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ppt
《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ppt(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市XX镇总体规划评审汇报2012年7月第一章 规划基础第一节 规划背景第二节 现状概况第三节 规划依据第四节 规划原则第五节 相关规划整合第六节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一、山东省:推进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成为重要战略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鲁发200921号)文中要求,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将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旨在发展小城镇的关于加快推进百镇建设示范镇的意见(2012年待发)将开始推行。二、XX市:统筹城乡发展XX市全面展开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旨在推进小城镇科学合理发展。三、XX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城市近郊镇,XX面临新的发展契机,镇村规划建设需要
2、新规划、新思路、新突破。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区位位于XX市南部,镇驻地距城区8公里。第二节 现状概况 第二节 现状概况二、人口面积2011年全镇总人口53346人,总面积97.66平方公里。三、经济2011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82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2011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672万元、51940万元和235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3%和9%。四、地形地貌东部、南部为丘陵山地,西部、北部为平原。第二节 现状概况坡度图高程图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建设部令146号)3.镇规划标准(GB501
3、88-2007)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5.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建村2010184号);6.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鲁发200723号)7.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鲁发200924号)8.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鲁发200921号)9.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10.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1.XX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2012-2030)12.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第三节 规划依据 区域协调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积极主
4、动接轨城区,融入XX、济宁城市圈层,主动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自主发展与借力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城乡统筹统筹镇、村的发展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产业发展,优化结构,突出优势;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河流水体、文物古迹等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实施城乡一体的空间管制。生态优先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加大对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和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将XX打造成为碧水蜿蜒、绿带萦绕的田园生态城镇。强化特色明确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色,有效保护与科学发展相结合,走品牌发展道路,
5、打造成为XX旅游产业亮丽的名片。第四节 规划原则第五节 相关规划整合一、XX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定位:旅游开发型小城镇,主要职能是旅游服务接待、生态农业。规模: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发展方向:在104国道和京沪铁路之间向南北拓展。二、XX市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规划城镇规模:2030年镇域4万人,建成区2万人,面积2.6平方公里。职能:与XX风景区相配套,以旅游服务接待、休闲观光为主要职能的生态旅游型小城镇。第五节 相关规划整合 三、上版总体规划城镇性质:XX市南郊的以农贸为基础,加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城镇规模:至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
6、2.0万人,城镇用地规模为230公顷。第五节 相关规划整合 四、XX风景区总体规划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形成“动感儒学、休闲XX”的品牌,成为XX、济宁旅游新的中心,5A级旅游区,了解和体验儒学文化的窗口与胜地。规划形成一轴、三山、四海、五林、六园区的旅游产品格局。第五节 相关规划整合 第六节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一、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范围为XX镇行政辖区,总面积97.6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两个层次。二、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第二节 目标与定位第三节 发展策略
7、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1.区位良好(1)处在发展轴线位于济宁市东翼发展轴线上,是曲、邹、微三地之间的重要节点。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2)毗邻城市毗邻济宁都市区、XX市区的近郊乡镇。镇驻地距离XX市区8公里,距离济宁、曲阜、兖州三市区距离都不足30公里。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2.交通便捷(1)道路京台高速公路由镇域东侧南北穿过,并设有出入口,距离镇区8公里。104国道由镇区南北穿过。临菏公路由镇域中部东西穿过,将高速公路出入口与镇区联系。(2)交通设施向西60公里为济宁机场,向北30公里为曲阜高铁站。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3.自然资源优良,人文资源丰厚紧邻XX市区,自然资源优良,人文资源丰厚,
8、是XX市唯一独具区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三大优势的区域。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它旅游景点山峰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1)山XX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有“岱南奇观”、“天下第一奇山”美誉。p风景秀美五大奇、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p历史悠久,文化丰厚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众多帝王(秦始皇、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乾隆)、文人(孔子、孟子、庄子、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赵孟頫、郑板桥)登临,留下众多佳诗墨宝。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2)水XX湖镇域内最大的水库,总库容为103万立方米,防洪标准50年一遇,灌溉面积达390公顷。第一节 发展条
9、件分析(3)遗址p邾国故城遗址位于XX之阳,故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6平方公里,有古城墙残存。p野店遗址XX以西,属大汶口、龙山文化,兼有周汉代遗存。面积约80公顷,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斗鸡台遗址西部紧靠XX,为周代遗址。是当年邾国王亲国戚斗鸡取乐之地。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二、机遇1.城镇化发展,城市向南推进XX城区不断向南发展,唐村的城镇规模也处在急剧膨胀之中。南环路以南、京沪铁路以西、临菏路以北区域将形成重要的城镇片区。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2.旅游兴起2010年,济宁市、XX市人均GDP分别达到4649美元、7321美元,旅游将朝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复合的方向发展。周末近郊休闲
10、游的兴起,将给XX的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经常性的客源市场。三、不足1.镇区(1)规模小XX镇区人口规模0.66万人,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不足。(2)发展空间不足处在被京沪铁路与104国道包夹的狭长区域内,发展空间受限。(3)与城区联系不密切作为城市近郊镇,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方面与城区联系不足。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2.景区(1)服务设施规模小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距离能够有效满足服务产业发展的程度仍有较大距离。(2)功能单一仅度假村1处,缺少面向休闲、参与、体验的复合化的功能。第一节 发展条件分析四、发展条件总结毗邻城市,坐拥名山,文化深厚,亟待发展
11、。二、城镇性质 XX近郊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第二节 职能与性质一、城镇职能 1.华夏文化轴重要组成部分 2.山东历史文化名镇 3.济宁都市区休闲目的地 4.XX市生态宜居小城镇第三节 发展策略一、总体策略镇区与城区一体发展;镇区与景区联动发展。1.突破限制,拓展空间突破铁路与国道对镇区的围合限制,向合理方向拓展,打造新的城镇框架。2.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加强与XX市区、唐村镇区的对接,主动接受城市辐射,借势发展。3.建设新XX,打造新形象在新的城镇框架下规划建设XX新镇区,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形象。二、镇区发展策略第三节 发展策略三、景区发展策略1.转变模式以观光
12、游为基础,大力发展面向济宁都市区的休闲体验度假游。2.湖、山呼应,有机串联XX湖、XX遥相呼应,通过水系、道路有机联系起来。3.完善功能以休闲、体验为导向,发展生态农场、体育运动等功能,不断增强景区综合服务功能。4.充分保护、合理利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遗迹,并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第四节 规模预测一、现状2011年末现状建成区驻地人口0.66万人,其中包括镇直机关人口、镇驻地学校、镇区企业人口、镇驻地村庄、近郊南龙河村庄及其它暂住人口。2011年XX镇镇区人口构成表名称人数(人)镇直机关人口153镇中心小学376镇中心幼儿园96镇卫生院40镇文化活动中心5XX街文化大
13、院5东庄文化大院5XX市万达煤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910山东华荣防爆电器有限公司42XX市大长花生制品厂40XX市金盟纺织有限公司50XX市实运砂石有限公司40山东正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20XX市君达机电制修有限公司10XX市巍达电控设备有限公司10XX市君达机电制修有限公司10XX市亿粮商贸有限公司15XX市合作阿康有限公司20XX市宏晨商贸有限公司15XX市盛安经贸有限公司25XX市李先进粮食收购18XX市东政商贸有限公司18两下店南1406两下店北1157东庄872南龙河1200合计6558第四节 规模预测二、发展趋势判断XX镇将面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1
14、.镇区以外人口的转移 镇区周边北龙河、纪王城西、纪王城东、纪王城前、金张庄、留驾庄、XX7个村庄人口向镇区的搬迁;镇域其它村庄人口向镇区的搬迁。2.外来人口的增加XX镇作为XX市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战场,未来将有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必然会吸引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在本镇就业和居住,并带来相应数量的家属。第四节 规模预测三、规模预测现状(2011):镇域人口5.3万,镇区人口0.66万,镇区用地1.0平方公里,景区用地0.2平方公里;近期(2015):镇域人口5.2万,镇区人口1.0万,镇区用地1.4平方公里,景区用地1.0平方公里;远期(2030):镇域人口5.0万,镇区人口2.5万,镇区用地2.
15、8平方公里,景区用地2.5平方公里;第三章 镇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一节 产业发展规划第二节 镇村体系规划第三节 镇域用地布局规划第四节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五节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第六节 镇域环保环卫规划第七节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第八节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第一节 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布局以旅游为龙头,联动一产,夯实二产,将全镇划分为观光休闲旅游、城镇发展、都市生态农业3大功能板块。城镇发展板块:以城镇建设为主,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积极引导人口集聚到城镇;旅游观光休闲板块:重点发展集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业;都市生态农业板块:依托现有的农业基础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打造XX南部的蔬菜粮
16、食基地,为城市供应绿色、新鲜的农副产品。二、镇村产业职能规划明确镇区、社区的职能和分工,合理安排社会生产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综合服务型:镇驻地;城市近郊型社区:野店;都市农业型社区:苗庄、巩庄、西参;旅游服务型社区:西参、大庄;林果种植型社区:大庄;商贸物流型社区:崔桥。第一节 产业发展规划一、村庄现状镇域各村庄分布比较分散,村庄规模大,1000人以上的村庄占44%。人口规模(人)村庄个数村庄名称2000以上3苗庄、沈庄、野店1500-20006西参、XX、大故、存里、西巩、崔桥1000-150013中参、北龙河、两下店南、金张庄、南龙河、东颜、两下店北、上山、郭参、大四、纪王城前
17、村、下山、丁岭500-100019纪王城东村、留驾庄、照山、贾洼、东庄、纪王城西村、巩一、巩二、高皇铺、石马、大一、刘营、李庄、大七、大六、巩三、店子、大二、大五300-5009唐店、涝滩、大三、吕台、黄村、巩四、蔡家庄、小故、稻洼第二节 镇村体系规划二、合村并点前景城镇地区扩张、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影响XX镇与XX市区毗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地区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必然会影响XX镇村庄的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也将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村庄人口向城镇集聚将成为必然趋势。城乡统筹影响深远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将促进农村地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发展。现状乡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18、不利于组织有效的城乡分工与推动乡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要构建体现人本思想和经济法则的现代化城乡人居环境,必须建设高质量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镇区和社区。第二节 镇村体系规划三、合村并点方案社区名称包含村庄名称现状人口规划人口XX社区XX、北龙河、两下店南、金张庄、南龙河、纪王城前村、两下店北、纪王城东村、留驾庄、东庄、纪王城西村1588425000大庄社区 大一、大七、大六、大二、大五、大三、大四、高皇铺、沈庄、75565000野店社区 刘营、李庄、涝滩、稻洼、上山、下山、野店、贾洼73185000苗庄社区大故、小故、东颜、石马、苗庄67754500巩庄社区 巩一
19、、巩二、巩三、巩四、西巩、唐店、吕台、黄村、蔡家庄56713800崔桥社区丁岭、存里、崔桥42152900西参社区郭参、照山、中参、西参、店子59273800第二节 镇村体系规划第二节 镇村体系规划四、镇村体系结构 形成“两轴一心六点”的村镇体系结构。两轴:104国道和临菏路一心:镇驻地六点:六个农村社区五、合村并点成果 通过实施膨胀镇区的迁村并点,可整理复垦旧村建设用地841.08公顷,需建设居住及相应配套设施用地249.96公顷。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可获得新增建设用地591.12公顷。第二节 镇村体系规划一、发展思路1.组团布局,有机分散结合山、水、平原组团布局,分散发展。2.两大板块以铁路
20、为界,形成城镇、景区两大功能板块。3.三个组团西侧为镇区组团,东侧为XX组团与XX湖组团。第三节 镇域布局结构规划规划“三区、两轴、四片、六点”的城乡用地结构。1.三区 三区为城镇发展建设区、XX风景区、都市农业区。2.两轴 两轴为104国道城镇发展轴线和临菏路镇村发展轴线。3.四片 四片为镇区、XX组团、XX湖组团、物流组团。4.六点 六点为六个新农村社区。第三节 镇域布局结构规划一、XX风景区1.森林公园在XX与牙山山体范围内规划建设XX森林公园,以山体自然风景为主体,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形成绿化葱郁的山林自然景观。2.XX湖组团围绕XX湖规划滨湖绿化,打造XX湖旅游接待服务组团。对野店遗址
21、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恢复与利用,遗址内进行绿化,遗址外局部恢复遗址旧貌与展览出土文物。在XX湖北侧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在XX湖东侧,规划休闲娱乐设施用地。第四节 镇域用地布局规划一、XX风景区3.XX组团对邾国故城遗址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恢复与利用,将古城墙打造成为邾国故城遗址的标志性节点。在临菏路北侧沿路规划建设1处主要进行绿化和简单的纪念性构筑物建设的用地,通过此用地的规划建设对邾国故城遗址进行标示,同时可作为XX风景区的南大门。扩建现状山前广场,加大广场绿化建设,环境优美的入口景观;规划XX山前公园,使绿化从XX山脚一直延伸至临菏路,形成气势恢宏的山下景观。在遗址范围内主
22、要以绿化建设为主,形成自然生态的大地景观,在遗址范围外形成以体育运动为内容的参与性的主题公园。第四节 镇域用地布局规划一、XX风景区3.XX组团以现状XX度假村为依托,继续扩大并完善旅游接待功能,形成功能完善、服务多样的旅游服务组团。在度假村西侧,利用现有温泉规划建设温泉洗浴中心1处;在度假村东侧,规划建设餐饮美食广场1处;在度假村南侧,规划建设其它休闲娱乐设施1处;对现状XX村采用具有传统中式建筑元素进行统一提升改造,打造XX山前古香古色的特色村庄。充分利用现状马家沟水库,围绕水库规划环湖绿化,以水库和绿化为核心规划扇形分布的的宗教用地,用于规划建设兴国寺佛教寺院,形成环境静谧、空间私密的相
23、对独立的区域,以利于弘扬佛法,促进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共同发展,规划总用地面积35.6公顷。第四节 镇域用地布局规划3.XX组团以现状XX度假村为依托,继续扩大并完善旅游接待功能,形成功能完善、服务多样的旅游服务组团。在度假村西侧,利用现有温泉规划建设温泉洗浴中心1处;在度假村东侧,规划建设餐饮美食广场1处;在度假村南侧,规划建设其它休闲娱乐设施1处;在度假村东南,对现状XX村采用具有传统中式建筑元素进行统一提升改造,打造XX山前古香古色的特色村庄。充分利用现状马家沟水库,围绕水库规划环湖绿化,以水库和绿化为核心规划扇形分布的休闲度假用地,建设低层低密度的,形成环境优雅、空间私密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24、,满足企业高层、商务人士、政府高层等高端消费者休闲度假需求。一、XX风景区第四节 镇域用地布局规划二、新农村社区指野店、大庄、西参、苗庄、崔桥、巩庄6个新农村社区。野店社区主动融入到XX城市化进程当中,为未来城市发展聚集人气、夯实基础,人口规模5000人,用地面积47.96公顷;大庄社区以旅游服务和林果种植业为主,人口规模5000人,用地面积28.66公顷;崔桥社区发展商贸物流,规划人口规模2900人,用地面积94.37公顷;苗庄和巩庄社区发展都市农业型社区,苗庄社区人口规模4500人,用地面积37.48公顷,巩庄社区人口规模3800人,用地面积27.0公顷;西参社区以发展都市农业和旅游服务业
25、为主,人口规模3800人,用地面积31.25公顷。第四节 镇域用地布局规划第五节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XX市农村社区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设立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警务、灾害应急服务、社区环卫、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社区志愿者等8个服务站(室)和一个办事服务厅。结合规划的6个新农村社区共设置农村社区中心6处,分别位于野店、大庄、西参、苗庄、崔桥、巩庄。一、新农村社区中心第五节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逐步建设以乡镇级商业服务设施为主力、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为基础的具有现代流通方式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乡镇级商业服务设施以批零结合的综合性服务为主,鼓励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旅游 历史文化 总体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