(1)主营业务收入方面,20112013 年,民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从 8.81 万亿元增长到 11.59 万亿元;占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从 53.47%提高到 56.74%。(2)利润总额方面,201120
22、13 年,民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从 5854.30 亿元增长到7584.85 亿元;占机械工业实现利润中的比重也从 48.73%提高到 53.61%。(3)出口交货值方面,20112013 年,民营企业出口交货值从 5052.41 亿元增长到5691.23 亿元;占机械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从 29.74%提高到 31.87%。表 1.1.9 我国机械工业国有企业主要指标构成分析 指标 年份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出口交货值 指标值/亿元 占比(%)指标值/亿元 占比(%)指标值/亿元 占比(%)2011 37899.13 22.99 3083.03 25.66 1758.53 10.35 20
23、12 36812.22 20.93 2708.08 22.43 1699.79 9.98 2013 42375.58 20.74 3175.87 22.45 1828.65 10.24 数据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3.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4.2。表 1.1.10 我国机械工业民营企业主要指标构成分析 指标 年份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出口交货值 指标值/亿元 占比(%)指标值/亿元 占比(%)指标值/亿元 占比(%)2011 88139.98 53.47 5854.30 48.73 5052.41 29.74 2012 976
24、94.05 55.56 6483.91 53.70 5138.65 30.16 2013 115902.21 56.74 7584.85 53.61 5691.23 31.87 数据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3.2、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 2014.2 1.4 产业竞争力提升 20112013 年,机械工业的仪器仪表行业、机床工具行业、通用基础件行业等在经济运行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主要经济指标见表 1.1.11。以机床为例,自 2009 年开始实施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04 专项)加快了新产品开发进程。据 2011
25、 年统计,“04 专项”共立项 344 项,涉及企业 170 余家、科研院所 36 家、院校 36 家,部分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该重大专项的实施使我国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快,相关企业开发了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靠进口、受制于国外的高档数控机床,如多(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五轴五面加工中心、双主轴车削中心、纳米精度磨床、超重型曲轴加工机床等。一批高精、高速、高效,以及多坐标、复合、智能型,大规格、大吨位、大尺寸的数控机床新产品已投入应用。这些新产品满足了国家重点领域用户和军工建设的需求,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表 1.1.11 20112013 年我国机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发展战略 综合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