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全册教案.pdf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全册教案.pdf(1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 1 课 时 牛 顿 第 一 定 律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微机、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实验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演 示 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使它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
2、木块(或板擦)立即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是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有能说服别人的理由。演 示 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或板擦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分析:推力撤掉,木块(或板擦)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讨论:木块:静止一-运
3、动-静止。这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实验探究:阻力对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阅读教材P126127实验探究,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分组实验: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木板实验记录: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最大最短2棉布较大较长3木板较小最长推理光滑阻力无限想象表面为零长实验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
4、为什么?(2)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3)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4)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5)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6)推理:小车在光滑的(阻力为零)表面,将会怎样运动?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运动。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笛卡尔的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
5、下去。师:除了运动的物体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的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笛卡尔和牛顿的补充,把这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2 定律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2)“一切”,表示这个定律具有普遍性,没有例外。“不受外力”是本定律成立的条件,定律要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力。“总保持”是
6、指物体不受外力时只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要改变这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力的作用。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不是直接的实验结论,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木块(或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木块(或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一一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顿第一定律的观点正确地解释这个现象呢?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请同学回答。第 1 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一、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平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二
7、、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4 g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作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2.通过探究实验来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
8、法的教育。在此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3.本节课可按照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一伽利略的研究一一笛卡尔的补充一一牛顿的总结”这一条线来进行教学。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 时 惯 性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正确解释惯性现象;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硬币、硬纸板、水杯、多媒体课件、展示台、生熟鸡蛋各一枚、象棋子、钢尺等。
9、多媒体课件展示,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教师设疑: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那么是什么维持了物体的运动呢?为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 惯性这个课题。探究点一惯性演示1:如图所示,迅速击打硬币下的硬纸板,上面的硬币会怎么样?演 示2:如图所示,用尺子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怎么样?教师提问:(1)弹飞纸片的时候,硬币为什么没有飞出,而是落进杯子?(2)为什么打出下面的棋子,其他的几个棋子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以四人为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演示现象,积极展开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析实验现象:演 示1:因为硬币原来是静止在硬纸片上的,当纸片飞出去时,硬币由于惯性
10、依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硬币最后没有随硬纸片飞出去,而是掉进玻璃杯里。演 示2: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就会落在正下方。教师总结: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关于惯性的几点理解。多媒体展示:对惯性的几点理解:(1)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3)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多媒体展示: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汽车转弯时,乘客倾斜;汽车急刹车,乘客向前倾倒。学生分析:解释看到的现象。(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一受力情况一运动状态变化情
11、况”来分析)教师随时订正不准确之处。探究点二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与联系1 .教师先引出上节课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由于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 .教师利用表格对两者进行对照比较,并跟学生一起总结填写表格内容。多媒体展示:惯 性(性质)W惯性定律(运动规律)。两者的区别及联系:探究点三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活 动1:多媒体演示以下两实验(如图)。惯性惯性定律区别固有性质运动规律物体处于任何运动状态都存在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才成立联系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
12、用时,物体惯性的直接表现(1)突 然 拉 动 小 车(2)小车突然停下来学生观察实验后,小组讨论分析现象,学生大胆举手发言,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对此现象的分析结果。最后跟随老师一起得出,分析惯性现象这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学生分析现象(1):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下部随车一起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向后倒。学生分析现象(2):木块处于运动状态,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下部随车一起停止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倒。教师归纳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解题思路:(1)交代研究对象原状态。(2)物理过程(突然发生的情况)o(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
13、。活 动2: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呢?教师拿两枚鸡蛋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结论。观察实验后,小组讨论分析现象,学生大胆举手发言,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对此现象的分析结果。综合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因为生鸡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是液体,当我们转动鸡蛋后,蛋壳开始旋转,而鸡蛋里面的液体由于惯性的作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生鸡蛋转起来比较慢!活 动3:请学生列举惯性现象的实例,分析它的应用和危害。教师点拨:如:奔跑的人不易停下来;公共汽车在进站前几米处就关闭油门;用力甩手可将手上的水甩掉;翻滚过山车向最高点运动(如图)靠什么;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然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的后面等。第2
14、课 时 惯 性一、惯性1.惯 性 一一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性质;而惯性定律则是一种运动规律。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解题思路:(1)交代研究对象原状态。(2)物理过程(突然发生的情况)。(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对于惯性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但惯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同学们理解不深。因此,在 上 惯性这一节内容时,我在教学中紧扣物理学科的特点,突出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
15、实践能力。通过在课堂上演示这些实验,化抽象为具体,由静到动,由易到难,使学生更易理解所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十分轻松活跃。精 品 文 档 精 心 整 理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进而认识到观察物理现象应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现象是如何说明所要观察
16、的问题的.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及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理解分力、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橡皮筋、细线、大头针、木板、白纸、多媒体课件等.O互动准备:将学生分为八大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如果那个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开始不管对错),课后给予相应的奖品鼓精 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心整理励
17、,鼓励刺激同学们参与教学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展示:谚 语“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提出问题1:是不是人多力量就一定大呢?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物理学的角度辩证的领悟古人的智慧“人多力量大”一一力的合成(板书课题)活动一、课前利用板凳组织一个实验转换图片展示于PPT上:(1)两位女同学先抬起一板凳.(2)一位男同学搬起同一板凳到相同的位置.提出问题:男同学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位女同学一起产生力作用效果有什么共同点呢?活动二、展示图片:很多人才能拖动的物体,一头大象就能拖动。提出问题:一群人与大象作用效果是怎样关系呢?教师引导:既然一群人与大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两位女同学与男同学力的作用
18、效果相同,每一个人的作用力与大象的作用力,两位女同学的作用力与男同学的作用力。如何分清楚这些力的区别与联系呢?导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识点一、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1)巩固概念,及时练习PPT展示问题:数只蚂蚁对树叶的作用效果与一只甲壳虫对树叶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问:甲壳虫的力是蚂蚁力的合力,蚂蚁的力是甲壳虫力的分力。温馨提醒:分力与合力可以相互替代的条件是分力与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既然效果相同,那么合力与分力就可以等效替代。(2)提出问题:下面故事中曹冲如何利用等效代替的?播放曹冲称象视频精品文
19、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心整理学生:交流讨论,回答相应问题(3)现实生活中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为了分析问题,用一个合力代替多个力就能使问题大大简化。那么,求多个力的合力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出:力的合成一一求几个力的合力(板书)知识点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活 动1:展示P1 32的图7 T 3并思考(1)图73拉 车 的 力K与 推 车 的 力F 2方向 相 同(填“相同”或“相反”),两力总的作用效果会 增强(填“增强”或“减弱”).思考:合力的大小、方向与拉力R和推力F 2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合力的大小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大小比任何一个力都大(2)展示图片2
20、,猜想一下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如何?活 动2: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利用前面的例子,提出你的猜想.(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提供实验器材,每个小组实验对象不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器材,结合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注意事项(教师引导提醒):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实验过程中如何确保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如何才能保证让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F./NF2/NF/NF 1与F 2同向大小:大小:大小:方向:方向:方向:F 1与F 2反向大小:大小:大小:方向:方
21、向:方向:精品文档精心整理(5)分析论证:分析前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下面的结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共同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会增强,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共同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会减弱,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共同作用时,二力的作用效果会相互抵消,即合力F=0.(6)交流与合作:对于实验你还有什么问题?有没有改进的措施?活 动3:学以致用,及时巩固练习。利 用p p t展示题目:练 习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7 N和2
22、N,那么它们的合力可能是多少?活 动4:提出问题:(1)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情况会怎样?(2)人多力量一定大?(回应上课时,提出的问题)(3)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1.合力: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用合力来等效替代几个分力.2 .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两个力F.和F2(F,F2)(1)当E与H方向相同时,R,F 2和合力F合之间的大小关系:F合=F 1+F 2,方向关系:合力F合 与分力F,F 2的方向相同.(2)当M与F?方向相反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产F 2出。7.2 力的合成效果相同几个力 A 一个力等效替代分力
23、合力精品文档精心整理力的合成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 同向:F=FI+F2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反 向:F=F-F2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本节课设计时我就是以这一理念为依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疑问去经历物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经历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众多策略的最优化,体验到合作的重要和真正的自主学习,从而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作用,这又体现了“让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精
24、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三节力的平衡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4SS01、正确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2、二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相关的问题.配,套实验仪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知识点一、力的平衡讲述,: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
25、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讲述: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讲述: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精 品 文 档 精 心 整 理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讲述: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讲述:二力平衡的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沪科版八 年级 下册 初中 物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