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城市发展规划专题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滨海城市发展规划专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城市发展规划专题研究.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海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城市人口与用地专题海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预测海门城市人口规模2010年达到29.5万人,2020年达到43万人,人口规模在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19972010)等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有所调整,用地规模与海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进行了充分协调。现就城市人口与用地专题研究如下:一、 与上一层次规划的协调(一) 上层次规划的要求1、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 城市等级:三级二类中心城市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出该类城市应充分利用各自的区位、交通、港口
2、、旅游、生态、人文、特色资源等优势,加强与一、二级中心城市的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开辟特色产业,形成城市特色;壮大自身综合实力,促进市域范围的城市化进程和城镇体系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全省城镇体系结构创造条件。海门市作为全省三级二类中心城市之一,规划201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20万人,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3050万人。海门市应充分利用靠近上海与南通两个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优势,积极参与上海都市圈和南通市域的职能分工,形成自身的城市特色、产业特色,在为其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身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2) 空间定位:宁通城镇聚合轴海门要依托宁通高速公路、宁启铁路、长江等交通走廊构成的宁通城镇聚合
3、轴发展,形成滨江基础工业带。海门市在全省的空间定位是处在宁通城镇聚合轴的东部,有着滨江临海的优势,有建设长江港口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长江、宁启高速公路、宁启铁路等对外交通条件,发展自身经济,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滨江城市。(3) 基础设施:区域共享位于海门市内的区域基础设施主要有:区域水厂1个,负责海门、启东供水;通启公路经过海门,崇海公路在海门与通启公路交汇;宁启铁路经过海门,崇海铁路在海门与宁启铁路交会;通讯光缆2条:南通海门、通州海门;管道运输主干管1条。2、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19962010)(1) 城镇等级:南通市域二级中心城市。(2) 城镇规模:23万(2010年); 30万
4、(2020年)。(3) 城镇结构:上海都市圈紧密联系层,南通市的副中心之一。(4) 城镇职能:长江北岸新兴工贸城市。(5) 支撑体系:宁通启铁路,沪通铁路;宁通启高速公路,崇海高速公路;海门港(3km深水岸线,万吨级泊位1-2个,千吨级泊位4个,均为公共码头);新建220kv海门变电所(1*120MVA,2005年);区域供水:海门市用水由南通市提供,不足部分由海门现有水厂补充;污水处理厂2座:海门、青龙港各1座,处理能力18-21万t/d。(二) 本规划与上层次规划的协调根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本规划就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等问题进行协调,并结合海门城市发展的实际
5、,提出规划期末的发展目标。表1 上位规划对海门市城市化发展目标的要求年份市域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水平(%)城区人口 (万人)现状200492.542.345.722.1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沿江)55202020(全省)6030-50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50232020603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预测2020年规划期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0%。南通城市总体规划预测2010年南通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0%,2020年规划期末达到60%。本规划分析认为,从全省城市化发展态势看,2004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48.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同时,江苏“十一五规划”认为
6、十一五期间江苏全省城市化水平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是比较合理的。从海门市城市化水平看,2000年海门城市化水平为32.2%,发展至2004年城市化水平为45.7%,4年平均年递增3.4个百分点,除了统计口径、区划调整、十多万的外出人口所带来的一些影响以外,海门城市化发展总体进程较快,本规划预测海门市城市化水平2010年处于55%,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达到65%左右,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是比较合理的,能够体现海门在南通过江通道贯通以后进入准苏南板块,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速度和节奏的必然趋势。为此,海门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略高,是比较适宜的,同时也与上层次规划基本适应。从城市
7、人口规模看,海门城区2004年为22.14万人。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预测2020年海门城区人口为3050万人,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预测2020年海门城区人口30万人。上层次规划编制时主要未能充分考虑2个因素,一是苏通、崇海、崇启3座过江通道的建成通车给海门城市带来的大发展,海门将会融入准苏南板块,制造业发展势必带来外来人口的激增;二是三厂镇纳入海门主城区。本规划预测海门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43万人。二、 与海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市域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上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海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010年确
8、保基本农田在59048.07hm2(885721.1亩)以上,土地空间分布根据城镇和产业发展予以调整。建设用地予以分类控制,总量根据集约、集聚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按照城区人均不超过120和重点中心镇、沿江一般镇人均不超过110,其它一般镇人均不超过100,农村居民点用地按人均不超过90 m2/人控制,本规划至2020年海门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118.91km2,而海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提出至2010年全市城镇和居民点用地总量控制为136.7 km2,交通用地控制为19.8km2。为此,本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 三、 人口预测(一) 市域总人口预测1、 现
9、状人口规模2004年底,海门市户籍人口为101.8万人,外来人口约为8.4万人,外出人口17.7万人左右,市域常住人口92.5万人。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0年代初海门市域户籍人口首先呈现增长态势,至1998年开始线性下降,年均减少3000人左右,主要由逐年上升的机械负增长引起。自然增长在2001年以前基本保持18之间的正增长,2002年开始也进入负增长状态(见表2)。根据海门市2000年人口五普资料对人口年龄段的统计分析,1990年代后育龄人口的生育比率逐年下降,生育年龄后延。图1 海门市户籍人口变化曲线表2 海门市人口历年变动情况一览表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人口(万人)自然增长净迁入自然增
10、长率()出生(人)死亡(人)机械增长率()迁入(人)迁出(人)1991102.6024.224.52115006867-0.6013836144471992102.9726.063.05103957253-1.3911286127201993102.9532.922.2396487349-2.2712153144861994103.0933.983.00103037212-1.6512070137751995103.4334.642.3298407442-0.7214849155921996103.4634.301.5291087535-1.3612125135321997103.2534.9
11、13.54111737516-1.2412855141311998103.7935.528.151643279760.0812749126621999103.6935.532.1496427421-2.668117108762000103.5736.455.14112595934-2.8510997139482001103.1336.80.7071476429-3.7611089149692002102.7536.60.6675636884-3.838724126602003102.3338.1-0.2474807724-3.56551591612004101.8242.3-1.9180531
12、0007-3.9652409275资料来源:历年海门市统计年鉴与户籍人口相比,海门市外来人口逐年上升,根据公安局提供的外来人口数据,20002004年间,外来人口年均增长5800人左右。海门是闻名的建筑之乡,外出人口中从事建筑行业的占了很大比重,分布于全国各个城市。2、 市域总人口预测(1) 户籍人口图2 海门市2000年人口年龄构成一览根据海门城区及各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前景分析,近期机械增长率仍然将保持负增长,但绝对值有下降的趋势,并将逐渐呈现正增长。自然增长首先与当地人口年龄构成有关。其次,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影响机械增长情况的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到全市的出生人口及自然增长率。根据海门市20
13、00年人口五普资料对不同年龄段人口的统计分析(图2),结合人口生育年龄延长的趋势、近远期机械增长的情况,2010年以前全市将进入生育低谷期,此后略有上升,随后又将出现下降趋势。规划海门市各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如表4-2所示,利用公式计算各时期人口:PnPo*(1r1+ r 2)n-n0其中Pn为预测期末年人口数,Po为基年人口数,r1、r2分别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n为预测年数,n0为基年年数。2010年以前r1、r2分别取值为-2、-2,2010年后取值-1、0(表3)。表3 规划期内海门市户籍人口变化情况 指标阶段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预测户籍人口(万
14、人)2005-2010年-2-2-499.42010-2020年-10-198.4(2) 外来人口通过对苏南部分城市的分析,外来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考虑交通区位的变化使得海门将进入准苏南板块,目前苏南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重将会给海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表4)。海门随着2008年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海门市经济发展趋势将会发生极大变化。预计2004年以后,按平均每年7000人增长,则2010年底外来人口达到12.6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的12.7%;2010年以后,崇启、崇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交通、区位的提升必将带来海门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预测远期外来人口将会持续增
15、长,预计按平均每年9000人递增,则2020年底达到21.6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的21.9%。表4 苏南部分城市外来人口概况城市基准年市域户籍人口(万人)外来人口(万人)外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常熟2003103.841.540昆山200362.047.777太仓200345.115.434江阴200142.816.037吴江200377.230.940张家港200386.0231.5837宜兴2002106.914.714(3) 外出人口海门是闻名的建筑之乡,每年都有“十万建筑大军”在外地工作,2004年外出人口达到17.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7.4%。由于外出人口数据统计较为困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滨海 城市 发展规划 专题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