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旅游小镇总体规划文本.doc
《山水旅游小镇总体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旅游小镇总体规划文本.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 目 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2第一节 发展目标2第二节 发展战略2第三章镇域统筹发展规划3第一节 发展目标3第二节 产业发展规划3第三节 村庄安置规划4第四节 村镇体系规划4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规划5第六节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5第七节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5第八节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第九节 镇域空间管制6第十节 镇域旅游发展规划7第十一节 文物保护规划7第四章城镇的职能、性质和规模7第一节 城镇职能8第二节 城镇性质8第三节 城镇规模8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8第一节 镇区总体布局8第二节 镇区交通规划8第三节 绿地系统规划9第四节 景观系统规划10第五节 居住用地规划10第六节 公
2、共设施用地规划。10第七节 生产设施用地及仓储用地布局规划11第六章市政设施规划11第一节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11第二节 电力通信工程规划12第三节 热力燃气工程规划12第七章环保环卫规划13第一节 环境保护规划13第二节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3第八章综合防灾系统规划13第一节 消防系统工程规划14第二节 防洪工程规划14第三节 抗震防灾工程规划14第四节 人防工程规划14第九章镇区建设控制规划15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15第十一章附则15XX县XX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文 本第一章 总则第1条 为了实现XX镇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促进城镇科学合理地开发改造,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综合功能,达到社
3、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规,制定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1999年1月1日)3、城镇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XX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鲁建村发1997293号6、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鲁发【2007】23号)7、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8、城镇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9、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10、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1、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4、12、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3、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XX镇政府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城乡统筹理念,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处理好发展的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并且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形成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第4条 规划原则1)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立足现状基础,从区域的角度明确全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加强与平邑、XX、邹城、曲阜等市县的联系,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协调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功能、生态、产业的协调发展。2)保护生态,发展持续化。
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发展,照成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3)以农为本,促进现代化。维持农业产业化与景观、森林、以及耕地的保护恢复之间的平衡,根据人口统计趋势和农业增收提效的要求,农业产业化是必然的趋势。以富于吸引力并具有生态高效性的方式推进农村现代化,创造一个生态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自然环境。4)因地制宜,产业特色化。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分类指导,促进个性化发展,积极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农产加工、传统工艺制作等特色产业。5)公平和谐,设施均衡化。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第5条 规划期限近期:2013年-201
6、6年;中期:2017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以后。第6条 规划层次本规划结合XX镇的实际,确定XX镇规划范围分成两个层次,即镇域、镇区。镇域:指XX镇所辖行政范围,面积139.5平方公里;镇区:指XX镇驻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2.4平方公里。第7条 规划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规划区的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管理职能的范围。本次规划考虑城乡统筹需要,规划区划定为镇域行政辖区范围。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一节 发展目标第8条 总体发展目标
7、到2030年,XX镇建设成为城乡和谐发展、产业结构合理、生产生活有序、生态环境宜人、公共服务便捷、设施配套合理、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特色镇。第9条 经济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效、协调、持续的城镇运作机制,把XX镇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的经济性乡镇。第10条 生活目标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居住条件,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建立充足的休憩绿地,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活空间。第11条 环境目标保护和利用XX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增加镇区绿地面积,建设生态观光旅游区、山体生态林地,形成优美的城镇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型城
8、镇。第12条 社会事业目标提高镇区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第13条 城镇建设发展目标至2030年,镇域总人口达4.5万人(常驻增长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万人,城镇化率45%。实施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逐步集中,建成由镇区中心社区基础社区构成的村镇体系。第14条 远期城镇发展指标体系。详见表格1第二节 发展战略第15条 发展战略1、城乡统筹,构筑区域协同镇村统筹发展,共同参与城镇功能构成,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整合资源,挖掘优势,加强与周边县乡的产业协作、技术协作。2、构建交通系统,提升交通通达按照适度超前,分布实
9、施的思路,加大交通建设,构筑车行、人行、自行车等系统,实现交通通达、旅游方便、生活便捷等方便完善交通体系。3、加大基础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建设公共服务系统,强化旅游服务、游客集散等旅游配套,增强镇区作为区域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4、注重生态保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将镇域生态基底、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规避发展有污染的落后产业,实现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打造旅游产品,塑造特色产业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利用现状旅游资源,提高服务能力,配套相关产业(如旅游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塑造自身特色。 6、旅游与社区共建,设施共享共建旅游景
10、点及公共配套与镇村居民点结合建设,实现旅游、服务、生活、生产的协调共赢。7、品牌提升战略 积极发挥城镇品牌效应,把XX镇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果之乡”、“生态之乡”、“旅游名镇”。第三章 镇域统筹发展规划第一节 发展目标第16条 城乡统筹目标将城乡统筹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规划始终,以城乡统筹为指导实现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交通一体化四个一体化目标。第17条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社区建设为导向,普及各项基础设施,推进民主,健全投入机制,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第二节 产业发展规划第18条 产业发展策略(1)生态化发展:立
11、足生态环境保育,对现有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限制污染型产业发展;(2)链条化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业中心,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旅游配套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区域竞争力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作用,努力促进城乡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3)特色化发展:利用自身地形丰富,生态条件较好、林果业发展较好的特点 ,走特色化错位发展道路,形成自身的产业品牌;(4)集约化发展:对现有产业、景区进行整合,形成规模优势,打造精品;依托现有基础,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带动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第19条 产业发展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注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节
12、约能源,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等。限制发展的产业:限制发展超越生态承载能力以及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干扰的产业,提高企业准入标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控制产业适度规模,包括食品、医药、纺织、包装、房地产、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禁止发展的产业:禁止发展破坏生态环境以及过度消耗资源的产业,包括采矿、冶炼、大中型机械制造、化学、造纸、制革、建材等。XX产业规划塑造“主加辅”的结构体系,即:(1)主导产业:将来要成为经济发展规模的主要支撑,要集中主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发展的产业。主要有:生态旅游业(农业体验、景点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地产等)、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
13、。(2)辅助产业:目前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影响力,未来应加强发展,要花大力气去扶持和引进的产业。主要有:旅游产品加工业、矿泉水生产、畜牧养殖业、特色农业种植业。第20条 产业总体空间布局(1)第一产业“绿色蔬菜种植区”: “三辣一土豆”主要葱、姜、蒜、马铃薯等蔬菜。“中部生态农业区”:生态林果种植、畜牧养殖。“南部山林区”:林业保育、山林生态养殖等。“生态农业体验区”:以特色农业种植(桃、樱桃、苹果等水果)、特色经济苗木(樱花)等,形成花果季节旅游与农业体验游为特色的农业经济作为种植区。(2)第二产业镇区中心:粮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制造、建筑业、矿泉水加工业、玩具加工、假发加工业 、花生制品加工
14、业。南陈次中心:蔬菜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板材加工、家具制造等。(3)第三产业镇区中心:XX镇综合服务中心、区域旅游中心。 南陈次中心:农业生产服务次中心。三产以旅游业为龙头,构筑“一心、二轴、四区、多节点、环线联通”的空间分布结构。一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XX镇依托高速出入口,发展XX东南部及邹东山区等周边区域性门户功能,在镇区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同步发展物流、商贸批发等,服务周边地区。二轴:以省道S244、泉张公路作为区域集散轴,联系XX县、泉林镇、邹城东部山区及平邑西部区域。四区:依托现状景区景点,形成万紫园、黄山林场、圣源度假村、圣公山四个主要景区。特色景点:王家庄、王家口、马家岭、罗家庄、
15、黄家裕、普峪口、仲家庄等特色民俗村,天齐庙古文化遗址、十八罗汉洞、“桃花水母”观赏点等。环线联通:依托现状镇村道路构筑联系镇域各景点的旅游环线。第三节 村庄发展规划第21条 村庄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城乡统筹,“以农村社区化”为目标,以镇区为依托,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社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居住社区。第22条 村庄合并原则(1)村民自愿、宜业乐居。(2)行政聚合、利于实施。(3)依托大村,促进集聚。(4)利于实施,节约土地。(5)景区内村庄,合入镇区。(6)与XX县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及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充分衔接。第23条
16、村庄发展的类型本次规划根据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XX镇农村的具体情况,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两种模式:1)重点建设新农村社区结合现状村庄布局,合村并点,合并3处中心社区:南陈、宋家庄、焦坡社区;六处基层社区:桃花岗、苇子沟、杨园、三岔河、石门庄、北陈。2)结合镇区建设促进周边村庄向镇区搬迁靠近镇区及周边景区建设搬迁的村庄,为享受到更好地公共服务设施,向镇区进行集中安置。第24条 村庄发展引导规划形成一个镇区,三个中心社区,六个基层社区。详见表格2第四节 村镇体系规划第25条 规划村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确定XX镇村镇等级体系结构:“镇区中心社区基层社区特色村庄”的等级结构,特
17、色村居住功能逐步降低,人口向集中居住片区逐步聚集。详见表格3;第26条 规划村镇体系职能结构根据XX镇整体发展条件、发展战略,结合全镇产业分析,以及村镇等级划分,对镇区、社区和特色村庄职能进行规划。详见表格4;第27条 规划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一次两个中心、两个发展轴线、二个社区居民点、四个农业生态片区”的空间结构。(1)“镇区主中心”即驻地综合服务区:结合现状镇区基础及XX生态保护区,布置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形成XX的综合服务中心,在镇区南侧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和商贸物流区,为镇域及周边乡镇服务。“南陈次中心”:规划区域次中心,适当配置商业金融、医疗
18、卫生、文化娱乐、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服务周边地区。(2)“两个发展轴线”即两个镇域东西联系轴:以省道S244和XX公路为南北向联系镇、社区、景区的发展轴线。(3)“二个中心社区居民点”即:焦坡社区、宋家庄社区。(4)四个农业生态片区即:南部生态林果种植区、东部林果种植区、西部生态农业体验区、北部有机蔬菜种植区。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规划第28条 新农村建设总目标引导镇域内村庄合理布局,指导农村的改造和建设,形成和谐的城乡关系,改善村庄环境、景观的总体形象,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适宜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第29条 新农村建设指引(1)道路建设:每个农村社区至少两条道路连接主要城镇道路。规划农
19、村社区内部设干道、巷道。(2)绿化建设:社区推行集中绿地、道路绿化、宅旁绿化三级层次,农村社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3)公共设施建设:每个社区设一处幼儿园,小学规划建设遵循集约共享原则,满足小学服务人口规模。增加居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医疗卫生院或门诊部。(4)环境卫生:按每10000人修建3-5个公共厕所,同时配建化粪池、沼气池。建设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合理规划处理农村养殖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同步提高社区饮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要求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5)防灾减灾:农村社区并入最近的消防站防护范围。加快道路、给排水、防洪堤、避灾场地等基础设
20、施建设,增强综合防灾能力。第六节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30条 公共服务设施等级结构(1)镇级:镇区布置为全镇服务的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保留现状中学一所,小学2处,幼儿园1处;新规划幼儿园2处;设置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及老年之家和体育场;设置镇图书馆;扩展中心卫生院、疾病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设施。南陈社区作为镇级次中心,为北侧经济增长极,规划配套1处12班中学,1处小学,2处幼儿园。中小学可进行一贯制建设,服务周边居民点。(2)中心社区级:配置以儿童教育为主的基本生活设施。主要项目是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体活动场地和邮政、储蓄等设施。(3)基层社
21、区:为周边农业生产方便,保留居民点,规模较小,规划仅配套幼托教育设施。第七节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31条 综合交通规划(1)公路网规划改善省道S244:在镇区西侧沿济河规划省道新线路,使过境交通绕开镇中心区,改善济河沿岸的景观。省道S244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两侧绿化带各20米;改善县道泉张公路:在不改变整体走向趋势的基础上,改造弯道不合理的区域,是道路更加顺畅。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18米,两侧绿化带各20米;延续县道圣张公路:延续自省道S244省道至泉张公路,改善镇区北侧,东西向交通情况。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18米,两侧绿化带各10米;建设杨泗公路:按照XX县总体规划,完善杨泗公路,联系省
22、道S244和泉张东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18米,两侧绿化带各10米;规划宋焦路:同时规划宋家沟社区与焦坡社区的道路,串联王家庄和王家口,方便特色民俗村的旅游观光。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12米;构筑镇域旅游环线:依托现状村村通道路和省、县干路,构筑联系圣泉度假区、黄山林场、万紫园和圣公山的环线旅游线路,同时作为镇域内山地自行车的健身道路。道路红线大于9米。(2)交通设施建设在镇区西南布置一处小型汽车客运站,合并设置公交首末站。在宋家沟社区、焦坡社区和南陈社区各布置一处小型客运停靠点。镇区沿省道S244规划两处二级加油站,每处用地约3000平米。镇域规划在宋家沟社区和南陈社区分别设置一处加油站,每处用
23、地约3000平米。(3)镇域公共交通规划贯彻城乡公交一体化思想,完善镇域公交体系建设,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确保城区与镇区、镇镇区与行政村之间有直接的公交连接,由村庄至城区最多需换乘1次即可到达。到规划期末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第32条 镇域给水工程规划镇域内由于村镇布局零散,人口规模较少,规划近期利用镇区和各村现有自备水井供水,远期镇区规划一处供水站集中供水,农村社区采用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相结合的供水方式,建设供水站分散供水。第33条 镇域排水工程规划远期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农村社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第34条 镇域电力工程规划全镇10kV变电所直接接XX35kV变电站。中压配电采用10kV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水 旅游 小镇 总体规划 文本
限制150内