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商务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商业商务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商务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市东城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东城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XXXX年XX月目 录第一章综 述1第一节概况1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1第三节规划动因与规划意义2第四节规划依据与规划范围4第五节规划原则5第二章东城区发展研究6第一节东城区发展概念6第二节东城区发展定位6第三节东城区发展策略7第三章南片区现状解读8第一节自然条件8第二节城市建设现状8第三节开发难易度分析9第四节现状综合评价9第四章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10第一节功能定位10第二节功能结构10第三节用地规模10第五章居住用地规划12第一节社区组织与人口容量12第二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13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4第一节城市、地区级公
2、共服务设施规划14第二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4第七章道路系统规划15第一节规划理念和原则15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15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18第四节停车设施19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20第一节规划理念和原则20第二节规划布局20第九章空间景观规划21第一节规划原则21第二节空间景观规划21第三节环境及标识设计22第十章竖向工程规划23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24第一节规划理念和原则24第二节给水工程规划24第三节污水工程规划25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25第五节电力工程规划26第六节通信工程规划26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28第八节燃气工程规划28第九节管线综合29第十二章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规划30第一节环境卫
3、生规划30第二节环境保护规划31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32第一节防洪排涝32第二节人防32第三节消防33第四节抗震33第十四章地下空间规划34第十五章建设开发控制34第一节建设开发时序34第二节建设开发强度34第一章 综 述第一节 概况XX市是XX省XX市所辖县级市。城市历史悠久,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XX市。XX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XX市东倚沂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
4、南脉与鲁都XX毗邻,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下辖钢山、千泉、凫山三个街道办事处,田黄、张庄、城前、大束、香城、峄山、看庄、唐村、郭里、石墙、北宿、太平、中心店、平阳寺十四个镇,总人口112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以汉族居民为主,广泛分布着回、满、布依、彝、苗、蒙古、黎、壮等24个少数民族。XX地势东高西低,山区峰峦叠嶂,丘陵逶迤起伏,平原沃野千顷,三种地貌各占三分之一,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改革开放以来,XX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来,全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
5、生态城市、循环型经济强市”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市、科技强市、创新兴市、开放活市”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方面,XX市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着力点,以经济带城建,以城建促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XX市组织编制了XX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XX市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循环
6、型经济强市。规划城市人口规模近期40万人,远期55万人。近年来,在总体规划指导下,XX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根据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发展部署,XX市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区域为护驾山路以东区域(以下简称东城区),该区域包含总体规划中的东部片区的大部分和北部片区的一部分,是从京福高速公路入城的门户区域。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本次规划首先对东城区总体发展和空间布局进行深化研究,结合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东城区的内外部发展的变迁,提出东城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和空间发展策略,对东城区的空间构架进行梳理与调整。在对东城区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次规划重点对东城区南部区域(以下简称南片区)的
7、规划布局进行深化,统筹安排各项用地及功能,为其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而东城区北部区域由于临近拟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已被纳入其控制范围,故对北部区域进行深化的条件尚不成熟。但规划已充分考虑东城区南、北两片区沟通和融合,以及预留XX市与未来中华文化标志城进一步衔接、整合一体的空间条件。XX市总体规划规划结构图XX市总体规划规划总图既有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意向进一步明确之后,再及时作出调整部署,以确保城市的有序、有效发展。而东城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是满足近期建设和发展之需的必要过程。第三节 规划动因与规划意义XX市东城区南片区是XX市新城区的核心片区。在当前阶段,区域、
8、市域、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成为促进XX市东城区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城的驱动要素。1. 规划动因(1)区域动因XX城市圈规划给XX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位升、凸显、互补、协同。XX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职能为:XX城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胜地,国家能源基地,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作为XX城市圈的核心城市,XX市的优化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受XX的历史文化地位影响,当前XX的优势未能凸显。但随着XX城市圈规划的完成,XX和XX、XX协同成为城市圈的核心,从而为XX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其城市地位极大提升,作用更加凸显。同时,在城市圈整体规划指导下,各个核心城市将建立互补、协同的
9、协调发展机制,为XX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XX城市圈核心城市区位关系(2)市域动因XX城市东扩使得东城区的发展动力充足:整合、提升、拓展、互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XX市将依托燕京大道、太平路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线向东发展。目前,燕京大道、太平东路已经相继建成,为东城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设基础。XX市各城区发展布局XX市城市用地现状图(2004)城区东扩发展需要依托现有老城的基础,有效整合城市整体空间资源,进一步提升东城区在城市发展中所承担的职能,拓展发展思路,使之与城市其它部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城市和谐、高效发展。(3)文化动因(3)文化动因拟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带来发展的良好契机:衔接
10、、一体、张扬、内蕴。拟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主城区初步选址于XX和XX之间的九龙山脉,此举对XX、XX乃至整个XX城市圈的建设发展意义重大,各城市之间加快了融合、衔接、一体的进程。对XX市而言,借助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之文化推动力,加快东城区规划建设及与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对接,有利于城市传统文化的张扬、延续和内蕴聚集。XX、拟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XX东城区的“一体”关系构建拟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与东城区的位置关系(4)生态动因XX良好的生态基础为东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环境动力:保育、惜用、包容、互渗。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XX“山、水、文化城”的整体形象定位。在这一目
11、标定位的指导下,XX市老城区以岗山铁山风景区为绿色核心,生态建设卓有成效。与老城区相比,XX市东城区的生态环境基底优势更加凸显。其东侧紧依孟子湖生态休闲区,南侧滨临大沙河生态文化休闲带并遥望峄山风景区,北侧与九龙山、朱山一脉相承。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是东城区建设发展的另一个巨大助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东城区应以“保育、惜用、包容、互渗”为指导原则,保障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长续有效。XX市山水资源图2. 规划意义(1)突出孔孟儒家思想一体的关系,在区域的空间沟通上提供结构支持;(2)通过调整,整合优化东城区的各要素,提升城市功能,打造XX新空间、新形象;(3)对南片区进行整体的发展控制与引导,并提出
12、具体的规划建设管理要求;(4)为近期重点项目提供选址及规划建设要求,以确保空间的有序合理开发。第四节 规划依据与规划范围1. 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XX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2006年版)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年)(2)既有城市规划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相关的详细规划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年)2007年4月XX
13、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及公共停车场规划2007年1月XX市东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07年7月XX市东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07年7月XX市东城区电力工程专项规划2007年5月XX市东城区电信专项规划2007年7月XX市东城区热力专项规划2007年7月XX市东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07年7月XX市东城区消防专项规划2007年7月XX市东城区管线综合规划2007年7月研究范围2. 规划范围(1)研究范围本次规划区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为更加科学准确规划该地区,将东城区以及北面的九龙山区、南面的峄山风景区、东面的京福高速公路两侧用地等相邻地区以及相关联的发展地域纳入研究的范围。既研究九龙山、峄山、孟子湖等自
14、然环境对南片区的影响,也考虑城市空间跨京福高速公路发展的可能性。规划范围(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对象主要为东城区南片区,即东到东外环路,南到八号路(大沙河以北),西到护驾山路,北到燕京大道。规划总用地:484.86公顷。第五节 规划原则1. 功能整合,优化增效在城市总体规划和东城区的总体发展结构下安排南片区的功能布局,整合居住与公共活动、居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力求使南片区在功能布局和空间坏境等方面达到整体最优。2. 环境优先,文化为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兴城,文化立城。3. 设施配套,节地节能建立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机制,按居住人口分布模式确立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级别。规划建设坚持集约用地,节约
15、能源。4. 集聚开发,远近结合根据城市建设的近远期目标,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制定分期实施步骤和计划。第二章 东城区发展研究第一节 东城区发展概念城市的发展应依托区域宏观环境,充分利用自身所蕴含的优势条件。综合考虑,城市空间拓展基于区域发展的走向和老城发展的基础,紧紧抓住文化、生态两大突出优势进行整合。东城区发展确立的发展概念为:区域联结,东西互补,文化为魂,生态优先。1. 区域联结,东西互补XX西部老城区发展历史悠久,公共设施配套相对完善;东城区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充足。充分利用东西向燕京大道、太平东路的联结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向东拓展的同时强化区域协调、联动,优化发展。以城市的主要
16、发展轴线联结城 市各发展区域,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和条件,从全局角度配置城市的各项功能用地分布,使东、西部功能配置互补,使整体效益最大化。2. 文化为魂XX是孔子、孟子的出生地,中国儒学发源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拟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主城区选址在城北的九龙山地区,为XX东城区构建新的文化空间框架提供了契机。东城区即以此为基础,打造文化型新城区。3. 生态优先东城区发展概念图东城区南部的大沙河生态文化休闲带、峄山风景区和东侧的孟子湖生态休闲区构成了东城区重要的生态环境基底。规划应充分利用开敞空间引导生态景观向城区渗透。第二节 东城区发展定位循依东城区发展概念,东城区的发展定位为:基于XX市
17、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所确定的北进、东扩的发展战略,把握东城区未来城市建设的标准和价值取向,聚焦于XX东城区在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人文关怀、公共服务、城市活力及城市形象等方面的不懈追求,将东城区建设成为一个“山水共融”、“文化和谐”、“经济繁荣”、“品质空间”的新城区。从而为XX的产业转化和城市功能提升构筑新的承载空间,以期提升XX未来的城市竞争力。第三节 东城区发展策略1. 功能策略:组合、互补、提升对老城和新城在功能上进行组合,对规划区内的现状教育设施、现状住区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将规划区内原有工业和原规划在东城区北部的工业调整到东城区东边产业区。结合拟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挖掘地
18、方特色进行功能配置,拓展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提升XX的整体竞争力。2. 空间策略:北接、东拓、南融 北上对接,弹性应对:考虑中华文化标志城未来的规划建设,积极向北发展,预留弹性功能区。 东向拓展,适度跨越:沿轴线自西向东拓展,远期可以考虑跨越京福高速公路和京福高速铁路线发展。 南向融合,生态优先:向南发展结合自然山水优势,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空间策略3. 文化策略:传承、延续、创新 传承:体现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承继孔孟一体的意蕴,营造富有文化意象的空间环境。 延续:延续文化标志城的空间关系,组织新城空间结构和相应功能布局。 创新:基于地域文化基因,创新城市文化,提供多样文化载体,促进文化产业拓展
19、,为XX持续发展提供内蕴动力。文化策略4. 生态策略:保育、惜用、互渗 保育:对孟子湖、峄山风景区进行保护性养育,使其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惜用:珍惜山水资源,大沙河滨水开发要充分保护自然生态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利用和浪费。 互渗:利用原有的山水格局、大沙河等滨水绿化,连通东城区内外的山水绿的网络,着力形成“山-水-城”相互渗透的良好生态格局。 第三章 南片区现状解读第一节 自然条件1. 山水关系南片区依山傍水,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底。依山:北望九龙山、朱山,南眺护驾山(峄山风景区)。傍水:东邻孟子湖,南接正在建设的大沙河。2. 地形规划范围内地形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最高高程105-110米,最低
20、高程80-85米。第二节 城市建设现状1. 土地使用现状规划区内已建成用地集中在基地西面,主要包括职业技校、XX一中等文教设施及金山花园、鸿景雅苑居住小区等居住用地。唐王山路以东多为耕地,并零散分布有若干住宅用地,东部的大西苇村为最集中的村镇住宅区。 表1 现状用地平衡表编号用地性质用地代码用地面积(hm2)比例(%)1居住用地R82.8817.09其中二类居住用地R231.316.46三类居住用地R332.306.66中小学托幼用地R22(高初小幼)19.273.972公共设施用地C23.944.94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4.660.96其中市属办公用地C114.660.96教育科研用地C61
21、4.402.97其中中等专业学校用地C6214.402.97其它公共设施用地C93.340.693道路广场用地S36.967.62其中道路用地S135.107.24社会停车场用地S31.860.38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0.880.18其中供应设施用地U10.540.11交通设施用地U20.340.075绿地G23.230.67其中生产防护绿地G23.230.676水域和其他用地E338.5169.82其中水域E11.540.32耕地E2336.9769.507总计484.86100.002. 建筑质量现状除近年新建的居住小区和文教设施以外,其它村民住宅大部分质量较差。3. 居住用地现状现状居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 商务中心 控制性 详细规划 说明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