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镇化发展规划文本.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县城镇化发展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城镇化发展规划文本.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县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城镇化发展现状2第三章 城镇化发展定位与目标4第四章产业与就业发展规划5第五章 城乡人口分区规划9第六章 县域城镇空间布局12第七章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17第八章 县域社会设施规划27第九章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30第十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32第十一章 城镇化发展政策39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44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背景(一)中国进入“城镇化”转型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超过 50%,一半以上的中国居民将生活在城市,中国步入真正城市化时代。在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粗放式的城镇化模式难以持续、城乡二元分割的非完
2、全城镇化道路难以持续、区域不协调的空间格局难以持续,中国城镇化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 (二) 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央高层对城镇化的认识上升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城镇化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关注的热点。 2009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 发展质量和水平。 2010 年 6 月,李克强在求是撰文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强调“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拓展持续发展空间”,“推进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结构调整
3、的重要内容”“有序推进中西部城镇化过程,既是创造和扩大内需的过程,也是带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2010 年 10 月,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三)XX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部署2009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确定从2010年开展为期三年的“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提出了全省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与任务。2013年1月,XX省政府出台XX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提出科学构建城
4、镇体系,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XX省城镇化发展目标是全省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56%,2020年达到6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则分别达到47%、56.5%。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XX省下一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和支持。第二条 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一)从全球发展看,亚洲和非洲将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世界城市展望报告指出,目前世界70亿人口中约有一半生活在城市里,到2050年的未来四十年里,世界人口多达23亿的增长量将全部被城市吸收,城市地区在2050年容纳的人口相当于1950年的全球总人口。这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非洲和亚洲显得尤为突出。世界城市化发展
5、一浪高过一浪,给我国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二)XX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XX城市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随着国家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定位为国家战略,XX城市发展将揭开新的一页。XX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接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机遇千载难逢。(三)从全省部署看,全面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助推城市跨越发展。、2007年,XX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区域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XX省进一步淡化行政区划概念,大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启了新
6、的思路,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省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增强XX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四)从XX市市情看,使命重大,基础坚实。X县地处XX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鲁南临港产业带节点上,属沂蒙革命老区,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扶持政策。近几年,X县紧紧抓住“蓝红金”三大政策机遇,确立了打造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产业推动“三大引擎”,深化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文化树县“四大战略”,为X县城镇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县城镇化转型发展正迎来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期。第三条 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目前,X县城镇化正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向
7、城镇流动,助推X县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但是,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到城镇,对城镇的基础设施、就业、社会保障、资源环境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X县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四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XX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3XX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4XX省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5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6.XX市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7.X县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8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五条 规划技术路线(一)围绕一条主线 本规划
8、紧紧围绕引领和打造XX北部增长极,实现X县跨越式发展, 开创一条具有X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这一条主线展开。规划在国家新一轮城镇化的背景下,不仅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共性特征,更加关注X县城镇化的个性特征和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的特殊性。 (二)立足两个支撑点 本规划一是立足X县的区位优势,争取国家政策助力,提升XX市和XX省的区域影响和竞争力;二是立足X县的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城镇化提速转型和县域协调发展,破解县域自身城镇化发展难题。 (三) 强调规划的综合性 本规划综合分析影响县域发展的六大方面问题,提出五大发展战略,内容涉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镇化路径、生态环境、交通体系、基
9、础设施等多项方面,并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强调了城镇化规划作为综合性规划对全县发展的指导意义和协调作用。 第六条 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序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完善配套政策和公共服务,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2、坚持产城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就业支撑能力,实现产城融合发展。3、坚持优化城镇化布局,以社区(居委会)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单元,合理确定城镇和社区规模、建设标准、完善城镇化格局。4、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根据当地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5、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性,突
10、出政策机制综合配套改革,对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户籍、土地管理、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行政区划、社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改革,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体制机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6、坚持与“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相结合,制定近期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库,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第七条 规划期限X县城镇化发展规划期限为2013年2020年规划近期为2013年2015年;规划远期为2021年2020年。第八条 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X县行政辖区范围。包括20个建制乡镇,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第二章 城镇化
11、发展现状第九条 城镇化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1、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口分布南多北少 目前,X县现辖19处乡镇、1个街道。目前全县19个小城镇(不含城阳街道),镇驻地面积达到3278.6公顷,镇区总人口达到24.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2.78%。总的来看,城镇化水平受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发达程度影响较大,大部分城镇沿国道、铁路等交通干线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现状南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城镇化发展条件良好。2、城镇服务功能有所提升,城镇面貌大有改观 近年来,各乡镇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镇服务功能有了明显提升。各乡镇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个别已经建成。城镇人均道路
12、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排水管道密度、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海右经济开发区、龙山镇、长岭镇、浮来山镇、刘官庄镇完成了5处产业集聚区规划。在城镇环境整治上,X县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行路难”问题,沭河整治工程效果良好,在城区新建了莒州路、振兴路、225省道、北坛路等绿化景观道路,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打造东部新区沭河和振兴路纵横两条中心轴线,建设作为东部新区的突破工程进行重点打造,加快了东区开发,县城特色比较明显。建成了文心广场、城阳公园等基础设施,城镇面貌得到很大改观。3、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加强
13、,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X县完成了消防、燃气、供热、给排水、防洪、抗震、市场、环卫等20余项专业专项规划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沭东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等重点区域规划,基本形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专业规划、城市设计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整统一”的城市规划体系。目前全县13个乡镇进行了总体规划修编,海右经济开发区、龙山镇、长岭镇、浮来山镇、刘官庄镇完成了5处产业集聚区规划。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93%。编制完成新一轮村庄建设规划645个、新型农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45处,村镇规划覆盖率达到54%,较好地辐射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表2-1 各乡镇
14、现状城镇化水平一览表城镇总人口(人)镇区人口(万人)用地(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 /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阳街道办事处(县城区)18.018.021.5119.3100.00%夏庄镇6.411.381.90137.6829.64%招贤镇6.801.602.10132.0023.53%洛河镇3.980.380.49130.009.55%东莞镇3.690.931.56167.7425.20%龙山镇4.680.650.80123.1013.89%长岭镇3.800.851.42167.0022.37%店子集镇3.960.801.05131.2020.20%浮来山镇5.311.702.00117
15、.9032.02%峤山镇5.600.640.88135.6011.43%陵阳镇4.040.630.66104.5015.59%刘官庄镇6.581.352.00148.1520.52%棋山镇8.201.001.30130.0012.20%小店镇5.480.600.80133.2010.95%阎庄镇3.802.002.19109.4352.63%安庄镇3.200.481.06220.8315.00%果庄乡2.960.520.65125.0017.57%寨里河镇3.760.420.64153.0011.17%桑园镇5.290.570.69121.5310.78%库山乡2.960.080.19234.
16、002.70%第十条 城镇体系和城镇空间布局特征(一)城镇体系X县县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三级:一级村镇,即综合性中心村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级村镇为县域中心镇区位居中,对周边村镇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经济发展有潜力的村镇;三级村镇为县域其他乡镇。一级城镇:城阳街道办事处(即中心城区);二级城镇:夏庄镇、龙山镇、招贤镇和东莞镇;三级城镇:刘官庄镇、长岭镇、小店镇、峤山镇、洛河镇、棋山镇和安庄镇。规划X县县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模式为:以X县县城为中心,形成“三轴一环”的空间结构。三轴:夏庄镇-长岭镇-龙山镇处于XX市域城镇发展次轴上;夏庄镇-刘官庄镇-中心城区-峤山镇-招贤镇-东莞镇处于
17、XX市域城镇发展次轴上,同时是X县县域村镇的发展主轴;中心城区-洛河镇-棋山镇-东莞镇连成X县县域村镇发展的次轴。一环:以X县县城为中心,形成县城刘官庄镇长岭镇峤山镇为卫星镇的放射型村镇密集群。(二)城镇空间布局特征1、空间梯度特征明显 X县县域空间发展的梯度特征明显。县域自东南向北,在自然地形条件、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未来县域城镇空间发展指引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这种空间差异性,分地区分类型,加以规划指引。2、“三轴一环”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城镇化态势初显中心城区加速集聚发展,县城刘官庄镇长岭镇峤山镇的卫星镇的放射型村镇密集群初步形成。也是
18、组织县域城镇关系的最重要的空间节点。镇空间网络联系增强,从单中心走向区域城市化。从县城沿沭河向东向南, 城镇空间连绵的态势明显;县城-店子集镇陵阳镇之间连绵发展的趋势初现; 城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正在增强。第三章 城镇化发展定位与目标第十一条 城镇发展定位 根据XX省的宏观要求,结合X县自身的发展优势基础,X县县域总体发展定位为 “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战略支点”建设先进制造业、临港产业基地;打造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居住的城市;构建以莒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第十二条 城镇化发展指导思想按照“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总体思路,坚持城镇带动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以
19、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第十三条 城镇化发展目标(一)、城镇化水平预测1、人口城镇化发展态势和特殊性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要求加强城镇化管理,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从宏观政策环境看,城镇化将是各级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人口城镇化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逐步解决。 X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速度指标要求和质量指标要求。2、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X县县域人口和城镇化
20、存在较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人口基数大,城镇化水平和非农化水平低;2010年县域总人口为107.31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30%,城镇人口为32万人左右。(2)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小于土地城镇化速度; 由于各乡镇的社区建设等原因,各乡镇先建社区、后逐步拆迁置换村庄土地等原因,导致村镇建设用地在短期内增加,人均建设用地还不够集约。(3)城镇化速度加速,但城镇化质量不高;经济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之一。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来源于产业的发展所形成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其人口增长的速度既与历史基础有关,又受到未来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的牵动。因此,采用趋势外推法、线性回归法、
21、联合国法三种方法来综合预测旗域人口城镇化水平。(1)趋势外推法图3-1 表征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诺瑟姆曲线(2)线性回归法线性回归法假定城镇化水平在规划期内平稳提高,与根据历史数据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幅度推算不同,线性回归法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模拟了最符合过去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发展趋势的线性模型,据此推算规划期内的人口发展趋势。(3)联合国法联合国法是联合国用来预测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两个年份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设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以此向外推预测期末的城镇人口,联合国法的测算公式为: (1) (2)t距离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年数公
22、式中URGD城乡人口增长率差;PU(1)为前一个代表年份的城镇化率,PU(2)为后一个代表年份的城镇化率,n为两个代表年份间的年数。综合三种定量分析和考虑X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吸引的定性分析,初步确定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如下:2015年县域总人口为114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55%,城镇人口为64万人左右。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116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62%,城镇人口为72万人左右。(二)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至2015年,县域总人口为114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55%,城镇人口为64万人左右。规划至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116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62%,城镇人口为82万人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县城 发展规划 文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