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五年级学生数学教案十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五年级学生数学教案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五年级学生数学教案十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五年级学生数学教案十篇五年级学生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除法估算选自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51的内容。教学思路小学数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其他知识也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除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设计围绕从学生刚经历的秋游活动来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以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来交流估算的策略、尝试解题来总结估算的方法、实践运用以提高估算的能力。设计理念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
2、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除法计算)、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和现实世界(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目标1、经历除法估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方法。2、能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
3、际的问题。3、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秋游场景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课后,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询问学生当时的心情,一下就让学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因那天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在导入新课前,就提供路程和时间,让学生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复习,求出同学们步行每小时大约行多少米。接着让学生把计时的单位改小,继续求每分钟的步行速度,便于我们判断走得比较快还是慢。此时顺利进入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行探究。1、关于所需车辆的计算:师:同学们走的速度很快呢,
4、是玩的心情很迫切吧!怪不得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不坐车呢?大家想知道原因吗?”(1)出示题目并讲述:老师联系车子的时候只有中型客车,每辆车子可以坐44人,而我们四年级参加秋游活动的学生一共有235人。现在只有5辆车子可以用,你们认为够吗?(2)学生自己思考解答后交流。师:请同学来说说你的结果。(交流情况)生1:我觉得不够。因为235446(辆),要6辆车子才可以。现在只有5辆,所以不够。(240)(40)生2:我认为够了。23544,235的近似数取200,235445(辆)。(200)(40)生3:我认为是不够的,老师还没有算在里面呢。生4:老师,我用小数做的行吗?师:当然可以了。你课外知识
5、真丰富!请你说说看。生4:我用235445.3,把结果求近似数就是约等于5,所以我觉得5辆车就够了。生5: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不能把后面的直接去掉,应该要向前面进一。生6:我同意生5的观点,5辆是不够的。我是这样想的:一辆车可以坐44人,那么5辆车大约可以坐445200(人),而200人235人,多出来的人就坐不下了,要用6辆车才够。师:是啊,多出来的人怎么办呢?不去了吗?师:我看,问题主要是在生1和生2的两种解法中 235,也就是被除数的取近似数出现了分歧,那先来解决除数取近似数是怎样统一的?生7:只要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十数。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摇头表示没有)。问题是被
6、除数到底该怎么考虑求近似数呢?在现实生活中来考虑这个问题,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生齐:生1说的那种。生2:我现在想想应该是不够的,刚才没有仔细考虑。师:那就是说,被除数取近似数时,要考虑尽量和原来的数接近。生8:老师,那230也接近235的,为什么要取240呢?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9:因为24040是整数6,计算方便,算得快。师:为什么会这么快?生9:因为我想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师:这个方法真妙啊!把除数的近似数求出来后,用乘法口诀来想,找个最接近被除数的,把它取作被除数的近似数。你真会动脑筋!师:(小结)我们用估计的方法求出了5辆车是不够的,所以决定远足秋游,还能观赏沿途风光呢,倒也是一举
7、多得。2.关于缆车票价的估算(出示缆车图)(1) 理解价格表师:到了坐缆车的地方,同学们可兴奋了。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了这张价格表呢?你能看懂它吗?(指名学生发言)生10:大人坐缆车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生11:大人光上山不下山是20元。儿童的票价是大人的一半。师:两人说得都很棒,生11补充得更好,那按价格表的说明,同学们每人应该付多少钱呢?生12:(口答)302=15(元)师:老师要负责付同学们的费用了。请大家帮忙算一下:一个人的票价是15元,我们班级有58名同学参加秋游,那么该付多少钱呢?(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生13:我们小组认为老师要付15581200(元)(20)(6
8、0)生14:我们小组认为老师只要付1558900(元)(60)师:怎么一下就相差了300元?该听谁的呢?生15:我们小组是列竖式计算的,其实只要1558=870(元)师:同样是估算,相差300元,这里就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况,估算目的是计算快速,但也要注意准确。大家想知道事实上老师付了多少钱吗?(学生纷纷猜测)生16:老师,我想您付的钱应该比870元少。师:为什么这么说?生16:因为我想集体乘坐应该可以优惠的,很多地方集体购票都可以打折的。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的确如你所料,老师实际上付了775元。(生恍然,纷纷点头。)师:58个同学乘坐缆车,总共用了775元,你能算算自己用了约多少钱吗?
9、列式:77558 生解答后交流:除数58的近似数是60,被除数考虑能被60整除,而又接近775,所以求近似数是780。师板书:77558 13(元)三、提供数据信息,鼓励学生自选解题。在学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以后,出示一组信息,让学生选择其中对于自己想了解的情况有用的数据,进行计算解答,并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反思: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同学们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识的活动之中。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在实践后的体会如下: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
10、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2、估算与生活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五年级学生数学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
11、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P107)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新授内容1、教
12、学例(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读题,学生试做。、学生汇报(可能情况)(90+75)4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904+754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660(90+75)=?、方程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9
13、0+75)x =660或者,90x +75x =660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教师小结(略)(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660904)4=?、方程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904+ 4x = 660或者(90 + x)4 = 660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教师小结(略)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4、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_=53_=116(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_=139.5_=9.63(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_=28032、(P1104题)解应用题。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15、3、思考题。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五年级学生数学教案(精选篇3)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2、
16、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
17、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3 31 0. 5 元 1 0 5角缩小到它的1/10105角就等于10.5元(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
18、算方法。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板书: 0.7 2 53. 6 0(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5 53. 6 0 3 6 0缩小到它的1/100(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5)专项练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 3.5 0
19、.201 5.02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判断1 3.5 22.7 0(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 7 4 0.74 257 2.5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五年级学生数学教案(精选篇4)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0、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1.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2.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1.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2.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3.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
21、。(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2)根据转化图形与
22、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二)小组活动十分钟(三)汇报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平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2.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学生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