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职能设计与路径建议.doc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职能设计与路径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职能设计与路径建议.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职能设计与路径建议导 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新理念,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布局,拟定了2035和2050国家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要务。国土空间规划应遵照党中央部署,重构职能体系,重建任务框架,精笔绘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蓝图。一、新规划职能设计(一)规划职能体系国土空间是指以自然资源为载体,汇集生态环境和各类经济社会活动于一体的系统关系总和,具有长、宽、高、深四维尺度,具备不同功能的立体范畴。国土空间规划是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协调各类型空间功能需求,提升空间开发保护效能的总体管
2、制方案。国土空间规划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治局部生态恶化,化解社会矛盾显化,避免经济金融弱化,杜绝城乡过度同化,为实现新时代梦想,提供新空间供给,重塑新空间利用方式,营造新空间格局,落实新空间战略,培养新空间动能。国土空间规划职能和性质应体现在约束性、引领性、保障性、系统性、包容性、创新性6个方面:约束性。为绘制国家2035美丽中国蓝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优秀历史文化空间基线、民生服务设施保障线和矿产能源安全供给警戒线。引领性。为推进国家2035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集约、高效、绿色、和谐、共享的国土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
3、。保障性。为实现国家2035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可靠、精准的空间保障策略。系统性。为迈出国家2035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提供区域协同、城乡协作、工农互补、富贫互助的国土空间“一体化”配置决策。包容性。为力促国家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服务于人口发展、基础建设、文化繁荣的多元空间支撑路径。创新性。为确保国家2035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提供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和风貌保护“五同步”新政策制度束。(二)规划任务构建方向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土空间配置和管制新需要,规划任务框架可从“全面系统、突出重点、显化特色、主线清晰、上下传
4、导和可施可控”角度进行设计。(三)基于保障国家安全的空间体系国土空间安全主要涉及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和边疆安全。二、新规划任务体系建议按照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从协调空间供需视角,国土空间规划主要任务涉及8个方面。(一)构建系统完备、功能突出的生态产品供给空间体系优质生态空间既是国家生态安全生命线,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变现和扶贫脱贫的重要空间载体。借鉴发达国家自然生态空间分级分类管理经验,从三个角度进行生态空间配置与管制设计:1.力促生态保护红线空间边界与功能“双完整”。一是从国家生态安全层面,解决关键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
5、生物多样性等单要素生态保护红线存在的插花化和破碎化问题,纠正部分红线边界偏差。二是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视角,强化多功能重叠型生态红线的严格保护,比如同时提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2种及2种以上生态产品的同一片红线,原则上应禁止任何人类活动干扰。三是明确可供科研、旅游、观光等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红线管制规则及允许比例。2.重塑生态产品供给盈余的生态空间新格局。针对违法违规、严重破坏生态、无主低效的建设空间,超前谋划和实施“退建还生”系统工程,包括:退建还林、退建还湿、退建还湖、退建还河、退建还草、退建还物(动植物)。除“退耕还生”外,力争在生态保护红线基础上,适度扩大重要生态空间范
6、围和面积,为绘制2035美丽中国蓝图提供机理联动化和功能网络化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空间体系。3.引导非红线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绿色开发。一是以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比如,德国以生态群落分布环境的边界为基准,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古迹、生物圈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自然公园、自然纪念物、自然景观受保护区域,各类区域具有各自的保护和开发规则),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非红线自然生态空间有限开发范围和边界。二是分区片制定有限开发管制规则,形成不同类型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文化遗迹教育等),结合“三块地”改革,变现生态空间经济价值,促进乡村
7、振兴和扶贫脱贫。三是分类分级管理自然保护地,根据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主导类型和关键功能,形成绿色产业发展管控政策。(二)建设绿色安全、品质优秀的农产品供给空间伴随深度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也已进入深化调整、深度变革、深入转型阶段。现有小、散、不专业等农业空间配置模式,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原适度规模化、山地丘陵精致专业化、大都市周边特色服务化等现代农业多样发展,需要统筹配置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和养殖水面,并进行农业空间利用重构和经营重组。至2035年,全国应基本建立数量供给有保障、品质安全有保证的绿色食品供给空间体系,实施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线五模式四整治”空
8、间配置方案,创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配置政策。1.全面夯实耕地红线,力求提高耕地资源保有量。耕地资源所承接的农业生产活动日益多元化,一方面要保证2035年总人口粮食自给能力不低于90%,另一方面,随着草原禁牧和载畜量管控,畜牧业等养殖业也逐步向耕地空间转移,粮畜结合、粮草协合发展趋势明显,为实现可持续利用,休耕、轮作逐步推行,景观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及城市菜篮子工程不断建设,耕地资源利用方向越发复合化。同时,2017年全国共进口9000多万吨大豆,折算到耕地面积大致需要5-7亿亩。初步估算,至2035年,全国达到土壤、生态安全要求,并可直接使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模应不少于22亿亩和20亿亩。
9、2.适度重组重构各类农业用地,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空间配置“五模式”。包括:适度规模化和设施化的粮食、蔬菜产业空间;绿色生态化和品质化的肉蛋奶产业空间;逐步链接化和技术化的水果园艺产业空间;区域特色化和专营化的经济作物产业空间;城乡一体化和景观化的都市农业空间。在此基础上,分地域形成五种现代农业产业空间配置管制政策,明确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发展的收益分配及融资安全保证措施。明确农业“两区”永久基本农田农用非粮化比例上限,在市县级规划中进行具体指引落地。3.力促耕地与山水林湖草生命协同,实施耕地“水-土-生”4整治工程。包括:耕地土壤质量恢复提升综合整治工程;水土污染和防护综合整治工程;耕地
10、灌溉生态水网补充建设工程;耕地与山水林湖草共赢的生态综合体建设工程。至2035年,全国基本农田土壤质量应整体提高12个等别,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污染基本治理完毕,并形成旱涝双保的给排水大水网体系。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统一体,开展农田水网与“河湖湿地”水系水质整治,实施山体植被修复和保护,系统建立护田林,强化防风固沙草地建设,形成“田肥、水清、山绿、林茂、湖澈、草丰”全生态链耕地景观体系。4.引导各类农业园区有序发展,做强做实乡村振兴动力点。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部署,以及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等国家规划安
11、排,各类各级农业园区已成为带动传统农业转型、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力促乡村振兴的动力点。因此,国土空间规划应根据各地区实际需求,有序配置各级各类园区发展密度,确定2035国家和省级农业园区空间发展总规模管控目标(包括核心区面积和示范区面积),制定不同园区农用地(重点是基本农田)、二三产业建设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利用管制方案,防止建设无序和金融风险,提高产业空间利用效益,鼓励盘活存量,提升农村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建设现代农村社区。(三)构筑高质高效、区域协同的城乡生产生活产品供给空间伴随交通设施网络化和地区间经济要素联系快速化,人口空间布局逐步呈现区域间、城镇间频繁流动化特征。以地市等行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国土 空间规划 职能 设计 路径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