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全.pdf
《新人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全.pdf(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胡尚邦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 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教学课时:1 时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浩瀚
2、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1,强调宇宙很大.物质是运动的,举 例(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
3、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0.13 思考.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0.16 中的类比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宏观均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态变化的特殊之处。四、原子结构抓住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这一特点展开,质子和中子能在太阳系中找到对应结构吗?突出物理学的对称美。随着老师对原子结构的介绍,思考它的哪些部分跟太阳系相对应.用乒乓球模拟原子的结构
4、。提出问题:纳米指的是什么?纳米技术又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与纳米有关的事物.了解前沿科技发展状态。了解纳米技术.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小 结:板书设计: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一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粒子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三、原子结构纳米及纳米技术第二节质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 过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初 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通过用天平测量
5、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通 过 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学课时:1 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新课
6、教学1.质量(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2 .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千 克(k g)(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 g)。(3)进率:1 吨=1 0 0 0 千克;1 千克=1 0 0 0 克;1 克=1 0 0 0 毫克。看 P 1 0 3 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3 .质量的测量-天平(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7、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3)天平的使用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镶子向右盘里加减硅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B.这时盘中跌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3、取跌码时一定要用镶子。4、往盘里加碳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磋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磋
8、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碳码总质量+游磋最大读数)。B.取跌码要用镶子,并轻拿轻放。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小 结:板书设计:第二节质量一、量1 .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 .单位:国际单位:千 克(k g)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 g)进率:1 0 0 0 进二、质量测量1 .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2 .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物体放在左盘,碳码放
9、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物体质量=碳码总质量+游码读数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 1 0 3:1;2第三节密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 .过程与方法通 过 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
10、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一一密度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 量/体 积(克/厘米3)木块151 00.5木块21 02 00.5石块11 042.5石块22 082.5(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
11、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PB.密度公式:P=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k g/n?);克/厘米(g/cn f)1 g/cm3=1 0 0 0 k g/m3=1 0:,k g/m3(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 7 吨,体积是0.2 5 米)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l.9 7 t=l.9 7 X lO g;V=
12、0.2 5 m3求:P解:%=1.97xlOJ&=7 9 x()3k/?73V 0.2 5 疝答:铁块的密度是7.9 X 1 0%g/m 32 .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O X I O-k g/n?表 示 1 米 3 水的质量是1.0 X 1 0,千克。3 .思考与讨论(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P与质量m和 V的关系。(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3)公式=的 物 理 意 义。4 .巩固练习:学物理小 结:板书设计:第 三 节 密 度1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P”表示2 .密度公式:0 =竺V3 .密度单位:千克/米3 (k g/m:
13、!)克/厘 米3 (g/c来)1 g/cm3=1 0 0 0 k g/m3=1 03k g/m34 .密度物理意义:P L O X l O/g/m,表 示1米3水 的 质 量 是L 0 X 1 0 3千克。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
14、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 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 会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使 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 .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 .出示小石块
15、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新课教学1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2 .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介绍量筒和量杯,m L 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l m L=l c m: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学生观察图7 6、图 7 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或杯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
16、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在量筒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 2 用%一%,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3 .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理是什么?教师强调: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学生实验操作。4 .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提问: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教师指出:(1)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2)为了计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学生实验操作。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分析数据是否合理。5.讨论课
17、本:想想议议小 结:板书设计: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 .目的:用天平和量简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m2 .原理:据密度公式:=一V3 .器材:天平和硅码,量筒,烧 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4 .步骤:参书本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 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 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容
18、。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
19、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问:看课本图2-4
20、,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
21、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3.小结本节知识要点小 结: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第二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 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媒体图像“猎豹捕羚羊”的生存竞争中,体会速度的重
22、要性.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利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新课教学1.速度(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法,
23、算出在相同时间甲、乙车行驶的路程。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比较。甲10秒行50米,乙2行8米。由此可知甲车运动的比乙车慢。(相同时间用1秒、1小时都可以。)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路程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或千米等。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只要用物体通过的路程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较它们的快慢了。在此基础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让学生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4)单位:米/秒;千米/时教师指出: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
24、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的。常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 每,交通运输中常用 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并推出:1米/秒=3.6千 米/时;千米/时=1/3.6米/秒(5)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1秒钟物体通过的路程是5米。提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答:它的运动特点是有时快,有时慢,到达中途车站时还要停下来。其特点为速度是变化的。教师指出: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这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平均速度来
25、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2.平均速度(1)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例题:课本第22页例题。教师进行规化板演。并说明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解题规化要求: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此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 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4)进行检验,无误后,写出答题。3、本节知识要点小结提问: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读?怎样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九年级 物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