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pdf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pdf(1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图形的变换 新知识点l轴对称Y 旋 转欣赏设计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i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 0。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肝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匕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使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建议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参与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己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全体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课题一:轴对称图形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2、3 页的内容及例1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2.使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教具准备:投影仪,主题图。教学方法:演 示 法 观 察 法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图形的旋转变换、平移变换和轴对称变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看看这些物体和图案,选择个你最感兴趣的图案,说说它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老师投影出示主题图。瓷器 战国时期的铜镜 地毯 唐代花鸟文锦学生到投影前叙述说明。老师可把主题图制作成动画,然后根据学生指示进行演示。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善于观察的精神,并从中发现数学知识。(-)教学实施1 整体认识轴对称。观察教材第3 页第一部分的图。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轴对称图形)2.
4、学习教材第3 页 的 例 1。(1 )观 察“松 树 和 小草”。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观察、想象后会发现:两个 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这条虚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由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说说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尝试概括轴对称的性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索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那就是对应点到对称
5、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二画轴对称图形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点难点:找到图形关键点的对称点。教具准备:方格纸、剪刀。教学方法:观 察 法 练 习 法教学过程:(-)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1.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2.借助我们学习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3.如果要你画,你在另一半里都要画什么?(屋顶、房体、大门、窗户)4.怎样画得又快又好?小组讨论,从而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5.请同学
6、在图中标出对称点。提示学生画图时用直尺。(-)练习教材第4页 的“做一做”。1,判断,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看看剪出的是什么图案。2.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向全班展示。3.尝试对折四次,看看剪出的是什么图案。(三)课堂小结请同学说一说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再连线。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三 旋转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5、6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o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观念。重点难点: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2.探索图形旋
7、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具准备:方格纸,“俄罗斯方块”的游戏,钟表。教 学 方 法:引 导 法 观 察 法 操 作 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在做这个游戏时,最常用到的操作是什么?(旋转)请同学们用手示范一下怎样进行旋转?(学生手势演示)提问:你们在做旋转手势时为什么有的向左旋转,有的向右旋若(因为有的是顺时针旋转,有的是逆时针旋转。)集体练习顺时针旋转90,逆时针旋转90%请 人到投影前面操作“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其他同学提示其具体旋转方向。老师:刚才同学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反复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咱们就来共同研究“旋转”。板
8、书课题:旋转(-)教学实施1.联系生哺老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学生:风扇、陀螺、钟表、车轮、风车.老师课件出示儿种旋转现象。老师:同学们说的这几种都是旋转现象,那么旋转有怎样的特征和性质呢?我们借助最常见的钟表来进行研究吧。2.学习例3(1 )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老师出示钟表实物。老师:请同学们观察钟表的指针,描述指针从“12”至 U“1 ”是怎样旋转的。(指 针 从“12”绕 点 0 顺时针旋转30.到 1”)老师演示指针山“1”到“3”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 针 从“1 ”绕 点 0 顺时针旋转60到“3”)老师演示指针由“3”到“6”同桌互相说一说:
9、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2)明确旋转要素。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度数、老师板书:点、方向、度数老师:要想清楚说明旋转现象,明确以上几个要素最为重要。(-)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请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风车绕点0 逆时针旋转90%思考:你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呢?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一是:图 1 到 图 2,风车绕点0 逆时针旋转了 9 0。二是: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三是: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四是: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2.小 结。通过观察,我们发
10、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每个三角形都绕点0 逆时针旋转了 9 0 ,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0 逆时针旋转了 9 0 。(老师边小结边演示)3.概括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老师:刚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变了,那么什么没有变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 0 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三)绘制图形1 .自主画图。我们已经了解了 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1 )出示例4 方格纸。(2)请学生看清图形。(3)说一说你想怎样画。(有能力可独立画图)只要找到三 角 形 A0B的几个顶点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老师引导学
11、生明确:对应点与点0 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 0。对应点到点0 的距离都相等。学生独立完成。(4 )作品展示,交流画法。2.总 结 画 法。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周围的点,然后找到这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段 0B顺时针旋90到 OB连 接 A B线。老师演示:线 段 0 A 顺时针旋转9 0。至 OAAB/z0.B、/rni 仁分 母 附 值 人 打 十 之 好 木:物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2.请你利用旋转在下面的方格纸中设计一朵小花。(五)课堂小结请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四 欣赏设计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12、教 材 第 7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使同学感受图形变化创造的美,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2.让学生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3.进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重点难点: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教具准备:彩纸。教学方法:观察法 操作法教学过程:(-)欣赏投影出示主题图。分析对称、平移或旋转在其中的应用。欣赏图形变换后给人们带来的美。(-)设计请同学们分别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设计图案。(三)展 示对学生的设计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出一期板报展示同学们的设计作品。课后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第一单元实力评价一 口算。18x4=71-26=
13、55-5=85x0=90 x40=39+44=16x6=12x8=880X 二二填空。1 .7n1?=()dm25cm=()mm600cm=()dm,40mm=()cm2.3 年=()月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 2 厘米,正好可以分割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 积 是()平方厘米。四按要求回答问题。1.小船先向平移了格,又向平移了格。2.电脑先向平移了格,又向平移了一格。五 脱 式 计 算。(17+56)X16 96+4x7928x62+8 37x(48+39)六 解 决 实 际 问 题。1 .四、五、六年级各有3 个班,每班选1 5 名同学参加艺术节开幕式。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14、参加?2.一辆汽车上午3 个小时行驶了 273米。照这样的速度,下午又行驶了 5 个小时,全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3.买 3 张办公桌和买7 把椅子花的钱同样多,每张办公桌280元,每把椅子多少元?4.一辆洒水车行驶了 6 分钟,洒水的面积是8 1 0 平方米,洒水的宽度是3 米。洒水车每分钟行驶多少米?5.长川小学校园里有一块边长8 米的正方形试验田,平均每平方米收土豆1.5 千克。这块试验田共收土豆多少千克?二因数与倍数 新知识点卜个数的因数的求法因 数 和 倍 数 4i个数的倍数的求法2 的倍数的特征2 5 3 的 倍 的 倍 数 的 特 5 的倍数的特征,3 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
15、学要求】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 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3 .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建议】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概念或结论,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再加上有些老师在考核时使用一些偏题、难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觉得枯燥乏味,体会不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为了克服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6、。1 .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如质数,和数等概念,很难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思维能力已经
17、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H纳推理能力,等等。课时安排1、因数和倍数.3 课时2、2、5、3 的倍数的特征.4 课时3、质数和合数.1课时4、第二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课 题 一 因 数 和 倍 数 的 意 义 求 一 个 数 的 因 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 材 第1 2、1 3页的内容及例1。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2.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
18、系的逻辑之美。重点难点:1.建立因数、倍数的感念。2.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教具准备:投影,主题图。教学方法:复 习 法 讲 授 法教学过程:(-)导入1.填空并回答问题。在16,9,34,31,0,1/2这些数中,自 然 数 有(),整 数 有().2.复习整除的意义。(1)出示投影。3.64-0.9=100+4=474-9=7+5=28+7=254-3=(2 )学生口答。老师将结果写在算式后面,请同学观察算式和结果进行分类。除尽除不尽3.6 4-0.9=4 100 4-4=257+5=1.4 28+7=447 4-9 =5.225 4-3=8.1(3)引导
19、学生回忆。我们在研究整数除法时,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4 )找一找表中哪个算式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5 )老师引导学生把“除尽”一栏分成两个部分,变为下面的表格。除尽除不尽不能整除整除3.6 +0.9 =41 0 0 4-4 =2 54 7 4-9 =5-27 4-5=1.42 8 +7 =42 5 4-3 =8-1(二)教学实施1 .理 解“整除”的意义。(1 )提问: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相除,想一想: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说a能 被b整除?学生思考后概括:a和b都是整数。商必须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b不能为0。(2 )引导学生明
20、确:a能 被b整除,也可以说是b能整除a。2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 )讲述因数、倍数的意义。老师: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 是b的倍数,b就 是a的因数。老师引导学生明确:”a叫 做b的倍数,b叫 做a的因数”是 在a能 被b整除的条件下说的。同样,乘法和除法之间存在着互逆的关系,a X b =C,在a,b,C都是整数的前提下,a,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2 )投影出示教材第1 2页第一幅图。请同学看图说图意。(空 中 有2行飞机,每 行 有6架,天空中一共有多少架飞机?)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老师板书:2 X 6=1 2 6 X 2=1 2根据乘法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因数
21、,谁是谁的倍数。(2和6是1 2的因数,1 2是2的倍数,也 是6的倍数。)(3 )投影出示教材第1 2页第二幅图。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指名列出乘法算式。老师板书:3 X 4=1 2 4 X 3=1 2根据乘法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和4是1 2的因数;1 2是3的倍数,也 是4的倍数。)(4 )引发思考。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 2的因数有2 ,6,3,4,想一想,还有哪两个数的乘 积 是1 2呢?(1 X 1 2=1 2或1 2 X 1 =1 2 )你能试着说说1和1 2与1 2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吗?(1和1 2都 是1 2的因数,1 2是1和它本身的
22、倍数。)清你完整地说出1 2的因数有哪些。(1 2的因数有1 ,2 ,3 ,4 ,6 ,1 2。)1 2是谁的倍数?(1 2是1的倍数,1 2是2倍数,1 2是3的倍数,1 2是4的倍数,1 2是6的倍数,1 2是1 2的倍数。)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般不包 括0 )。3 .教学教材第1 3页 的 例1。(1 )板书例题。1 8的因数有哪儿个?学生读题,尝试解答。(2 )交流方法。第一种方法:想1 8可以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1 8 =1 X 1 8 1 8 =3 X 61 8 =2 X 9所 以1 8的因数有1 ,2 ,3 ,6 ,9 ,1
23、 8第二种方法:根据整除的意义得到。1 8 +1 =1 8 1 8 4-3 =6 1 8 +2 =9所 以1 8的因数有1 ,2 ,3 ,6 ,9 ,1 8 o(3 )小结。有的同学利用因数的概念来求1 8的因数,有的同学用整除的概念来求1 8的因数,方法都很好,只要列出 个 乘 法(或除法)算式,就可以求出1 8的一对因数,只要有序地写出两个数的乘积是1 8的所有乘法算式,或 写 出1 8能被几整除的所有除法算式,就可以把因数找全。想一想:这两种方法哪种思考起来更简便呢?(找两个数的乘积更简便)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4 )认识集合图。我们求出了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后,还可以
24、用集合图表示出这个数的全部因数,如:1 8的因数,、6,9,1 8把1 8的所有因数写在集合中,相邻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分开。(5 )观察思考。老师板书:3 0的因数有哪些?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做后结合例题和练习内容思考: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思考结果。全班交流后,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四)思维训练在451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这个六位数能被783整除(四)思维训练在451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这个六位数能被783整除。(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个数的方法
25、,通过学习后的观察思考,还知道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二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 材 第1 4页 的 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3.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重点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具准备:自己的学号卡片。教学方法:引 导 法 练 习 法教学过程:(-)导入10,28,4 2的因数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教学实施1、教学教肘第1 4页 的 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第十 册全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