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规划方法教学体系设置的初探.doc
《基于城市规划方法教学体系设置的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城市规划方法教学体系设置的初探.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制本科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方法教学体系设置初探关键词:五年制本科 城市规划 方法教学摘 要:本文从方法形成的基本规律分析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本科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方法教学中的存在问题。鉴于方法教学对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性,提出必须立足专业特点、教学特点和方法学习本身的特点系统地对城市规划专业的方法教学体系进行调整,使得整个课程体系更为符合人类的基本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成真正的“授之以渔”。文中提出整个规划专业方法体系与规划专业理论体系、技能体系应该形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方法教学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方法基础教学和方法应用教学两大阶段。最后对每个阶段大致的课程设置
2、提出了建议。方法教学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弱项。适应了中国残酷的应试教育竞争机制的高中学生,步入高校之后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学习方法转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习惯了高中阶段填鸭式学习模式的孩子们,缺乏起码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当他们真正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去自主自觉地汲取知识。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大多数高校在进行本科教学体系设计时不得不沿袭既往的教育模式由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为主。虽然大多数专业都有相应的实践环节,结合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学生对专业学习特殊性的认识。但是即使是这种动手和参与性的环节,依然难以避免固化的“讲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缺乏对
3、学习应有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对教师的传授亦步亦趋,很难有青出于蓝的突破。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创造力不足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实际上非常简单,其核心就在于学习方法的传授。然而大多数学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却都忽视了“方法”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我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有关。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教学体系中都将“学习方法”定位为个人的事,因此把有关方法的学习仅仅归在简单的“个体交流”层面,最常见的就是在学生中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固然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法无定法”,但是基于人类意识产生的相关认识规律,“方法”是具有共性的。“方法”的习得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焕发学习热情、掌握
4、各类技能和工具,从而突破现在相对僵化的灌输学习模式,形成主动更新知识的自主学习模式。这对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之后的知识积累、适应力、创造力的培养都极为关键。中国古话有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正是这一道理最直接的解释。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方法教学的环节缺失。城市规划学科是一个构成复杂的横断学科,需要完备的科学知识构架体系作支撑。作为该专业的学生除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外,往往还需要广泛涉猎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等诸多领域的其他学问;同时在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也会面临处理诸多各种复杂因素的情况。因此许多学生都反映五年学习期间学习负担很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跳跃程度大
5、,很难理解众多理论课程之间的关系。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面临具体问题时往往又不知如何下手,只能跟着老师的传授和辅导一步步摸索。就此特点而言,城市规划专业与其他的工科专业相比较,不论理论还是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方法的需求都更为迫切和强烈。这就是为什么率先会在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专门提及方法教学的原因。2003年广州“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研讨会”专门就此进行了专题研讨,在随后出版的由“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全称是“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此处写的是通常所用的简称。所编制的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建议的城市规划专业
6、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中专门增加了以方法教学为主导的“城市规划系统工程”板块。其中明确指出“掌握城市规划中调查、统计、分析、评价和决策的常用方法。”其后在2006年杭州“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研讨会”上,再次专门就方法教学进行了有关专题研讨。过去的几年间,各大院校对方法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地位的认识都有了大幅提升,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尝试。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和经验。一、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有关院校对城市规划方法教学的研讨应该说都还处于肇始时期。从大多数有关院校所执行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大纲来分析:其构架体系的重中之重还是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真正有关
7、研究和学习方法的内容实际上是很少的。课程体系设置也没有脱离将方法教学归于单纯的“技能”范畴的桎梏,所以其共同特点就是方法传授大多直观从“技能”的角度进行切入。将“方法”定位为掌握一系列具体的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或者简单地调整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把方法教学与各种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技能、技巧掌握等同起来。例如:针对城市规划社会综合调查实践环节专门传授社会调查方法;或者在城市认识实习中掌握观察和分析的能力等等。还有学校将各种规划分析方法汇集成专题,在低年级时作概述性介绍,以便于学生在后续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予以借鉴等等。甚至结合设计实践的操作规程,把方法等同于一些简单的技术流程问题。当
8、然这些具体解决问题手段的传授,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每一类课程或者具体某一门课程中一些显而易见的方法问题,获得了较好的直观教学效果。是方法教学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我校为例,这些泛泛的介绍已经使学生强烈地体会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提升了学生专业兴趣的作用。甚至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但从专业长远发展来看,这些做法只能是从无到有,填补专业教学空白时的权宜之计。长此以往,这种未经深思熟虑的教学操作模式对学生真正领悟方法教学的内在精髓,从而发挥方法教学的真正功能是不利的。这种具体手段的研习,距离真正掌握专业方法而言,还有很远的距离。打个也许并
9、不恰当的比喻这比直接授之以鱼进了一步,授之以渔具。也就是古话所云的“授之以器”。有了工具,可以照猫画虎去进行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例如亦步亦趋地分析某些要素,并把它运用到后续的规划设计方案之中。至于其中真正的深层规律,可能除了部分有心的学生会去探索而力求知之以外,大多数的人都只能停留在人云亦云的层面上,求解但不求甚解。当新的问题出现时,他们只能简单套用方法模式,而很难创造性地去真正解决问题。就好比拿着前人的“渔具”也可能到江河湖海中划拉划拉,捞捞“小鱼”,但是要去面临挑战,捕前人未曾捕捞过的“鱼” 就无从谈起了。这与城市规划专业不断面临挑战的专业特点是不匹配的。尤其是在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的
10、主要栖居地,城市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未来的规划师们必将面对更多的前辈们从未遭遇的挑战,所以真正的“活学活用”能力必将成为能否胜任在此领域工作的一条重要标准。由此,我们必须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真正按照“方法”学习的内在规律重新设计城市规划专业的方法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二、 五年制本科城市规划专业方法教学体系的构建逻辑分析谈到方法,我们不能回避其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总的看法。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参见新华词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二版,1991年11月印刷。的学问。它研究自然、社会
11、和思维最一般(基本)的规律,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引自新华词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二版,1991年11月印刷。事实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哲学基础,这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由认识积累实践(作用)再认识(反馈)的自然与社会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方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方法的问题与哲学体系中思维规律密切相关,是有关于人类怎样去认识和发现客观世界的学问。由此“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根本方法的学说” 参见新华词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二版,1991年11月印刷。被称为“方法论”。方法论与世界观共同建构了哲学体系,通常说来方法论与世界观是一致的。我们再来明确一
12、下“方法”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汇。新华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方法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的一些具体的途径和手段。”从这个概念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具体的途径和手段”是在对方法进行理解时的核心。但是这种强调也是长期以来将“方法”简单等同于“技能”的根本原因。对于真正掌握方法而言,这是舍本逐末。我们必须注意到前面提到的 “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所以真正的方法决不是简单的技能方法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方法指向的目的要么是获取新知、要么是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技能”只是整个方法体系中涉及具体操作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在中国古代就对此作了严格的概念区分:单纯的操作模式仅仅是“技”,而
13、基于哲学思考的方法归于“道”。所以要通过学习真正掌握相关领域的方法,只有“技”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明了其中的“道”。方法体系的建构有着固有的科学规律与人类的意识形成、行为模式、知识积累等等都有密切关系。它脱离不了客观认识规律指引和相应领域理论知识的积累。方法大“道”的构成应该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积累”、“具体技能习得”和“对人类认识和思维规律的遵循”三大板块。其中对于前两部分构成内容的理解比较容易,而“对人类认识和思维规律的遵循”又是基于什么因素呢?试想,如果没有正确地掌握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规律,人们将失去一切判断事物本质的标准,就无从总结规律和积累知识。认识和思维规律是基于人本身大脑活动的天赋“
14、本能”共性的总结,是整个方法体系的“生理”活动基础。坦率地讲,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从出生到成人)都是以“灌输”为主。人们学习的主要是前人总结下的知识和技能,认识和思维方法也是作为一种定式进行强迫性地“注入”。从小到大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这样是正确的,你照着做就行了!”在基础知识积累不够、经验尚不丰富时,这可以协助孩子少走弯路。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始终如此就会限制人能力的发挥使人们不明白怎样去判断、怎样去思考,继而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发现力。这种灌输方式使得学习变成“死”过程,只是极大地发挥了人类学习能力的“死记硬背”功夫,而遏制了其他学习潜能的发展。所以关于认识和思维规律的学习应该是青少年阶段的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城市规划 方法 教学 体系 设置 初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